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酸水平與腦卒中的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2 06:09
本文關鍵詞:血尿酸水平與腦卒中的關系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腦梗死 腦出血 血尿酸 脂代謝紊亂 纖維蛋白原
【摘要】:目的:腦卒中目前在我國呈現(xiàn)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花費高五大特點,其發(fā)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已成為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本課題通過研究血尿酸與腦卒中的關系,明確其是不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為腦卒中的防治尋求理論依據(jù)。方法:選取首次發(fā)病且發(fā)病時間在48小時以內的急性腦卒中患者共117例,均符合第六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診斷標準,建立在嚴格的神經(jīng)科檢查基礎上,并經(jīng)頭顱CT或MRI掃描證實。排除腦栓塞、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等。排除外傷、血管炎癥、血管畸形、腫瘤、血液疾病等引起的腦血管病患者。排除近期有過心梗、周圍血管閉塞性疾病、痛風、外傷及手術病史的患者。排除近期服用利尿藥、進食含嘌呤高的食物的患者。根據(jù)臨床類型分為兩組,其中腦梗死組70例,男性4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齡59.44±8.01歲;腦出血組47例,男性28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56.74±9.01歲。同時按照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對所有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失程度進行評分,按照評分分別對腦梗死、腦出血患者分成三個亞組,即0-3分為輕型組、4-15分為中型組,15分以上為重型組。對照組為同期來我院健康體檢者,共81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3例,平均年齡57.63±8.41歲,性別比例和年齡構成方面與病例組相匹配且無心、腦血管病史。所有病例組患者于發(fā)病48小時內完成抽血檢測,入院當天手工水銀血壓計測量血壓3次,取平均值。對照組于當日體檢檢測。抽取晨起空腹6小時后靜脈血,用Mindray BS-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尿酸、血糖、總膽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載脂蛋白A1、載脂蛋白B等,用普利生C2000-A全自動血凝儀測定血漿纖維蛋白原等。收集整理資料并利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1腦梗死組SUA、TG、Apo-B、SBP、DBP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GLU、TC、FIB高于對照組(P0.05);Apo-A1、HDL-C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腦梗死組HDL-C、TC、Apo-A1、SBP、DBP顯著低于腦出血組(P0.01);LDL-C高于腦出血組(P0.05);SUA顯著高于腦出血組(P0.01)。2重度腦梗死組SUA水平高于中度腦梗死組(P0.05);中度腦梗死組SUA水平高于輕度腦梗死組(P0.05);重度腦梗死組SUA水平顯著高于輕度腦梗死組(P0.01)。3腦出血組GLU、TG、TC、Apo-B、SBP、DBP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SUA高于對照組(P0.05);Apo-A1低于對照組(P0.05)。4重度、中度腦出血組SUA水平顯著高于輕度腦出血組(P0.01);重度腦出血組SUA水平高于中度腦出血組(P0.05)。5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SUA是腦梗死的影響因素(OR=10.430,95%CI1.305~83.366,P0.05),也是腦出血的影響因素(OR=3.106,95%CI1.408~5.382,P0.05)。結論:血尿酸是腦卒中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之一,腦梗死比腦出血患者尿酸增高更加明顯。血尿酸可間接反映腦卒中的病情輕重程度,血尿酸水平越高病情越重。血糖、脂代謝紊亂、高血壓是腦卒中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其中脂代謝紊亂在腦梗死中表現(xiàn)更加明顯,而高血壓在腦出血中作用更加突出。纖維蛋白原與腦梗死的發(fā)生密切相關,與腦出血無明顯相關性。
【關鍵詞】:腦梗死 腦出血 血尿酸 脂代謝紊亂 纖維蛋白原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43.3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英文縮寫9-10
- 前言10
- 材料與方法10-11
- 結果11-13
- 附表13-15
- 討論15-19
- 結論19-20
- 參考文獻20-23
- 綜述 血尿酸水平與腦卒中及相關危險因素關系研究23-34
- 參考文獻29-34
- 致謝34-35
- 個人簡歷3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高婭;;398例腦梗死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測定結果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1年15期
2 段德云;趙建修;曲慧丹;賀洪艷;魯文巨;;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與血清尿酸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吉林醫(yī)學;2007年11期
3 虞丹丹;王明山;呂美艷;徐春泉;;高尿酸血癥患者血小板及紅細胞相關參數(shù)的變化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年10期
4 郭敏;王玉晶;邱文麗;李姍姍;;痛風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及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5年03期
5 劉秉文;血漿甘油三酯與動脈粥樣硬化[J];心血管病學進展;1999年01期
6 馮利東;王建良;劉燕;張向榮;邵海;陳聯(lián)軍;;動態(tài)監(jiān)測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凝血功能變化及臨床意義[J];醫(yī)學研究通訊;2004年07期
,本文編號:10170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0170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