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型上頜第一前磨牙錐度的測量及兩種機動鎳鈦器械根管成形能力的比較研究
【學位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2
【中圖分類】:R781.05
【部分圖文】:
Scanco Medical Bassersdorf μ-CT80 型顯微 CT 進行斷層掃描。預先掃設定描參數(shù):電壓 80Kv,電流 140mA,掃描層厚 37μm,由冠向根進行掃描。每顆牙約得 700-800 張圖像。(4)根管直徑的測量1)根管冠部、尖部的確定及分段根據(jù)根管解剖形態(tài)特點,以頰側(cè)根管(因掃描層距較小,頰側(cè)與腭側(cè)根管長度基本相同,兩側(cè)根管冠部、尖部基本同時出現(xiàn)(如圖 3.1),故以頰側(cè)根管為基準)第一張出現(xiàn)完整根尖孔圖像確定為根管根尖部,以第一張出現(xiàn)釉質(zhì)圖像定為根冠部,并將根管分為三段,選取冠 1/3、中 1/3、根尖 1/3、根尖孔共 4 張 CT 圖像。
圖 3.1 M 組橫截面 A 預備前圖像 圖 3.2 M 組橫截面 A 預備后圖圖 3.3 M 組橫截面 B 預備前圖像 圖 3.4 M 組橫截面 B 預備后圖像
圖 3.1 M 組橫截面 A 預備前圖像 圖 3.2 M 組橫截面 A 預備后圖圖 3.3 M 組橫截面 B 預備前圖像 圖 3.4 M 組橫截面 B 預備后圖像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安小斌;康劭雪;;臨床應用手用PROTAPER系統(tǒng)與傳統(tǒng)倒退擴根法的對比評價[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年22期
2 王芬;薛明;;鎳鈦器械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1年06期
3 李江;汪軍;;兩種方法預備根管后根充的牙膠副尖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年16期
4 孫瓊;張志宏;劉X;趙兵;黃繼玲;劉紅紅;;Mtwo機用鎳鈦器械根管預備的臨床應用[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年10期
5 駱東鄰;朱炎;;ProTaper機動鎳鈦器械預備磨牙根管的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年21期
6 李偉;胡紅梅;秦翠;王政華;陳彩芬;;ProTaper機用Ni-Ti根管預備老年患者前牙和磨牙的隨機對照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年12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永和;葉文秧;;4顆第一前磨牙3根1例[A];玉溪市醫(yī)學會第九屆口腔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楊俊;范兵;;下頜第一前磨牙C形牙根的解剖形態(tài)研究[A];全國第三次牙體牙髓病學臨床技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范兵;謝恩志;吳昊;;下頜第一前磨牙C形根管的三維形態(tài)分析[A];全國第八次牙體牙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潘莉;章潤貞;李頌;;13~23歲單根管下頜第二前磨牙根管錐度的體外研究[A];全國第三次牙體牙髓病學臨床技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黃芳;鐘婉金;何宏文;;上頜第一前磨牙根管橫截面形態(tài)的顯微CT研究[A];全國第三次牙體牙髓病學臨床技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6 潘乙懷;劉傳通;吳偉華;;鎳鈦機用器械在下頜第一前磨牙根管預備中的應用研究[A];全國第三次牙體牙髓病學臨床技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7 鄧蔓菁;李向杰;劉娜;劉寧;安建平;;西南地區(qū)下頜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態(tài)的顯微CT研究[A];全國第八次牙體牙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8 吳大明;吳友農(nóng);;上頜第一前磨牙彎曲根管進入角度的研究[A];全國第八次牙體牙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9 陳紅濤;岳林;;上頜第一前磨牙根管峽部形態(tài)的研究[A];全國第三次牙體牙髓病學臨床技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吳光遠;李頌;;根管顯微鏡下治療下頜第一前磨牙根尖區(qū)分叉[A];全國第八次牙體牙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志昌 孫中強 陶立群 劉天壯;采用合理錐度 提高氧槍性能[N];中國冶金報;2011年
2 見習記者 鞠鑫磊;孫凌云——我相信,我能![N];丹東日報;2010年
3 特約記者 楊軍 通訊員 李小艾;楊峰 只管攀登莫問高[N];中國航天報;2011年
4 淑華;金點子變“廢刀”為“寶刀”[N];中國船舶報;2008年
5 郎明南 摘譯;實時檢測裝置保證連鑄機高效生產(chǎn)[N];中國冶金報;2009年
6 余萬華;異形坯連鑄過程熱力學模擬[N];世界金屬導報;2009年
7 楊雄飛;首套澆注平臺上配置機器人的連鑄機在南美問世[N];世界金屬導報;2008年
8 張化義;新式連續(xù)雙流分配器及結(jié)晶器液面控制系統(tǒng)[N];世界金屬導報;2009年
9 韓寶芳;干式復合加工過程中的張力控制與產(chǎn)品質(zhì)量[N];中國包裝報;2009年
10 金榮江;唐鋼股份一鋼軋1季度薄板連鑄坯質(zhì)量大幅提高[N];世界金屬導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閆文剛;生物質(zhì)常溫開模致密成型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2 顧永春;下頜第一恒磨牙遠舌根變異的形態(tài)學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3 李冬林;模板電解加工群孔基礎研究及應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4 薛晉杰;非綜合征型先天性缺牙一家系與外胚層發(fā)育不良八家系的遺傳學分析[D];中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焦珊;Ⅳ型上頜第一前磨牙錐度的測量及兩種機動鎳鈦器械根管成形能力的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李向杰;下頜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態(tài)顯微CT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2年
3 官群立;山東地區(qū)漢族青、少年第一前磨牙解剖形態(tài)測量及觀察[D];青島大學;2010年
4 王玲香;山東地區(qū)漢族中老年第一前磨牙解剖形態(tài)測量及觀察[D];青島大學;2011年
5 章蕾;第一前磨牙髓室解剖形態(tài)及樁道預備后剩余根管壁厚度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6 潘莉;33顆中國人單根管下頜第二前磨牙根管錐度值測量[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邵海港;山東地區(qū)人下頜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統(tǒng)解剖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8 宋曉蕾;關于第一前磨牙近遠中徑及剩余牙本質(zhì)厚度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張強;板坯連鑄結(jié)晶器錐度優(yōu)化設計[D];燕山大學;2010年
10 王字滿;生物質(zhì)成型模具檢測技術及模具優(yōu)化設計[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219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82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