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和平區(qū)2006-2014年麻疹報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本文選題:麻疹病毒 切入點:流行特征分析 出處:《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6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在我國法定的傳染病中屬于乙類傳染病。2006年以來,我國實施《2006-2012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計劃》~([1]),具體措施包括:麻疹疫苗接種、加強麻疹疫情監(jiān)測和調查處置等綜合措施。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地區(qū)報告麻疹發(fā)病率從2009開始逐年下降,
[Abstract]:Positive measles is an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measles virus. It is mainly transmitted by droplets. It is a class B infectious disease among the legal infectious diseases in China. Since 2006, China has implemented the National Action Plan for the Elimination of measles 2006-2012 ([1]). Specific measures include: measles vaccination, strengthening surveillance of measles epidemic situation and investigation and disposal. The report shows that the reported measles incidence in mainland China has decreased year by year since 2009.
【作者單位】: 沈陽市和平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分類號】:R511.1;R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逯光文;高福;嚴景華;;麻疹病毒受體與病毒侵入[J];生物工程學報;2013年01期
2 蓋中濤;麻疹[J];山東醫(yī)藥;2000年12期
3 彭吉軍,劉湘生,鄧英,蔣建勇,鐘嘉惠;麻疹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受體檢測[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00年01期
4 吳國武,翁鐘森;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麻疹50例體會[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0年06期
5 鄭春梅,龍堯;麻疹100例臨床分析[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6 褚衍軍,呂淑穩(wěn);老年麻疹4例分析[J];菏澤醫(yī)專學報;2000年03期
7 陳英耀,唐智柳,陳潔,董恒進,萬向榮;控制麻疹的經(jīng)濟學評價[J];中國計劃免疫;2000年01期
8 馬麗莉,訾維廉;1998~1999年度全球控制和消除麻疹的進展[J];中國計劃免疫;2000年02期
9 周亞玲,茍元珍,易成珍;我院1年中麻疹臨床特點分析及對策[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1年08期
10 吳艷,薩仁圖雅;成年人麻疹112例臨床分析[J];臨床薈萃;2001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艷萍;丁曉慧;張艷梅;陳雪飛;李海青;;2008~2009年某醫(yī)院麻疹流行病學特點[A];中華醫(yī)學會第一屆全國公共衛(wèi)生學術會議暨第四屆中國現(xiàn)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匯編[C];2009年
2 戎志東;;慈溪市1000名居民麻疹防控健康教育干預效果評價[A];浙江省第十七屆農村醫(yī)學暨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管理學術會議大會論文集[C];2009年
3 陳仕珠;張晉紅;楊小屯;于瑞萍;葛楠;;457例麻疹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xiàn)與免疫狀的關系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感染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4 馬玉杰;蘇華;王華慶;閆濱;安志杰;宋長江;安立志;;黑龍江省麻疹流行病學狀況及消除策略研究[A];預防醫(yī)學學科發(fā)展藍皮書——2002卷[C];2002年
5 孫立臣;隋煥君;付春祥;李玉秋;;113例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學分析[A];山東預防醫(yī)學會首屆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03年
6 陳益平;陳鈞亞;王德選;狄軍波;陳一華;張桂蓮;;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麻疹抗原在麻疹早期診斷的臨床應用[A];2004年浙江省傳染病、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7 盧亦愚;;麻疹病毒的基因變異與我省今年麻疹流行株的基因特性[A];2005年浙江省醫(yī)學病毒學、醫(y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8 方年;楊朝暉;;麻疹患者142例臨床分析[A];2005年浙江省醫(yī)學病毒學、醫(y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9 岑迪;吳建根;毛曉群;;2005年慈溪市麻疹暴發(fā)流行時的實驗室分析[A];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10 潘黎清;杜秀萍;薛建華;;2005年浦東新區(qū)142例麻疹臨床分析[A];第一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傳染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明蓮;地壇醫(yī)院節(jié)日收治麻疹患者25例[N];北京日報;2007年
2 保健時報特約記者 黃顯斌;媽媽抗體低嬰兒麻疹患病多[N];保健時報;2007年
3 嵇旭東 張立;嬰兒尤需防麻疹[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4 季壯壯;嬰兒早春防麻疹[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5 譚西順;警惕麻疹興風作浪[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6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guī)劃中心 馬超;麻疹:下一個要消除的傳染病[N];光明日報;2007年
7 蔡fg東;讓孩子遠離麻疹病毒威脅[N];健康報;2006年
8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急診科教授 羅學宏;細看麻疹新特點[N];健康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周芳;春防麻疹[N];吉林日報;2006年
10 嵇旭東邋張立;當心,妊娠麻疹毀了胎兒[N];家庭醫(yī)生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胡淳玲;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與受體的相互作用及麻疹病毒侵染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2 俞雪蓮;上海部分地區(qū)成人感染麻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及致病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3 胡鈺;吉林省麻疹野毒株病原學及強化免疫對麻疹流行影響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魏成國;基于生物信息學的麻疹病毒分子進化及腸道病毒鑒定分型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5 劉鑫;麻疹病毒通過受體SLAM對昆蟲細胞的感染及其誘發(fā)細胞凋亡的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邊疆;吉林省麻疹流行病學分析及麻疹野病毒的病原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天勝;浙江省一起麻疹爆發(fā)的臨床特征和基因變異觀察[D];浙江大學;2010年
2 李永軍;臨沂市預防控制麻疹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3 王兆南;吉林省2004年—2006年麻疹流行趨勢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4 楊以平;重慶市主城區(qū)麻疹流行病學特征、影響因素及控制策略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0年
5 徐春華;麻疹爆發(fā)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分級量化判定模型建立與評價[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8年
6 陳雅紅;泉州市麻疹流行因素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趙云;濟南市歷城區(qū)麻疹流行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山東大學;2009年
8 唐雨新;某市2004-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9 劉楊;麻疹病毒基因分型及血清學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10 胡艷;信陽市2004年~2009年麻疹的流行狀況分析[D];鄭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5672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liuxingb/1567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