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鋯全瓷修復體與氧化鋯基臺適合性的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28 01:04
【摘要】:目的:探討CAD/CAM氧化鋯全瓷冠與氧化鋯基臺的適合性及其對種植修復的指導意義。 方法:選取自制氧化鋯基臺和Osstem GSⅡ金屬鈦基臺各20個,分為A、B兩組,A組應用CAD/CAM技術針對氧化鋯基臺制作氧化鋯全瓷冠20個,B組應用技工用基臺間隙帽鑄造法針對鈦基臺制作鉆鉻合金烤瓷冠20個,然后分別將兩種冠修復體安裝于兩種基臺上,檢測修復體是否完全就位;應用改良的Modified USPHS標準對修復體進行邊緣適合性評價;采用硅橡膠印模法復制冠與基臺之間的微間隙模型,將模型修整后沿近遠中、頰舌向及橫向剖開,在掃描電鏡下測量微間隙厚度。 結果: 1.冠回位率: A(氧化鋯基臺-氧化鋯全瓷冠組)、B(鈦基臺-鈷鉻烤瓷冠組)兩組冠修復體均能順利就位,冠回位率均為100%。 2.邊緣適合性評價:A組(氧化鋯基臺-氧化鋯全瓷冠組)適合性達到A級的18例/90%達到B級的2例/10%C級與D級均為0;B組(鈦基臺-鈷鉻烤瓷冠組)適合性達到A級的16例/80%,達到B級的4例/20%,C級與D級均為0。經非參數(shù)秩和檢驗,兩組冠適合性評價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適合性測定 3.1基臺與冠間的軸面適合性:A組為28.4±0.58μm,B組為35.2±0.23 u m,A組的軸面適合性值小于B組,兩組數(shù)組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2基臺與冠間橫截面適合性:A組為35.5±0.35 u m,B組為35.7±0.46 u m,兩組數(shù)組的比較具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3基臺與冠間的肩臺部適合性:A組為23.5±0.35μm,B組為45.5±0.43μm,A組的肩臺部適合性值小于B組,兩組數(shù)組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氧化鋯基臺與氧化鋯全瓷冠之間顯示了良好的適合性,其機械精度可滿足臨床應用。 2、CAD/CAM制作的氧化鋯全瓷冠與氧化鋯基臺的適合性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技工用基臺間隙帽鑄造法制作的金屬基底烤瓷冠。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783.3
本文編號:2684449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78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小冬;杜傳詩;巢永烈;;固定修復體適合性的評價方法[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1992年05期
2 趙勇;種植義齒被動適合性的影響因素及提高方法[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2003年04期
3 朱文軍,程祥榮;氧化鋯陶瓷在種植義齒中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分冊;2001年06期
4 譚發(fā)兵;王璐;付鋼;吳樹洪;金萍;;不同光學印模法對全瓷冠邊緣和內部適合性影響的實驗研究[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10年01期
5 單繼剛;張波;宋科官;張濤;;氧化鋯陶瓷與皮膚組織生物相容性的初步研究[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6 廖光天,李四群;種植義齒部件松動的實驗研究Ⅲ基臺與修復體適合性的實驗研究[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2年05期
7 黃慧;李靜;張富強;;5種著色氧化鋯陶瓷的細胞毒性評價[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年07期
8 韓東,伊哲;臨床評價全冠修復體適合性的一種方法[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5年15期
9 高平,周暉,王雨生;CAD/CAM制作瓷全冠邊緣適合性的評價[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1年04期
10 王大山;楊建軍;鄧悅;吳品林;楊振;楊鳳麗;張慧敏;;氧化鋯基臺在種植體支持的全瓷修復中的應用[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年03期
,本文編號:26844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68444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