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與目的機械通氣作為全身麻醉患者的呼吸支持手段,可保證患者全麻后氣體的交換和氧合的維持,但在維持通氣的同時可引起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目前,VILI的發(fā)生機制尚未完全闡明,通常認為VILI的機制包括容積傷、氣壓傷、肺萎陷傷和生物傷。近年來,機械通氣造成的生物傷被認為是VILI的核心機制,其中氧化應激失衡引起的生物傷逐漸被人們重視。我國是食管癌的高發(fā)地區(qū),手術被認為是治療食管癌最常用且有效的方式。單肺通氣是食管癌手術中常用的通氣方式,但單肺通氣是一種非生理性通氣,會引起通氣血流比例失調(diào),導致低氧血癥。近些年提出胸腔鏡食管癌根治術中采用單腔氣管插管復合人工二氧化碳氣胸的通氣方式,可改善通氣血流比例失調(diào),改善術中氧合。但關于兩種通氣方式對氧化應激的影響,尚未見報道。容量控制通氣(volume controlled ventilation,VCV)是臨床工作中常用的通氣模式,但在胸科手術中,VCV常因氣道壓力過高而導致肺損傷。因此壓力控制通氣(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近年來被再次提起,而目前關于兩種通氣模式在胸腔鏡手術中的研究較少。本研究主要探討在胸腔鏡食管癌根治術中選用單肺通氣和人工氣胸雙肺通氣復合VCV與PCV兩種通氣模式對氧化應激的影響,以求尋找合適的通氣方式及模式,減少機械通氣引起的肺損傷,從而改善患者肺功能,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材料與方法擇期行胸腔鏡食管癌根治術患者152例,性別不限,年齡46~64歲,體重50~80 kg,ASAⅠ~Ⅰ級。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四組,分別為容量控制單肺通氣組(VO組)、容量控制人工氣胸雙肺通氣組(VD組)、壓力控制單肺通氣組(PO組)、壓力控制人工氣胸雙肺通氣組(PD組)。VO組和PO組置入雙腔氣管導管;VD組和PD組置入單腔氣管導管。改左側臥位后,VO組在單肺通氣后設置機械通氣參數(shù)使VT為5-6 mL/kg,PEEP為5 cmH_2O;VD組在人工氣胸雙肺通氣建立后設置機械通氣參數(shù)使VT為5-6 mL/kg,PEEP為5 cmH_2O;PO組在單肺通氣后先在VCV下設定VT為5-6 mL/kg,PEEP為5 cmH_2O機械通氣5 min,然后直接切換為PCV;PD組人工氣胸雙肺通氣建立后先在VCV下設定VT為5-6 mL/kg,PEEP為5 cmH_2O機械通氣5 min,然后直接切換為PCV。分別在單肺通氣(VO組和PO組)和人工二氧化碳氣胸建立(VD組和PD組)即刻(T_1)、機械通氣60 min(T_2)、機械通氣90 min(T_3),采集患者左側橈動脈血行血氣分析,記錄動脈血PaO_2、PaCO_2,根據(jù)測量結果計算肺內(nèi)分流率(Qs/Qt)與呼吸指數(shù)(RI);采集患者中心靜脈血,根據(jù)試劑盒說明測定SOD活性、MDA濃度、8-異前列腺素F2α(8-iso-PGF_(2α))的含量;同時記錄患者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脈壓差變異度(PPV)及術中藥物用量。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分析。對于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內(nèi)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數(shù)據(jù)的方差分析,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方差齊者均采用LSD-t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1.四組患者術前一般情況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四組患者術中MAP、PPV、HR在同一時間點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一組患者各時間點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四組患者各時間點用藥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肺內(nèi)分流率(Qs/Qt)與呼吸指數(shù)(RI):組內(nèi)比較:與T_1時間點相比,T_2、T_3時間點四組患者Qs/Qt、RI明顯升高(P0.05);與T_2時間點相比,T_3時間點四組患者Qs/Qt、RI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在T_1時間點,四組間Qs/Qt、RI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T_2、T_3時間點,VO組Qs/Qt、RI最高,PD組最低,VD組與PO組介于二者之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VD組與PO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血清SOD活性、MDA、8-異前列腺素F2α(8-iso-PGF_(2α))含量:組內(nèi)比較:與T_1時間點相比,T_2、T_3時間點,各組SOD活性均明顯下降,血清MDA、8-iso-PGF_(2α)含量均明顯升高(P0.05);與T_2時間點相比,T_3時間點各組患者血清SOD活性、血清MDA、8-iso-PGF_(2α)含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T_1時間點,各組患者血清SOD活性、血清MDA、8-iso-PGF_(2α)含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T_2、T_3時間點,VO組血清SOD活性最低,血清MDA、8-iso-PGF_(2α)含量最高,PD組血清SOD活性最低高,血清MDA、8-iso-PGF_(2α)含量最低,VD組與PO組介于二者之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VD組與PO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胸腔鏡食管癌根治術中,選用壓力控制人工氣胸雙肺通氣的機械通氣方式能夠減少肺內(nèi)分流,改善氧合,降低肺氧化應激損傷。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614
【圖文】:
數(shù)明顯升高(P<0.05);與 T2時間點相比,T3時間點四組患者肺內(nèi)分流率吸指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在 T1時間點,四組間肺內(nèi)分流率、呼吸指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P>0.05);在 T2、T3時間點,VO 組肺內(nèi)分流率、呼吸指數(shù)最高,PD 組VD 組與 PO 組介于二者之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VD 組與 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4.1,4.2,圖 4.1,4.2。表 4.1 四組患者術中 Qs/Qt 的比較(%, x±s )組 別 例 數(shù) T1T2T3VO 35 12.5±2.4 30.3±1.5ac29.6±2.VD 35 13.3±1.8 24.3±1.4abc23.9±2.2PO 35 14.1±2.1 24.1±1.6abc22.6±1.9PD 35 13.5±1.7 19.6±1.5ab18.7±1.注:與 T1時間點相比,aP<0.05;與 VO 組相比,bP<0.05;與 PD 組相比,cP<0.05。

表 4.2 四組患者術中 RI 的比較( x±s )組 別 例 數(shù) T1T2T3VO 35 0.71±0.20 4.08±0.55ac3.75±0.48acVD 35 0.69±0.14 2.43±0.47abc2.24±0.31abcPO 35 0.69±0.16 2.47±0.45abc2.31±0.35abcPD 35 0.67±0.19 1.45±0.52ab1.38±0.51ab注:與 T1時間點相比,aP<0.05;與 VO 組相比,bP<0.05;與 PD 組相比,cP<0.05。

意義(P>0.05);組間比較:T1時間點,各組患者血清 SOD 活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 T2、T3時間點,VO 組血清 SOD 活性最低,PD 組最高,VD 組與 PO 組介于二者之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VD 組與 PO 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5.1,圖 5.1。表 5.1 術中四組不同時間點血清 SOD 濃度的比較( x±s,U/ml)組別 例數(shù) T1T2T3VO 35 352±31 221±24ac217±31acVD 35 364±25 274±31abc266±28abcPO 35 359±27 269±26abc267±19abcPD 35 367±33 305±23ab312±24ab注:與 T1時間點相比,aP<0.05;與 VO 組相比,bP<0.05;與 PD 組相比,cP<0.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亞林;白玉;李廷坤;呂帥國;汪蕾;盧錫華;;單腔、雙腔氣管插管對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通氣效果及肺損傷的影響[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7年28期
2 李夢怡;李云;胡憲文;鮑麗君;張野;;PCV-VG用于胸腔鏡單肺通氣患者肺保護性通氣的效果[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7年02期
3 孫慧男;陳旭昕;韓志海;;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與炎癥反應[J];國際呼吸雜志;2016年24期
4 汲瑋;黃悅;張馬忠;;壓力和容量控制通氣對患兒呼吸力學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5年11期
5 沈亮;許一鳴;王永旺;仲崇俊;;人工氣胸單腔氣管插管與雙腔氣管插管在胸腔鏡食管癌手術中應用的對比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5年22期
6 孫強;楊威;鄭勇;于冬男;;不同單肺通氣模式對胸腔鏡手術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年15期
7 樊淑青;;呼吸指數(shù)監(jiān)測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治療效果評估價值[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年05期
8 唐瑾;張潔;厲旭光;郭忠良;;部分液體通氣對內(nèi)毒素誘導急性肺損傷幼豬炎癥反應的影響[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4年02期
9 彭民;吳荷寧;張加艷;張禎;宋濤;王志強;;肺復張策略在全身麻醉術后患者的早期應用[J];中華危重癥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4年01期
10 孫振濤;任蘇恩;苗麗君;楊春要;韓雪萍;;不同時間機械通氣對COPD大鼠肺臟氧化應激反應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年2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寧;基于LPVS的人工氣胸患者PEEP值選擇研究[D];鄭州大學;2017年
2 范育彩;預先肺復張和非純氧通氣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中的應用[D];鄭州大學;2016年
3 孫雪青;保護性肺通氣策略對開胸手術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5年
4 李利平;FiO_2對肺癌根治術患者Qs/Qt、氧化應激和術后恢復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3年
5 王繼嵐;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及吸入氣氧濃度對單肺通氣肺損傷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
27539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753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