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消融治療腎臟腫瘤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本文關鍵詞:微波消融治療腎臟腫瘤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應用離體和活體豬腎臟模型進行實驗研究,明確不同作用條件下微波消融腎臟的范圍和特點;對微波消融治療的腎臟腫瘤患者進行臨床隨訪,評價微波消融治療腎臟腫瘤的可行性和臨床療效。方法:采用前極為1.1cm的水冷循環(huán)微波針,工作頻率為2450MHz,輸出功率為50-70W,消融時間為240s-600s,以不同的功率和時間組合對離體豬腎臟進行消融,觀察消融灶的形狀、測量消融范圍,留取標本應用HE染色明確消融灶的病理特點。共6只實驗用豬,腹腔鏡下分離出活體豬腎臟,采用康友18-G水冷循環(huán)微波針,工作頻率為2450MHz,輸出功率選擇50-60W,消融時間為300s-600s,單針或雙針聯(lián)合以不同的功率/時間組合和進針深度直視下對活體豬腎臟進行消融。觀察消融過程中腎臟的變化、消融灶的形狀,測量消融范圍,留取消融區(qū)標本,應用HE染色明確其病理變化特點。自2013年4月~2014年7月,應用微波消融臨床治療腎臟腫瘤患者17例。男性13例,女性4例,平均年齡59.4歲(42-83歲)。按適應癥將患者分為三組,組一6例(高危不耐受常規(guī)手術組),組二9例(明確診斷并行微波消融治療組),組三2例(微波消融姑息治療組),所有患者術中均行腫瘤穿刺活檢聯(lián)合微波消融治療。結果:離體狀態(tài)下,消融組織的形狀呈栗子形,隨著功率和時間的增加,消融灶的范圍逐漸增大,數(shù)據(jù)顯示50W/480s、60W/300s、70W/240s三組消融灶的最大橫徑接近于3cm,長徑約3.3cm。相同作用時間下,隨著功率增大,移行區(qū)范圍增大。消融灶包括炭化區(qū)、凝固區(qū)和移行區(qū)三部分。炭化區(qū)中腎組織大片壞死,腎小球、腎小管變形,腎小管上皮脫落,血管內皮細胞變性壞死,消融的十分徹底;凝固區(qū)腎組織發(fā)生凝固性壞死,鏡下病理可見殘存的腎小球、腎小管和腎血管輪廓,但結構紊亂,管腔閉塞;移行區(qū)絕大部分為正常腎組織,但散在出現(xiàn)腫脹的細胞,存在熱損傷;铙w狀態(tài)下,消融區(qū)腎臟組織萎縮、質地變硬。沿針道切開消融灶呈栗子形。消融灶以針道為中心,由內向外依次可分為3個區(qū):碳化區(qū)、凝固區(qū)、炎癥反應區(qū)。隨著微波功率和時間的增加,消融范圍逐漸增大。當雙針聯(lián)合消融時,消融灶的最大橫徑明顯增大,并且周圍組織溫度可靠,凝固區(qū)及炭化區(qū)的溫度均高于60℃。病理結果顯示炭化區(qū)內腎組織大片壞死,腎小管上皮脫落,部分管腔閉塞,血管內皮細胞變性壞死;凝固區(qū)內組織結構紊亂,腎小球萎縮,腎小囊增寬,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核固縮、胞漿變性,血管內皮細胞腫脹,管腔狹窄,周圍平滑肌組織變性;炎癥反應區(qū)結構尚可,腎小管上皮細胞輕微腫脹、胞漿紅染,間質小血管高度擴張、充血,多量炎癥細胞浸潤。臨床應用中,組一穿刺結果示腎透明細胞癌5例,病理無法明確1例,平均隨訪11.5±3.8個月(6-16個月),未見腫瘤復發(fā)、轉移,合并尿瘺一例。組二結果示腎透明細胞癌3例,高分化腺癌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平均隨訪5.6±4.2個月(1-11個月),未見腫瘤復發(fā)、轉移。組三均為腎透明細胞癌,平均隨訪9.5±2.1個月(8-11個月),患者術前腰背部VAS疼痛評分為6-8分,術后為0-2分,隨訪期間一例出現(xiàn)遠處轉移、腫瘤進展,另一例出現(xiàn)股骨病理性骨折,腎臟復發(fā)灶治愈。三組患者平均住院日4.0±1.0天(2-7天)。結論:微波消融作為一種腫瘤的微創(chuàng)能量治療方式,對腎臟組織的消融是安全、有效、可行的。通過基礎實驗研究,為我們提供了離體和活體狀態(tài)下微波消融腎臟組織的參數(shù)。初期臨床隨訪顯示微波消融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高危不耐受常規(guī)手術、腫瘤體積較小且術前腫瘤性質不明確以及晚期腎臟腫瘤患者的姑息治療,聯(lián)合穿刺活檢還可以明確腫瘤性質,幫助患者制定下一步的治療措施,但遠期療效仍需進一步隨訪觀察。
【關鍵詞】:微波 消融 腎臟腫瘤 豬腎臟
【學位授予單位】:首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7.11
【目錄】: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3
- 第一部分 微波消融離體豬腎臟的實驗研究13-19
- 材料與方法13-14
- 結果14-16
- 討論16-19
- 第二部分 腹腔鏡下微波消融活體豬腎臟的實驗研究19-27
- 材料與方法19-20
- 結果20-23
- 討論23-27
- 第三部分 微波消融治療腎臟腫瘤的臨床隨訪研究27-33
- 資料與方法27-28
- 結果28-30
- 討論30-33
- 結論33-35
- 綜述35-41
- 參考文獻41-51
- 附錄51-53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53-54
- 致謝54-55
- 個人簡歷55-5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平平;葉欣;;微波消融技術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胡向東;何文;鄔冬芳;劉會昭;項東英;寧彬;;微波消融家貓腦組織的實驗研究[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7年06期
3 李欣;張宏;盛林;遲寶琦;魯通;韓治宇;董寶瑋;;植入式微波消融離體豬肺的實驗研究[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9年11期
4 楊立生;趙航;;80C51F005微控制器在新型微波消融治療儀上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5 王強;劉瑞寶;張立成;;肺癌微波消融治療進展[J];中國肺癌雜志;2010年01期
6 高飛;顧仰葵;黃金華;羅榮光;李常侖;;微波消融毀損活體豬脾的實驗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0年11期
7 柯晉;尹慶水;張余;張濤;徐亮;;離體骨的置入式微波消融[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年11期
8 覃美玉;;微波消融術治療肝癌的護理[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年04期
9 胡羅文;王冀;魏慶慶;嚴宇鵬;馬瑞;孫穎穎;李莉;李鷗;;體外肝組織微波消融范圍的研究[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年08期
10 郭利軍;段小民;張玲;;超聲引導微波消融治療子宮肌層良性病變的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年2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玉波;李亞林;原風同;田家衛(wèi);王振;;多針微波消融組合消融區(qū)的形態(tài)特點及臨床意義[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七屆全國腹部超聲學術會議學術論文匯編[C];2007年
2 南群;盧玉林;劉有軍;;雙天線組合擴大微波消融熱場的數(shù)值研究[A];第九屆全國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3 季正標;李超倫;張暉;袁海霞;王文平;;灰階超聲即時評價肝癌微波消融治療范圍的可行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4 盛林;翟偉明;卜云蕓;;超聲引導下計算機輔助微波消融肝癌的臨床研究[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八屆全國腹部超聲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5 梁萍;王e,
本文編號:3812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38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