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膠質瘤中P16、CyclinD1基因表達水平及臨床意義
本文關鍵詞:腦膠質瘤中P16、CyclinD1基因表達水平及臨床意義
更多相關文章: 腦膠質瘤 CyclinD1 P16 免疫組化
【摘要】:目的:腦膠質瘤是發(fā)生于神經外胚層的腫瘤,是顱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難以根治性手術切除,即使術后輔以放、化等治療,患者預后仍然很差。靶向治療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最重要的惡性腫瘤治療手段,在膠質瘤治療中,通過研究與膠質瘤發(fā)生相關的細胞信號傳導通路和相關基因,尋找有效地治療靶點,已經成為腦膠質瘤治療領域研究的熱點。本研究通過檢測細胞周期蛋白D1 (CyclinDl)、P16基因在腦膠質瘤中的表達情況,探討其與腦膠質瘤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相關性及其意義,為腦膠質瘤患者預后判斷及尋找新的治療靶點提供參考。方法:收集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神經外科手術切除、病理科存檔腦膠質瘤石蠟標本65例,要求病人無腦轉移性腫瘤及其他器官惡性腫瘤,術前均未接受過放療、化療及其他抗腫瘤治療,所有患者均收集完整的臨床及病理資料。對65例膠質瘤患者進行電話隨訪,隨訪日期截止2015年2月1日,其中死亡39例,存活26例。隨訪已死亡者獲完全數據,術后死亡,術后死于非原發(fā)病者和失去隨訪者獲取截尾數據。采用快捷免疫組化(Max VisionTM)法檢測所有標本組織中CyclinD1、P16蛋白表達。應用SPSS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運用x。檢驗分析組間差異或關系,以P0.05為顯著性標準,運用COX回歸模型分析影響膠質瘤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以P0.05為顯著性標準,運用Spearmen相關性分析CyclinD1和P16蛋白表達相關性,以P0.01為顯著性標準,并根據蛋白表達水平應用Kaplan-Meier法繪制生存曲線。結果:1.P16蛋白主要在腫瘤組織的細胞核和細胞質中表達,在Ⅱ、Ⅲ、Ⅳ級膠質瘤中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64.29%、37.50%、14.81%,隨著病理級別增高有降低趨勢,三者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P16蛋白表達水平與患者性別、年齡、腫瘤大小、微血管的有無未見相關性(P0.05)。2.CyclinD1蛋白主要在腫瘤組織的細胞核中表達,在II、III、IV級膠質瘤中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21.43%、41.67%、81.48%,隨著病理級別增高有升高趨勢,三者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CyclinD1蛋白表達水平與患者性別、年齡、腫瘤大小、微血管的有無未見相關性(P0.05)。3.在65例膠質瘤患者中,II、III、IV級膠質瘤患者的2年存活率分別為85.71%、41.67%、14.81%,三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16蛋白低表達組和高表達組的存活率分別為23.26%、72.73%,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yclinD1低表達組和高表達組2年存活率分別為66.67%、17.14%,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在本組病例中,影響腦膠質瘤患者生存期的病理因素中腫瘤病理分級和P16及CyclinD1蛋白表達水平與患者生存期有獨立相關性(P0.05)。隨著腦膠質瘤病理級別的增高,患者的生存期呈下降趨勢;P16低表達的患者的總體生存期低于P16高表達的患者;CyclinD1高表達患者的總體生存期低于CyclinD1低表達患者。5.對65例膠質瘤組織中P16和CyclinD1表達進行相關性分析,經Spearmen相關分析檢驗,結果示R=-0.381,P0.01兩者在膠質瘤中的表達成負相關。結論:1.P16蛋白表達水平隨著腫瘤病理級別的增高有降低趨勢,提示P16在調控膠質瘤的增殖、分化中發(fā)揮重要作用。P16表達缺失可能預示腦膠質瘤惡性程度高、預后不良。2. CyclinD1蛋白表達水平隨著腫瘤級別的增高有升高趨勢,提示CyclinD1在膠質瘤的增殖、侵襲中發(fā)揮重要作用。CyclinD1過度表達可能預示腦膠質瘤惡性程度高、預后不良。3.P16和CyclinD1低表達組和高表達組的2年存活率具有顯著性差異。4.腫瘤的病理分級、P16和CyclinD1的表達水平是影響膠質瘤患者生存的獨立危險因素,隨著腦膠質瘤病理級別的增高,患者的生存期呈下降趨勢;P16低表達的患者的總體生存期低于P16高表達的患者;CyclinD1高表達患者的總體生存期低于CyclinD1低表達患者。5.P16及CyclinD1在腦膠質瘤中的表達呈負相關,提示P16的表達缺失及CyclinD1的高表達在腦膠質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可能具有協(xié)同作用。
【關鍵詞】:腦膠質瘤 CyclinD1 P16 免疫組化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9.41
【目錄】: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3
- 前言13-14
- 材料和方法14-16
- 1. 臨床資料14
- 2. 試劑與器材14-15
- 3. 方法15
- 4. 對照15
- 5. 結果判定15
- 6. 統(tǒng)計學分析15-16
- 結果16-23
- 1. P16在腦膠質瘤中的表達16-19
- 2. Cyclin D1在腦膠質瘤中的表達19-23
- 3. 腦膠質瘤中P16與Cyclin D1的相關性23
- 討論23-27
- 結論27
- 參考文獻27-32
- 綜述32-41
- 參考文獻36-41
- 致謝4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慶林;腦膠質瘤的治療 前言[J];山東醫(yī)藥;2001年07期
2 韓立虎,葉應湖,王國安;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微血管密度在腦膠質瘤中的表達[J];咸寧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3 李煜;腦膠質瘤誤診10例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2年14期
4 王瑞民,田嘉禾,劉雁翎,陳英茂;目測分級法鑒別腦膠質瘤復發(fā)或殘存的價值[J];中華核醫(yī)學雜志;2003年02期
5 趙希鵬;腦膠質瘤病一例報告[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3年09期
6 陳燦中;5例腦膠質瘤病的診斷和治療[J];云南醫(yī)藥;2004年04期
7 張華楸,舒凱,葉飛,郭東升,牛洪泉,雷霆,李齡;腦膠質瘤病的診斷和治療[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05年06期
8 ;《腦膠質瘤》出版[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7年09期
9 遲鴻冰;邊海泉;;腦膠質瘤超聲表現(xiàn)1例[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8年05期
10 廉曉宇;牛廣宇;;腦膠質瘤治療展望[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付學海;石梅;肖鋒;;分次伽馬刀治療腦膠質瘤的療效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六屆二次暨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放療專業(yè)委員會二屆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傅相平;李安民;;腦膠質瘤瘤區(qū)化療的臨床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第九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殷增進;;腦膠質瘤伽馬刀治療臨床分析[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外科醫(yī)師分會第六屆全國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11年
4 汪志明;陳淑珍;王林;;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膠質瘤24例報道[A];第八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5 沈宏;鄭學勝;祝向東;傅偉明;胡未偉;黃欣;朱永堅;李立;龔江標;;腦膠質瘤病理特征與預后[A];2006年浙江省神經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6 盧剛;吳旭;;腦膠質瘤放、化療前后血腦屏障的組織學研究[A];2006年浙江省神經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7 祝鳴蘭;方衛(wèi)琴;;~(125)Ⅰ粒子治療腦膠質瘤15例的護理[A];全國外科、神經內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8 熊曉鵬;胡超蘇;;腦膠質瘤的放射治療臨床研究進展[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蔣恒;楊偉志;高黎;雷明芳;石慧珍;徐國鎮(zhèn);;腦膠質瘤分次照射生物效應的實驗研究[A];2007第六屆全國放射腫瘤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姚瑜;葉紅星;湯旭群;花瑋;史之峰;高曉寧;汪洋;汪寅;吳勁松;秦智勇;毛穎;周良輔;;腦膠質瘤個體化綜合治療體系的建立和發(fā)展[A];201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鄒爭春 朱廣平 記者 陳磊;不用開刀就能“精確定位”腦膠質瘤[N];科技日報;2013年
2 鄒爭春 朱廣平;腦膠質瘤診斷有望從“有創(chuàng)”到“無創(chuàng)”[N];中國醫(yī)藥報;2013年
3 張獻懷;我國腦膠質瘤研究獲新進展[N];大眾科技報;2007年
4 本報通訊員 張獻懷;對腦膠質瘤進行局部強力“打擊”[N];大眾科技報;2007年
5 張獻懷;腦膠質瘤別急著手術[N];健康時報;2007年
6 張獻懷;科學家提出對腦膠質瘤應進行局部強力打擊[N];科技日報;2007年
7 金源;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構建國家生物醫(yī)藥基地[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8 張獻懷;對腦膠質瘤應進行局部強力打擊[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9 健康時報特約記者 朱立明;切腦膠質瘤用超聲引導[N];健康時報;2007年
10 通訊員 張獻懷;腦膠質瘤臨床研究與治療獲新進展[N];大眾科技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芬;功能影像預測復發(fā)腦膠質瘤及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預后的臨床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王耀伍;FOXC2在腦膠質瘤中表達并與其他腫瘤標記物相關性研究及其臨床病理意義[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吳秀偉;Rab27a對人腦膠質瘤細胞生物活性的影響及其在老年腦膠質瘤中的臨床應用[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4年
4 龍茜;磁共振波譜成像對腦膠質瘤和潛在性腦損傷診斷和監(jiān)測的臨床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5 魏曉麗;穩(wěn)定性多肽介導跨屏障膜的腦膠質瘤雙重靶向遞藥系統(tǒng)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6 韓海玲;腦膠質瘤靶向納米藥物及其與放療聯(lián)用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7 范薇薇;中國漢族人群腦膠質瘤遺傳易感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8 李丹;腦膠質瘤微小RNA調控網絡的識別[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佳;術中超聲引導腦膠質瘤切除及其超聲造影與微血管密度關系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10 周菊英;腦膠質瘤綜合熱療與放療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文博;酪氨酸激酶2(DDR2)和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在腦膠質瘤中的表達及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姚冉;孕烷X受體在腦膠質瘤中的臨床意義[D];新鄉(xiāng)醫(yī)學院;2015年
3 趙江華;腦膠質瘤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朱瀟鵬;不同級別腦膠質瘤中差異microRNA的表達譜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5年
5 李政;膠質瘤MGMT的表達及意義[D];四川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張忠民;IL-6與NF-κB在人腦膠質瘤中的表達及相關性研究[D];佳木斯大學;2015年
7 胡全銀;多肽介導的腦膠質瘤靶向遞藥策略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8 張娜娜;miR-103/195/15b調控SALL4抑制腦膠質瘤細胞增殖及侵襲作用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9 孫恒翠;~1H-MRS在亞急性腦梗死與低級別腦膠質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D];山東大學;2015年
10 潘俊辰;異常表達長鏈非編碼RNA在腦膠質瘤中的功能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1064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10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