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頸椎術后患者早期低氧血癥發(fā)生與改善情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6-13 00:34
目的探討全身麻醉頸椎術后患者早期低氧血癥發(fā)生情況與改善情況及其相關因素。方法納入采用全身麻醉行擇期頸椎手術治療的95例患者,依據術后1 h內的氧合指數評估患者術后早期低氧血癥發(fā)生情況。比較低氧血癥患者(低氧血癥組)和無低氧血癥患者(對照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和圍術期指標,并分析全身麻醉頸椎術后患者早期發(fā)生低氧血癥的危險因素。觀察低氧血癥患者術后第2天氧合指數改善情況,比較改善者和無改善者的基線資料及圍術期相關指標,并分析圍術期液體管理與低氧血癥改善情況的關系。結果術后1 h內共23例(24.2%)患者出現低氧血癥;合并糖尿病和創(chuàng)傷性頸髓損傷是患者術后1 h發(fā)生低氧血癥的危險因素(均P<0.05);低氧血癥組的住院費用為高于對照組(P<0.05)。23例低氧血癥患者中,共8例患者術后第2天氧合指數改善;與氧合指數未改善者比較,氧合指數改善者的體質指數更低,手術時間及術后鼻氧管給氧時間更短,術后12 h補液量更少(均P<0.05)。結論全身麻醉下行擇期頸椎手術的患者在術后1 h可出現低氧血癥,其中合并糖尿病和創(chuàng)傷性頸髓損傷的患者更易發(fā)生低氧血癥;手術時間短、體質指數低的患者低...
【文章來源】:廣西醫(yī)學. 2020,42(03)
【文章頁數】:6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組方法:
1.2.2 資料收集:
1.3 統計學分析
2 結 果
2.1 術后低氧血癥發(fā)生情況
2.2 低氧血癥組與對照組基線情況比較
2.3 全身麻醉頸椎術后1
2.4 低氧血癥組與對照組的住院相關指標比較
2.5 氧合指數改善與未改善組的基線資料及住院情況比較
2.6 液體控制與低氧血癥改善的關系
3 討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頸椎后路手術后有癥狀硬膜外血腫及其危險因素[J]. 夏天,孫宇,王少波,張立,張鳳山,潘勝發(fā),陳欣,周非非,趙衍斌.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8(02)
[2]行再血管化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繼發(fā)術后譫妄的影響因素[J]. 岳小東. 廣西醫(yī)學. 2016(11)
[3]氧合指數對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預后的評估[J]. 喬莉,張勁松,張華忠,馬元,蘇成磊.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4 (03)
[4]早期低氧血癥對重癥監(jiān)護病房全麻術后患者預后的影響[J]. 王書鵬,李敏,易麗,黃絮,段軍,宋韓明,李剛.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 2013 (10)
[5]麻醉恢復期不同濃度氧療對氧儲備和肺換氣功能的影響[J]. 趙魯燕,蔡宏偉,任飛,郭曲練. 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 2012 (01)
本文編號:3226622
【文章來源】:廣西醫(yī)學. 2020,42(03)
【文章頁數】:6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組方法:
1.2.2 資料收集:
1.3 統計學分析
2 結 果
2.1 術后低氧血癥發(fā)生情況
2.2 低氧血癥組與對照組基線情況比較
2.3 全身麻醉頸椎術后1
2.4 低氧血癥組與對照組的住院相關指標比較
2.5 氧合指數改善與未改善組的基線資料及住院情況比較
2.6 液體控制與低氧血癥改善的關系
3 討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頸椎后路手術后有癥狀硬膜外血腫及其危險因素[J]. 夏天,孫宇,王少波,張立,張鳳山,潘勝發(fā),陳欣,周非非,趙衍斌.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8(02)
[2]行再血管化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繼發(fā)術后譫妄的影響因素[J]. 岳小東. 廣西醫(yī)學. 2016(11)
[3]氧合指數對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預后的評估[J]. 喬莉,張勁松,張華忠,馬元,蘇成磊.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4 (03)
[4]早期低氧血癥對重癥監(jiān)護病房全麻術后患者預后的影響[J]. 王書鵬,李敏,易麗,黃絮,段軍,宋韓明,李剛.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 2013 (10)
[5]麻醉恢復期不同濃度氧療對氧儲備和肺換氣功能的影響[J]. 趙魯燕,蔡宏偉,任飛,郭曲練. 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 2012 (01)
本文編號:32266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2266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