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丙酚濃度變化對術中體感和運動誘發(fā)電位監(jiān)測的影響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ropofol concentration on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 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 were treated with propofol intravenous general anesthesia and multimodal 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During anesthesia induction, the changes of SEP,MEP with the increase of propofol concentration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wound suture after orthopedic operation, the changes of SEP,MEP with the decrease of anesthesia concentration were observed. The delay time of the potential reaching the plateau was recorded after the dose of propofol increased and the dose decreased. Results: the changes of propofol concentration did not caus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latency of SEP and MEP (SEP:36.1 鹵2.6ms vs 36.2 鹵2.3 Ms P0.05MEP: 27.0 鹵1.5ms vs 27.1 鹵1.6ms P 0.05). The SEP amplitude (1.91 鹵0.53 渭 V vs 1.37 鹵0.55 渭 V P0.001) and the MEP amplitude (175.7 鹵134 渭 V vs 127 鹵81 渭 V P0.001)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ropofol concentration. The decrease of propofol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EP amplitude (1.26 鹵0.64 渭 V vs 1.50 鹵0.56 渭 V P0.005) and the MEP amplitude (143 鹵100 渭 V vs 169 鹵133 渭 V P0.005). When the dose increased, the delayed period was 18.5 鹵6.5 min, while the MEP was 10.5 鹵3.6 min. When the dose was reduced, the SEP was 29.6 鹵10.6min and MEP was 13.5 鹵6.3min in the delayed perio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propofol dose can decrease the amplitude of SEP and MEP rapidly, and the peak value of propofol can be increased by decreasing the dose of propofol, and MEP is more sensitive than SEP to the change of propofol dose.
【作者單位】: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所;香港大學李嘉誠醫(yī)學院矯形與創(chuàng)傷外科學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81301287)
【分類號】:R61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玉龍;角述蘭;;運動誘發(fā)電位與麻醉的研究進展[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年07期
2 角述蘭;張玉龍;楊娟;汪露;李怡;;地氟醚和七氟醚對神經外科手術患者體感誘發(fā)電位的影響[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01期
3 史圖龍;尚詠;;術中神經監(jiān)測技術在脊柱手術中的臨床應用[J];頸腰痛雜志;2015年02期
4 史圖龍;汪萌;尚詠;;多模式聯合監(jiān)測在脊髓型頸椎病手術中的臨床應用[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年02期
5 史圖龍;汪萌;薛靜;彭江;薛麗娟;尚詠;;不同術中神經監(jiān)測方法對后路腰椎椎間融合手術的預測作用[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年06期
6 張緣;馬華松;陳牡;;體感誘發(fā)電位監(jiān)測在脊柱側彎后路一期小切口矯形術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3年18期
7 邱建勝;汪水香;;氯胺酮復合利多卡因麻醉對小兒疝氣手術中血壓和心率的影響[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4年04期
8 盧海龍;應佩華;李偉杰;;丙泊酚聯合咪達唑侖及利多卡因在老年胃鏡檢查中麻醉效果的比較[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4年09期
9 席志鵬;謝林;康然;陳方慶;孫道喜;;體感誘發(fā)電位與運動誘發(fā)電位監(jiān)測在頸椎手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年29期
10 邱勇;劉興勇;;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在脊柱外科的應用現狀[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5年07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劉芳芳;脊柱側彎矯形術中不同麻醉方法對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指標SEP及MEP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4年
2 張玉龍;地氟醚和七氟醚對術中體感誘發(fā)電位監(jiān)測影響的比較[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4年
3 韓浩;高頸段椎管腫瘤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4年
4 余婷;吸入麻醉藥七氟醚和異氟醚對上肢運動誘發(fā)電位的影響[D];廣州醫(yī)科大學;2014年
5 于晨;Necrostatin-1對大鼠脊髓損傷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4年
6 Dr Alleesaib Shahed Bin Mohammad(阿賓);術前口服加巴噴丁對子宮切除術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術后疼痛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4年
7 侯清武;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復合麻醉在脊柱側彎術中喚醒的比較[D];石河子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藍志堅,徐軍,祝建新;異丙酚麻醉對子宮收縮性的影響[J];浙江醫(yī)學;2000年04期
2 朱玉鳳,靳家玉;異丙酚在婦科小手術中的應用[J];首都醫(yī)藥;2000年01期
3 孫國勤,徐惠芳,孫文善,江偉,王學敏,孫大金;異丙酚對中樞多巴胺轉運蛋白和5-羥色胺轉運蛋白活性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1年02期
4 唐勝平;異丙酚的少見不良反應[J];國外醫(y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2001年01期
5 韋天全;異丙酚臨床應用進展[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6 廖月鮮;異丙酚麻醉用于人工流產300例觀察與護理[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7 慕娟,張昆,慕磊;異丙酚麻醉在小兒五官科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1年03期
8 王麗珊,楊少輝;腦電頻譜和心率變異監(jiān)測異丙酚麻醉的意識狀態(tài)和臨床研究[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2年10期
9 卞云,李翠林,郭露金;異丙酚用于短小手術麻醉3例報道[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10 張曉云;異丙酚麻醉無痛人流術152例臨床分析[J];咸寧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袁振紅;孟麗巍;龔秀萍;李潔;姚洪娟;;異丙酚對血小板聚集的影響[A];2003年全國微循環(huán)與血液流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2 宋建宏;;關于異丙酚在臨床中的應用[A];第二十一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四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5年
3 徐禮鮮;;異丙酚輸注不良事件[A];全國第三次麻醉藥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4 賀賽琳;李安民;張志文;傅相平;;藍斑核 2-腎上腺素受體在鼠異丙酚催眠反應中的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第九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5 付深省;聶艾格;曹克慎;鄭小泳;李振超;;異丙酚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麻醉中的應用[A];二零零四年度全國精神病專業(yè)第八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6 張冰;葉麗莎;李軍;連慶泉;許瓏瓏;;異丙酚影響認知功能的特性分析[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7 謝玉波;;異丙酚對大鼠學習記憶能力及海馬cAMP反應元件結合蛋白的影響[A];2008年中華醫(yī)學會全國麻醉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8 陳銘;朱晶;陳小剛;;異丙酚、芬太尼用于無痛內鏡檢查的應用[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疾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1年
9 賀賽琳;李安民;張志文;傅相平;;異丙酚麻醉中皮層體感誘發(fā)電位變化的作用機制[A];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第九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10 魏光輝;涂生芬;王小毅;張華;吳盛德;柏林;袁心剛;何文飛;楊飛;;低氧狀態(tài)下異丙酚對未成熟中樞神經系統影響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小兒外科學術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唐聞佳;異丙酚“殺手”還是良藥[N];文匯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春水;異丙酚單次劑量和恒速靜脈注射在犬腦的攝取和分布[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徐志新;血容量變化對血漿異丙酚濃度影響的試驗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4年
3 姚俊巖;經腹主動脈局部灌注異丙酚對脊髓缺血再灌注損傷作用及其機制的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4 蓋成林;頸內動脈輸注異丙酚麻醉的可行性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7年
5 楊靜;異丙酚對大鼠皮層及皮層下中樞自發(fā)腦電和神經遞質釋放的影響[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9年
6 王江;體外循環(huán)中諸多因素對異丙酚血藥濃度影響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陶濤;異丙酚在成年神經再生中的作用及相關機制的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周青山;異丙酚對嬰幼兒體外循環(huán)心臟手術患者心肌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9 蔡勁松;異丙酚對全腦缺血大鼠的神經保護作用及其機制探討[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10 高文學;犬的異丙酚麻醉效果及其對生理機能影響的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潔;異丙酚生物樣品含量測定前處理方法的比較及其它影響因素的考察[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歐陽銘文;靶控輸注異丙酚的腦攝取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1年
3 王增壽;異丙酚體內濃度測定及其藥代動力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4 涂生芬;異丙酚和咪達唑侖對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臟功能的影響[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2年
5 羅瑞昌;復方異丙酚亞微乳劑的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7年
6 范瑩盈;經頸內動脈單次注射異丙酚藥效學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7 盧剛;異丙酚單次劑量靜脈注射在犬腦的攝取和分布[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7年
8 李肇端;異丙酚麻醉對大鼠軀體感覺皮層傳導的影響[D];遵義醫(yī)學院;2010年
9 曹興華;氣相色譜—質譜法測定異丙酚血藥濃度和靶控輸注系統性能評價[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4年
10 周麗華;高濃度異丙酚藥效學及藥代學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3208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32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