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種異體半側顏面復合組織移植再血管化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06 05:07
[目的]建立兔半側顏面部復合組織同種異體移植的實驗動物模型,并進一步研究異體皮瓣移植術后,其愈合過程中微血管構筑的動態(tài)變化,以初步探討其血管化的進程。[方法] 1.解剖研究:用10只健康青紫藍兔及1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解剖研究兔頭頸部動靜脈血管系統(tǒng)的走向、大小以及變異情況。2.原位回植(n=4):為尋求最為可靠的血管蒂及明確各血管蒂所能供應和帶動組織塊的最大范圍,進行顏面復合組織瓣原位回植。3.異體移植(n=10):以青紫藍兔為受體,日本大耳白兔為供體,以頸總動脈和頸外靜脈為供血及回流血管,進行兔半側顏面復合組織同種異體移植,環(huán)孢素A和皮質激素聯合應用作為免疫抑制治療方案。術后觀測皮瓣及受體的存活情況,檢驗實驗動物模型的可行性。4.應用微血管灌注、組織切片、計算機圖像分析等方法,于術后定時地觀察皮瓣愈合過程中微血管構筑的動態(tài)變化。[結果] 1.(n=25)手術中結扎兔單側或雙側頸總動脈,無1例動物因腦部致命性貧血而死亡,動物存活狀態(tài)良好。2.應用頸總動脈攜帶頜外動脈及耳大動脈供血的組織瓣全部存活。3. 10例行面部異體移植的動物,1例術后第2天因移植物內出血形成血腫而死亡;2例因麻醉意...
【文章來源】:福建醫(yī)科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兔頭頸部主要動脈解剖(A,日本大耳白兔B,青紫藍兔)(1,頸
一同向上掀起;在頰部緊貼口腔粘膜分離,以保護面動脈織瓣剝離完成,皮瓣憑借頸總動脈和頸外靜脈與自身組織包扎保護皮瓣。察結果觀察時間最短 7 天,最長 10 天,皮瓣的變化可歸納如下腫脹,皮瓣與創(chuàng)面緊貼,傷口輕度紅腫,無膿性分泌物,紅潤,皮瓣溫度與對側相近,針刺反應見針刺點約 5 秒后10 天,移植物均愈合良好,移植物外觀如同正常,無 1 例復合組織瓣均存活,證明應用本程序獲得的游離復合組織脈攜帶頜外動脈能夠為復合組織瓣提供良好的血供。
與皮瓣一同向上掀起;在頰部緊貼口腔粘膜分離,以保護面動脈分支。頸總動脈和頸外靜脈,作為皮瓣血管蒂,于近心端橫斷皮瓣血管蒂,至合組織瓣完整剝離。受體受植床預備:青紫藍兔麻醉方法同上。在筋膜系統(tǒng)表面剝離皮范圍同供體,保留完整的動靜脈系統(tǒng),分離頸外靜脈作為供吻合的回流頸動脈三角區(qū)分離頸總動脈,作為供吻合的動脈,橫斷頸外靜脈和頸總9-0 無損傷縫線吻合血管,先靜脈后動脈。皮瓣與創(chuàng)面對位縫合流片,局部打包。術中根據失血量補充林格氏液。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犬頭面部復合組織同種異體移植模型的建立[J]. 鄭勝武,李青峰,姜浩,顧斌,王會勇,鄭丹寧,劉琴秀,昝濤,湯璐佳,李玉萍,謝蕓,陳瑜,張滌生. 中華整形外科雜志. 2006(04)
[2]明膠-氧化鉛血管造影術的優(yōu)化[J]. 樓新法,梅勁,Christopher R.Geddes,唐茂林. 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 2006(03)
[3]同種異體頭皮、面頸部和雙耳廓復合組織移植術[J]. 姜會慶,胡心寶,李幼生,汪涌,李元新,汪軍,洪志堅,解偉光,陳一飛,黎介壽. 中華整形外科雜志. 2003(06)
[4]環(huán)孢素A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機理[J]. 張小橋.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2001(03)
[5]異體皮瓣移植的動物實驗研究[J]. 曹楊,張信英. 黑龍江醫(yī)學. 2000(09)
[6]同種異體血管移植的實驗研究與臨床應用[J]. 曲明,于永山,薛蓮,張培華.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1999(03)
[7]頸動脈切除—重建術研究進展[J]. 鄭家偉. 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 1998(03)
[8]腫瘤合并頸動脈切除術的探討[J]. 黃健男,陳杰,張學輝,彭大文. 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 1997(02)
[9]免疫抑制劑對異體靜脈移植后通暢率的影響[J]. 張先龍,胡汝麒,張軍.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 1996(02)
[10]同種異體動脈移植在游離皮瓣移植中應用研究[J]. 黃慕潔,郭瑞華,于仲嘉.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1995(04)
本文編號:3479226
【文章來源】:福建醫(yī)科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兔頭頸部主要動脈解剖(A,日本大耳白兔B,青紫藍兔)(1,頸
一同向上掀起;在頰部緊貼口腔粘膜分離,以保護面動脈織瓣剝離完成,皮瓣憑借頸總動脈和頸外靜脈與自身組織包扎保護皮瓣。察結果觀察時間最短 7 天,最長 10 天,皮瓣的變化可歸納如下腫脹,皮瓣與創(chuàng)面緊貼,傷口輕度紅腫,無膿性分泌物,紅潤,皮瓣溫度與對側相近,針刺反應見針刺點約 5 秒后10 天,移植物均愈合良好,移植物外觀如同正常,無 1 例復合組織瓣均存活,證明應用本程序獲得的游離復合組織脈攜帶頜外動脈能夠為復合組織瓣提供良好的血供。
與皮瓣一同向上掀起;在頰部緊貼口腔粘膜分離,以保護面動脈分支。頸總動脈和頸外靜脈,作為皮瓣血管蒂,于近心端橫斷皮瓣血管蒂,至合組織瓣完整剝離。受體受植床預備:青紫藍兔麻醉方法同上。在筋膜系統(tǒng)表面剝離皮范圍同供體,保留完整的動靜脈系統(tǒng),分離頸外靜脈作為供吻合的回流頸動脈三角區(qū)分離頸總動脈,作為供吻合的動脈,橫斷頸外靜脈和頸總9-0 無損傷縫線吻合血管,先靜脈后動脈。皮瓣與創(chuàng)面對位縫合流片,局部打包。術中根據失血量補充林格氏液。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犬頭面部復合組織同種異體移植模型的建立[J]. 鄭勝武,李青峰,姜浩,顧斌,王會勇,鄭丹寧,劉琴秀,昝濤,湯璐佳,李玉萍,謝蕓,陳瑜,張滌生. 中華整形外科雜志. 2006(04)
[2]明膠-氧化鉛血管造影術的優(yōu)化[J]. 樓新法,梅勁,Christopher R.Geddes,唐茂林. 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 2006(03)
[3]同種異體頭皮、面頸部和雙耳廓復合組織移植術[J]. 姜會慶,胡心寶,李幼生,汪涌,李元新,汪軍,洪志堅,解偉光,陳一飛,黎介壽. 中華整形外科雜志. 2003(06)
[4]環(huán)孢素A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機理[J]. 張小橋.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2001(03)
[5]異體皮瓣移植的動物實驗研究[J]. 曹楊,張信英. 黑龍江醫(yī)學. 2000(09)
[6]同種異體血管移植的實驗研究與臨床應用[J]. 曲明,于永山,薛蓮,張培華.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1999(03)
[7]頸動脈切除—重建術研究進展[J]. 鄭家偉. 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 1998(03)
[8]腫瘤合并頸動脈切除術的探討[J]. 黃健男,陳杰,張學輝,彭大文. 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 1997(02)
[9]免疫抑制劑對異體靜脈移植后通暢率的影響[J]. 張先龍,胡汝麒,張軍.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 1996(02)
[10]同種異體動脈移植在游離皮瓣移植中應用研究[J]. 黃慕潔,郭瑞華,于仲嘉.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1995(04)
本文編號:34792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34792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