膠質母細胞瘤的位置和側別與臨床特性關系的研究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3-02 03:41
第一部分膠質母細胞瘤的位置與臨床特性的關系研究目的膠質母細胞瘤為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高,雖然治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總體預后差,且其生物學特性尚不十分清楚。而臨床上,針對顱內腫瘤的手術或者放化療指南的制定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腫瘤的位置。顱內腫瘤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預后指標,且與腫瘤的形成和臨床特性具有重要關系。因此,為了進一步了解膠質母細胞瘤的臨床特性,更全面的了解膠質母細胞瘤,我們統(tǒng)計分析經過病理證實的膠質母細胞瘤的臨床和隨訪資料,來分析其臨床特性,以期了解膠質母細胞瘤的位置與臨床特性的大致關系,旨在為更進一步探討膠質母細胞瘤的生物學特性提供一定的依據。研究方法我們回顧性分析165例患者的臨床及隨訪的相關資料,此類患者均為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神經外科2010年12月到2015年12月之間收治的接受手術并且術后病理證實為膠質母細胞瘤,我們通過頭顱MRI來確定膠質母細胞瘤的位置,患者臨床及隨訪的相關信息,包括膠質母細胞瘤的位置,患者性別,發(fā)病年齡,側別,腫瘤的形態(tài)亞型,與側腦室的關系,1年生存率等方面進行統(tǒng)計分析。研究結果1):根據本研究的納入篩選標準,總計165例膠質母細...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9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額部膠質母細胞瘤MRI增強成像(A,術前;B,術后)??
C?D??圖2顳部膠質母細胞瘤MRI增強成像(C,術前;D,術后)??2.3膠質母細胞瘤的形態(tài)亞型??11&1〇?&等[47]研究發(fā)現,基于頭顱MRI的腫瘤形態(tài)亞型的分類標準與膠質母細??胞瘤的分子特點有關,能較好的反映肢質母細胞瘤的臨床特性;诖四[瘤形態(tài)??亞型分類標準,我們使用頭顱MRI增強掃描圖像中病灶的增強邊緣來手工描繪出??膠質母細胞瘤的邊界輪廓,將腫瘤的形態(tài)亞型分為:球形實性(Spherical),環(huán)形??囊性(Rim-Enhancing),放射多灶性(Pre-Multi-Focal)等三類,腫瘤輪廓規(guī)則呈??球形或者近球形實心腫瘤稱之為球形實性(圖3),腫瘤輪廓規(guī)則球形或者近球形??且為囊性稱之為環(huán)形囊性(圖4),腫瘤邊界不規(guī)則為放射或者多灶性的稱之為放??射多灶性(圖5)。??
膠質母細胞瘤的邊界輪廓,將腫瘤的形態(tài)亞型分為:球形實性(Spherical),環(huán)形??囊性(Rim-Enhancing),放射多灶性(Pre-Multi-Focal)等三類,腫瘤輪廓規(guī)則呈??球形或者近球形實心腫瘤稱之為球形實性(圖3),腫瘤輪廓規(guī)則球形或者近球形??且為囊性稱之為環(huán)形囊性(圖4),腫瘤邊界不規(guī)則為放射或者多灶性的稱之為放??射多灶性(圖5)。??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腦中央后回前壁三維空間定位及非對稱性研究[J]. 申素珍,沈龍山,王震寰.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 2018(04)
[2]核仁紡錘體相關蛋白與人腦膠質母細胞瘤惡性進展和預后的相關性分析[J]. 薛彥平,季曉燕,楊麟,劉海瑞,盛余敬,戴曉曉,席宇君,劉加馳,施佳,謝濤,張永勝,馬加威,董軍.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8 (05)
[3]新發(fā)成人幕上膠質母細胞瘤切除程度和殘余體積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 邢亞洲,張佳棟,孫勇,梁慶華,史錫文.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6 (12)
[4]彌漫性較低級別膠質瘤的整合性分子病理分型研究進展[J]. 李朝暉,郭志鋼,李慶偉. 中國腫瘤臨床. 2016(12)
[5]常規(guī)MRI紋理分析鑒別腦膠質母細胞瘤和單發(fā)轉移瘤的價值[J]. 陳鑫,魏新華,楊蕊夢,劉玲玲,徐向東,江新青. 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6 (03)
[6]不同性別垂體催乳素腺瘤患者臨床差異與雌激素受體表達的關系[J]. 劉陽,時璇,王任直.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5 (08)
[7]動態(tài)對比增強MRI在膠質母細胞瘤與腦轉移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 張曉琦,李永麗,竇社偉,王恩峰,閆峰山,史大鵬,劉麗雅,韓雙印. 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5 (06)
[8]P53、PTEN、Ki-67在原發(fā)性膠質母細胞瘤和繼發(fā)性膠質母細胞瘤中的表達及意義[J]. 常亮,張學新,蘇君,張銳,金華,譚春雷.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 2010(12)
[9]膠質母細胞瘤腫瘤干細胞體外分離培養(yǎng)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 車曉明,崔大明,汪洋,施煒,劉天津,王柯. 中國臨床神經科學. 2007(06)
[10]膠質母細胞瘤的新概念[J]. 張福林,汪寅. 中國神經腫瘤雜志. 2003(01)
本文編號:3058531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9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額部膠質母細胞瘤MRI增強成像(A,術前;B,術后)??
C?D??圖2顳部膠質母細胞瘤MRI增強成像(C,術前;D,術后)??2.3膠質母細胞瘤的形態(tài)亞型??11&1〇?&等[47]研究發(fā)現,基于頭顱MRI的腫瘤形態(tài)亞型的分類標準與膠質母細??胞瘤的分子特點有關,能較好的反映肢質母細胞瘤的臨床特性;诖四[瘤形態(tài)??亞型分類標準,我們使用頭顱MRI增強掃描圖像中病灶的增強邊緣來手工描繪出??膠質母細胞瘤的邊界輪廓,將腫瘤的形態(tài)亞型分為:球形實性(Spherical),環(huán)形??囊性(Rim-Enhancing),放射多灶性(Pre-Multi-Focal)等三類,腫瘤輪廓規(guī)則呈??球形或者近球形實心腫瘤稱之為球形實性(圖3),腫瘤輪廓規(guī)則球形或者近球形??且為囊性稱之為環(huán)形囊性(圖4),腫瘤邊界不規(guī)則為放射或者多灶性的稱之為放??射多灶性(圖5)。??
膠質母細胞瘤的邊界輪廓,將腫瘤的形態(tài)亞型分為:球形實性(Spherical),環(huán)形??囊性(Rim-Enhancing),放射多灶性(Pre-Multi-Focal)等三類,腫瘤輪廓規(guī)則呈??球形或者近球形實心腫瘤稱之為球形實性(圖3),腫瘤輪廓規(guī)則球形或者近球形??且為囊性稱之為環(huán)形囊性(圖4),腫瘤邊界不規(guī)則為放射或者多灶性的稱之為放??射多灶性(圖5)。??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腦中央后回前壁三維空間定位及非對稱性研究[J]. 申素珍,沈龍山,王震寰.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 2018(04)
[2]核仁紡錘體相關蛋白與人腦膠質母細胞瘤惡性進展和預后的相關性分析[J]. 薛彥平,季曉燕,楊麟,劉海瑞,盛余敬,戴曉曉,席宇君,劉加馳,施佳,謝濤,張永勝,馬加威,董軍.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8 (05)
[3]新發(fā)成人幕上膠質母細胞瘤切除程度和殘余體積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 邢亞洲,張佳棟,孫勇,梁慶華,史錫文.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6 (12)
[4]彌漫性較低級別膠質瘤的整合性分子病理分型研究進展[J]. 李朝暉,郭志鋼,李慶偉. 中國腫瘤臨床. 2016(12)
[5]常規(guī)MRI紋理分析鑒別腦膠質母細胞瘤和單發(fā)轉移瘤的價值[J]. 陳鑫,魏新華,楊蕊夢,劉玲玲,徐向東,江新青. 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6 (03)
[6]不同性別垂體催乳素腺瘤患者臨床差異與雌激素受體表達的關系[J]. 劉陽,時璇,王任直.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5 (08)
[7]動態(tài)對比增強MRI在膠質母細胞瘤與腦轉移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 張曉琦,李永麗,竇社偉,王恩峰,閆峰山,史大鵬,劉麗雅,韓雙印. 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5 (06)
[8]P53、PTEN、Ki-67在原發(fā)性膠質母細胞瘤和繼發(fā)性膠質母細胞瘤中的表達及意義[J]. 常亮,張學新,蘇君,張銳,金華,譚春雷.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 2010(12)
[9]膠質母細胞瘤腫瘤干細胞體外分離培養(yǎng)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 車曉明,崔大明,汪洋,施煒,劉天津,王柯. 中國臨床神經科學. 2007(06)
[10]膠質母細胞瘤的新概念[J]. 張福林,汪寅. 中國神經腫瘤雜志. 2003(01)
本文編號:30585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0585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