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口腔論文 >

上下頜年輕恒牙酸蝕易感性差異的實驗

發(fā)布時間:2020-06-15 16:57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過臨床資料研究年輕恒牙酸蝕癥的分布情況,并測定上下頜年輕恒牙分別被可口可樂和Gluma磷酸酸蝕劑酸蝕前后的顯微硬度的變化、掃描電鏡觀察微觀表面形貌,以探討上下頜年輕恒牙酸蝕易感性差異的可能原因,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上下頜年輕恒牙釉質(zhì)的最佳酸蝕時間。方法:收集20例口腔美容科年輕恒牙酸蝕癥患者,分析其酸蝕癥牙位分布情況;收集口腔頜面外科門診160顆因正畸減數(shù)拔除的新鮮上下頜年輕恒前磨牙,用于制備頰面中1/3—頸1/3的5?mm×5?mm的釉質(zhì)標本塊。釉質(zhì)塊除觀察區(qū)外其余各面涂布兩層耐酸指甲油,并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四周,磨平底面。上下頜牙齒分別分為可樂酸蝕組,磷酸酸蝕組和空白對照組,單頜各有9組,每組各8顆釉質(zhì)塊?蓸匪嵛g組按時間梯度分為5min組,15min組,30min組,60min組;磷酸酸蝕組按時間梯度分為15s組,30s組,45s組,60s組;空白對照組樣本則置于去離子水中進行對照。檢測各組樣本酸蝕前后顯微硬度變化值,并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其釉質(zhì)酸蝕后微觀變化。結果:1.上下頜牙齒酸蝕的好發(fā)牙位并不相同,分別有69.64%的上頜牙齒和47.86%的下頜牙齒出現(xiàn)了牙齒酸蝕,上下頜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2.與空白對照組相比,不同酸蝕時間后,上下頜牙齒顯微硬度隨酸蝕時間延長逐漸降低,可樂組釉質(zhì)顯微硬度變化與酸蝕時間大致呈簡單線性關系。3.顯微硬度結果顯示:可樂酸蝕組:除5min酸蝕組外,其他3組間上下頜牙齒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磷酸酸蝕組:除15s酸蝕組外,其余3組上下頜牙齒顯微硬度變化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4.SEM結果顯示:隨酸蝕時間延長,釉質(zhì)表面脫礦程度加重,釉質(zhì)由初始的魚鱗狀及蜂窩狀逐漸轉變?yōu)榇笮〔坏容^深的彈坑樣凹陷,隨酸蝕時間延長,呈現(xiàn)明顯過度酸蝕樣改變,凹陷深度變淺。高倍鏡下可見排列規(guī)則的釉柱晶體變得圓鈍,并逐漸喪失了形態(tài)。但無論是可樂組還是磷酸組,掃描電鏡顯示,在一定時間內(nèi)上頜牙齒受酸蝕程度稍重于下頜牙齒。5.可樂組超過30min或磷酸組超過45s時,上下頜牙齒均出現(xiàn)不可逆性破壞,但上頜牙齒脫礦程度更重。磷酸組上頜牙齒酸蝕30s和下頜牙齒酸蝕45s時,SEM顯示釉柱凹陷較深,排列較規(guī)則,結構最為清晰,酸蝕程度適中。結論:1.上頜年輕恒牙釉質(zhì)酸蝕易感性略高于下頜。2.30s和45s可能分別是上下頜年輕恒牙釉質(zhì)的最佳酸蝕時間。3.短時間內(nèi)可樂累計飲用時間最好少于30min,以免造成牙齒不可逆破壞。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81.2
【圖文】:

晶體形態(tài),下頜牙,上頜牙,釉柱


24.86%;下頜各組酸蝕速率分別為:3.70%,8.32%,13.17%,20.76%。2.2 掃描電鏡結果如圖 4-圖 5 所示,可樂 5min 酸蝕組:上頜牙齒表層無釉柱釉質(zhì)呈“島樣”分布,下頜牙齒表層不均勻脫礦,可見釉柱和許多微孔;可樂 15min 酸蝕組:牙齒表層脫礦程度與 5min 組相比明顯增加,上頜牙齒較下頜片狀無釉柱釉質(zhì)范圍稍小,成彌散狀,可見部分釉柱的外形輪廓,柱間質(zhì)稍有溶解;可樂 30min 酸蝕組:牙齒表面進一步脫礦,呈輕度過度酸蝕樣改變,上頜牙齒表面大部分無釉柱釉質(zhì)已被酸蝕溶解,釉柱間隙明顯增寬,釉質(zhì)晶體呈細微顆粒狀,其釉質(zhì)晶體直徑較下頜牙齒明顯縮小,下頜牙齒表面無釉柱釉質(zhì)仍有部分殘留,釉柱晶體形態(tài)較圓鈍,釉柱緣形成窄的微裂隙;可樂 60min 酸蝕組:牙齒呈明顯過度酸蝕樣改變,上頜牙齒釉質(zhì)晶體形態(tài)明顯異常,體積較小,柱間質(zhì)大量丟失,間隙較寬,下頜牙齒磷灰石晶體隱約可見,但排列紊亂,邊界模糊不清,柱間隙稍有增寬,表面礦化程度不均,仍有少量無釉柱釉質(zhì)殘留;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雄偉;潘興富;丁舒;郭秋蟬;;黔南地區(qū)3~6歲兒童牙齒酸蝕癥現(xiàn)患率調(diào)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年11期

2 龍寶軍;陳柯;張棟杰;李云鵬;;酪蛋白磷酸肽-非結晶型磷酸鈣溶液預防牙釉質(zhì)脫礦的實驗研究[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03期

3 冶錄平;羅頌椒;;不同時間酸蝕后年輕恒牙釉質(zhì)表面形態(tài)掃描電鏡觀察研究[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8年08期

4 張劍;楊德琴;劉建國;梁文紅;李厚軒;;不同飲料對SD大鼠牙釉質(zhì)脫礦影響的激光共聚焦掃描電鏡觀察[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年03期

5 岳松齡;;齲病病因學與發(fā)病機制研究的回顧齲病學研究百年回顧與展望之五[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7年02期

6 侯曉玫,張清,高學軍,王金生;北京某大學學生志愿者牙侵蝕癥患病情況及相關因素調(diào)查[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5年06期

7 杜民權,臺保軍,江漢,黃薇,郭穎,高晉華;武漢市3~5歲兒童牙齒酸蝕癥的研究[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4年12期

8 呂若靜,李玉晶,姚培;初萌年輕恒牙釉質(zhì)組織結構的特點[J];北京口腔醫(yī)學;2003年03期

9 趙瑋,汪說之,洪漢烈,陳智,樊明文,于世鳳;人牙釉質(zhì)、牙本質(zhì)礦化成分的晶體特性[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2年03期

10 劉魯川,溫秀杰;酸對人和牛牙齒組織脫礦力的對比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0年12期



本文編號:271472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71472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a84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