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前牙美學區(qū)種植病例分析報告
本文關鍵詞:上頜前牙美學區(qū)種植病例分析報告,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經過將近半個世紀的發(fā)展,口腔上頜前牙美學區(qū)域的種植技術逐步發(fā)展,新技術和新方法不斷更新并日趨成熟。目前,隨著前牙種植在美學方面取得的成就,人們對美學區(qū)種植成功的評價,漸漸不再局限于重建缺失牙的口頜功能,更把重點著眼于恢復缺失牙的美學修復上。本文旨在探討應用種植義齒修復上頜前牙美學區(qū)缺失牙,以恢復其功能和美觀的臨床操作技術和效果。 方法:選取大連市口腔醫(yī)院種植科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就診的6名患者,其中男性2名,女性4名,年齡在19-41歲之間。共植入6枚種植體,均位于上頜前牙美學區(qū)。其中兩枚種植體為即刻種植,四枚種植體為延期種植。首先進行口腔臨床檢查,而后拍攝CBCT以測量種植區(qū)的可用骨高度、骨寬度和骨密度值,并利用CBCT自帶軟件iCATVision或第三方輔助軟件Invivo-dental對CBCT數據進行三維重建,模擬種植體植入,輔助制定詳細的種植方案。術前一周內用硅橡膠制取上下頜石膏模型,制作種植義齒修復的診斷蠟型及index修復輔件。術前常規(guī)檢查血常規(guī),血壓及肝功等項目,向患者講解種植手術方案及費用,患者知情后簽署同意書。種植術前運用微創(chuàng)拔牙,位點保存,結締組織轉移等技術保存軟硬組織。選擇即刻或延期種植術,同時結合骨劈開、骨擠壓、GBR等骨增量技術。本組病例,上頜前牙區(qū)手術共植入6枚種植體,其中ITI骨水平種植體3枚、BEGO種植體2枚、Nobel種植體1枚。術后即刻或早期行臨時種植固定義齒修復,利用臨時義齒進行牙齦誘導塑性,定期復查調改臨時修復體穿齦形態(tài),,待牙齦誘導結束,齦緣和齦乳頭形態(tài)、高度穩(wěn)定后,種植體穩(wěn)定系數ISQ值大于65時,行永久固定修復。 結果:盡管本組病例樣本量不夠大,追蹤時間不夠長,但由于正確的運用了各種手術技巧和修復方法,確保了種植體能夠獲得穩(wěn)定的骨結合及協(xié)調的軟組織形態(tài),取得了滿意的美學修復效果;颊呓涍^3-12個月左右的臨床觀察,種植體無一例脫落,存留率100%。其中病例一和病例六牙齦誘導結束,并完成了永久修復,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臨床美學效果,軟組織美學獲得了較大的改善和提高,患者非常滿意。其余四名患者牙齦誘導仍在進行,復診觀察可見牙齦美學修復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待于繼續(xù)誘導、塑性,以期取得理想的美學修復效果。 結論:上頜前牙美學區(qū)種植術,無論是即刻種植還是延期種植,通過術前注意適應癥選擇、術中采用微創(chuàng)操作、骨缺損時輔以骨增量技術,以確保軟硬組織質量,并聯合采用牙齦誘導成型等美學修復方法,可以有效的保存種植體周圍骨組織和軟組織形態(tài),獲得上頜前牙種植修復理想的美學效果及較高的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微創(chuàng)拔牙 牙齦誘導 即刻種植 即刻修復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83.6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9
- 前言9
- 材料和方法9-12
- 一、病例來源9
- 二、材料和設備9-10
- 三、術前準備10-11
- 四、手術方式11-12
- 五、修復方法12
- 結果12-47
- 討論47-50
- 結論50
- 參考文獻50-52
- 綜述52-59
- 參考文獻56-59
- 致謝59-6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石校偉;劉洪臣;李亞男;王照五;李穎超;;應用錐形束CT影像對頦管的三維定量測量及臨床意義[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1年04期
2 胡秀蓮;林野;于海燕;崔宏燕;;種植暫時修復體在上頜前牙種植美學修復中軟組織處理技術[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2年01期
3 周宏志;薛立秋;曲哲;;CBCT+Invivo5軟件介導的種植美學修復的評價[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3年05期
4 李娜;王虎;任家銀;趙書平;丁虹;劉媛媛;;上頜竇提升術中上頜竇解剖生理及病理的CBCT探討[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2年03期
5 馬志貴;樊林峰;房兵;;應用CBCT評價牙周病正畸治療中牙槽骨狀態(tài)的價值[J];上?谇会t(yī)學;2010年02期
6 徐梅;楊帆;王仁飛;;正常人上頜竇CBCT影像學特征分析[J];上海口腔醫(yī)學;2011年02期
7 白石柱;劉寶林;陳小文;畢云鵬;魏洪波;;種植導板的制作及CAD-CAM技術的應用[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年01期
8 劉天濤;黃建生;王險峰;劉瓊;戚娟娟;謝宇;連珊;;基于CBCT對漢族人群上頜竇骨分隔的影像學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年10期
9 李俊;周芷萱;袁志瑤;袁華;孫超;陳寧;;江蘇漢族人群上頜竇間隔解剖結構的錐形束CT研究[J];上?谇会t(yī)學;2013年01期
10 孫曉嵐;鄧春富;趙寶紅;尚德浩;張
本文編號:3803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380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