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Ⅱ、Ⅲ類錯(牙合)患者牙弓寬度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05 01:17
【摘要】:目的通過對模型進行測量,比較骨性Ⅱ、Ⅲ類錯(?)患者與正常拾牙弓及牙槽弓寬度差異,同時比較不同錯拾類型牙弓寬度的性別差異,為正畸臨床診療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方法分別選取正常拾個體65名,骨性Ⅱ類錯拾患者76名,骨性Ⅲ類錯拾患者60名,每組內(nèi)再按性別進行分組。測量每個樣本的模型,測量項目包括上下頜尖牙間寬度,上下頜前磨牙間寬度,上下頜磨牙間寬度,上下頜尖牙牙槽弓寬度,上頜下頜前磨牙牙槽弓寬度,上下頜磨牙牙槽弓寬度;并計算上下頜對應寬度差值以及對應牙槽弓與牙弓寬度差值。將骨性Ⅱ類錯拾和骨性Ⅲ類錯(?)牙弓寬度的測量值及計算值分別與正常(?)應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比較。 結(jié)果1牙弓寬度絕對值比較:男性骨性Ⅱ類錯(?)患者上牙弓中后段比正常(?)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女性上牙弓與男性具有相同趨勢,但牙弓后段未表現(xiàn)出統(tǒng)計學差異,男性骨性Ⅱ類錯拾患者下牙弓,下牙槽弓寬度均比正常(?)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女性與男性趨勢相同,但只有下尖牙寬度,下前磨牙牙槽寬度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無論男性女性骨性Ⅲ類錯(?)患者上牙槽弓寬度均比正常(?)小,且其均值相差較大;男性骨性Ⅲ類錯(?)患者下頜尖牙牙槽弓寬度大于正常(?),女性有相同趨勢;女性下前磨牙間寬度以及下磨牙間寬度小于正常(?)。2上下頜對應寬度差值比較:骨性Ⅱ類錯拾患者與正常(?)相比男性女性均未表現(xiàn)出統(tǒng)計學差異;男性骨性Ⅲ類錯拾患者上下尖牙牙槽寬度差值,上下前磨牙牙槽寬度差值,上下磨牙牙槽寬度差值均小于正常拾,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女性骨性Ⅲ類錯(?)患者上下尖牙牙槽寬度差值小于正常拾。3對應牙槽弓與牙弓寬度差值比較:女性上頜前磨牙區(qū),磨牙區(qū)寬度差值有統(tǒng)計學差異,骨性Ⅱ類錯拾大于正常(?),男性未表現(xiàn)出統(tǒng)計學差異,但有相同趨勢;男性骨性Ⅲ類錯(?)患者上頜牙槽與牙弓寬度值均小于正常(?),女性有相同趨勢,下頜無論男性女性其差值均大于正常(?),但只有女性下前磨牙區(qū)寬度差值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4性別差異:正常(?)男性所有寬度值均大于女性,但上頜前磨牙寬度,下頜尖牙間寬度,下頜前磨牙間寬度,下頜磨牙間寬度未表現(xiàn)出統(tǒng)計學意義;骨性Ⅱ類錯(?)患者牙弓寬度值兩性未表現(xiàn)出統(tǒng)計學差異;骨性Ⅲ類錯(?)患者男性所有寬度值均大于女性,但上頜前磨牙槽弓寬度未表現(xiàn)出統(tǒng)計學差異。 結(jié)論1骨性Ⅱ類錯(?)患者上牙弓中后段比正常拾窄,在進行治療時需要考慮擴大上牙弓中后段寬度;骨性Ⅱ類錯拾患者下牙弓橫向發(fā)育受限,應早期對其進行治療,引導下頜骨向正常方向生長。 2骨性Ⅲ類錯(?)患者上頜牙槽弓狹窄,在對該類患者進行治療時需注意上頜骨橫向問題。 3牙弓寬度存在性別差異,在進行相關研究時應按照性別進行分組減少干擾因素。
【圖文】:
上下牙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783.5
本文編號:2697266
【圖文】:
上下牙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783.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田亞;劉新強;;安氏Ⅰ類牙列擁擠錯鉭牙弓及牙槽弓寬度測量分析[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2 陳驪;趙丙姣;;AngleⅢ類錯鉭畸形牙弓、基骨形態(tài)及牙量的測量分析[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08年02期
3 譚家莉;段銀鐘;匡威;徐琳;寧芳;王蕾;;AngleⅢ類錯鉭牙弓及牙槽弓寬度測量分析[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年12期
4 李蓉;戴寧;陳嶸;馮雪;;安氏Ⅱ~1類錯鉭與正常鉭牙弓寬度的研究[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9年11期
5 鄒冰爽,曾祥龍,曾應魁;安氏Ⅱ類1分類錯鉭顱頜面類型的研究[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1999年01期
,本文編號:26972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6972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