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中的倫理責任
發(fā)布時間:2018-05-29 22:02
本文選題:艾滋病 + 艾滋病病毒。 參考:《中南大學》2010年博士論文
【摘要】: 艾滋病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傳染性和現(xiàn)階段不可治愈性的疾病。20世紀80年代以來,艾滋病在世界范圍內(nèi)廣泛流行,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和社會問題,也是一個發(fā)展問題。 艾滋病的防治已經(jīng)不僅僅是患者的個人問題,甚至已經(jīng)超越了醫(yī)療范疇,而具有社會性的文化、倫理意義。社會整體的利益與具體個人利益之間存在區(qū)別和差異,如何處理公共健康中社會利益與個體權(quán)利的關(guān)系,成為該領(lǐng)域亟待解決的問題。由于艾滋病本身的致命性、傳染性,以及人們將疾病與吸毒、淫亂等不良行為以及貧窮等社會地位聯(lián)系在一起,造成普遍歧視,成為艾滋病防治中的主要障礙。道德寬容是消除歧視的重要途徑。對于艾滋病的防治需要社會群體和專業(yè)醫(y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需要在社會層面采取橫向的綜合性措施,加強對于艾滋病的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則需要從專業(yè)的角度進行引導,增強艾滋病防治的有效性。 由于政府的特殊地位和調(diào)動資源的能力,在艾滋病防治上應該承擔主要的政府道德義務和管理責任。政府應建立合乎倫理的防治艾滋病的法律和政策,反對歧視、公開信息;公平分配和合理使用公共衛(wèi)生資源,減少貧困,支持發(fā)展非政府組織防治艾滋病。社區(qū)應充分發(fā)揮其社會互助和社會整合的功能,構(gòu)建艾滋病患者社區(qū)支持網(wǎng)絡,為艾滋病患者提供服務、關(guān)懷和支持。通過開展知識培訓、重組和矯正行為模式,建立適應社會防治艾滋病的途徑。家庭有責任關(guān)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降低艾滋病傳播的危險行為,擺脫貧困,增加子女的教育機會。非政府組織的責任應發(fā)揮來源于民間,與邊緣人群有天然的聯(lián)系的自身優(yōu)勢,主動開展工作,特別是為政府力量所不能及的邊緣人群方面要發(fā)揮更大作用。艾滋病當事人應遵守法律,配合診治,如實提供病情和有關(guān)信息,規(guī)范行為,減少傳播,特別應在爭取權(quán)益、支持艾滋病防控方面作出更多努力。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gòu)和醫(yī)務人員不能拒絕和推諉病人,并需做好宣傳、教育、咨詢,保守醫(yī)療保密,保障患者安全。媒體在艾滋病防治中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要將艾滋病作為一個發(fā)展問題給予關(guān)注,減少媒體界本身和公眾對艾滋病的羞辱和歧視,力爭架起一座橋梁,動員全社會抗擊艾滋病流行。 有效的防治艾滋病,需以公平原則、寬容原則、尊重自主原則、有利原則為倫理基礎,構(gòu)建以人為本的防治制度,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一個日趨完善的環(huán)境。我們要努力科學制定公共政策體系,創(chuàng)新防治艾滋病的科學技術(shù),并可能解決相關(guān)的倫理沖突,從而遏制艾滋病在中國迅速蔓延的勢頭,盡可能降低艾滋病的社會危害。此外,我們需要通過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提高艾滋病防治從業(yè)人員素質(zhì),通過科學管理使之達到培訓目標,增強從業(yè)人員提高自身素質(zhì)的積極性,為艾滋病防治提供人員上的保障。
[Abstract]:AIDS is an infectious and non - curable disease caused by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 Since the 1980s , AIDS has become a worldwide epidemic and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and social problem worldwide . It is also a development problem .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AIDS is not only the personal problem of the patient , but has gone beyond the medical category , and has social culture and ethical significance .
On the other hand , guidance from a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 is needed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The government should establish ethical laws and policies against AIDS , oppose discrimination and public information because of the special status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ability to mobilize resources .
The community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its functions of social assistance and social integration , build community support network for AIDS patients , and provide services , care and support for AIDS patients .
In addition , we need to adopt flexible train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actitioners , to strengthen the enthusiasm of practitioners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and to provide personnel for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183-05
【引證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維珍;;提高90后護理實習生文化能力的倫理探索[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12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玉龍;疾病的價值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馮靜靜;甲型H1N1流感的社區(qū)防控[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9525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liuxingb/195259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