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金屬冠對磁共振成像影響的對比研究
本文選題:偽影 + 金屬偽影 ; 參考:《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4年04期
【摘要】:目的:觀察4種金屬鑄造冠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時所產(chǎn)生金屬偽影。方法:給實驗犬依次佩戴鈷鉻合金、低鈦合金、鎳鉻合金、純鈦4種試驗鑄造冠(右上第二前磨牙),分別進行常規(guī)3.0 T 6個序列及1.5 T 4個序列磁共振頭部掃描,測量4種鑄造冠所產(chǎn)生的偽影的最大面積和偽影涉及圖像的層數(shù)。結(jié)果:2種場強下鈷鉻合金鑄造冠所產(chǎn)生的偽影面積最大(P0.01);1.5 T場強下其他3種合金冠之間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3.0 T場強下鎳鉻合金冠偽影大于低鈦合金冠和純鈦冠(P0.05);低鈦合金冠與純鈦冠差異無顯著性(P0.05)。在2種場強下和全部掃描序列中,偽影涉及的圖像層數(shù)均以鈷鉻合金冠的最多,純鈦金屬冠最少,其余2種合金冠相同。結(jié)論:鈷鉻合金偽影程度最大,鎳鉻合金和低鈦合金次之,純鈦在4種金屬中偽影程度最小。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etal artifacts produc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of four metal cast crowns. Methods: four experimental crowns (right upper and second premolar) were used to wear cobalt chromium alloy, low titanium alloy, nickel chromium alloy and pure titanium respectively. Six sequences of 3.0T and four sequences of 1.5T were performed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area of artifacts produced by four kinds of casting crowns and the number of layers of artifacts involved in the images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rtifact area (P0.01) between the other three alloy crowns under the two kinds of field strength (P0.01). (P0.05) the artifacts of Ni-Cr alloy crowns under 3.0 T field strength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low titanium alloy crowns and pure titanium crowns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itanium alloy crown and pure titanium crown (P0.05). In the two kinds of field intensities and all scanning sequences, the number of image layers involved in artifact is the highest in cobalt-chromium alloy crowns, the least in pure titanium crowns, and the same in the other two kinds of alloy crowns. Conclusion: Co-Cr alloy has the highest artifact degree, Ni-Cr alloy and low titanium alloy take second place, and pure titanium is the least artifact among the four metals.
【作者單位】: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口腔修復科;
【基金】:河北省衛(wèi)生廳科研攻關(guān)計劃(編號:08115)
【分類號】:R783.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李少武 ,戴建平;磁共振成像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和發(fā)展[J];當代醫(yī)學;2003年07期
2 肖云;姚江武;郭珍珍;張有彬;莊雄杰;;樁釘對磁共振成像偽影形成的影響[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7年04期
3 劉廣順;任慶云;王瑤;劉倩峰;張晉弘;李慶星;;口腔固定修復金屬材料對MRI影像的影響[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0年02期
4 戴永雨,高培毅;口腔金屬材料對頭部磁共振成像影響程度的探討[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2年01期
5 王威;姜波;金陽;吳萱;陳新;;鎳鉻合金對3.0T與1.5T磁共振成像的偽影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年19期
6 王威;姜波;吳宣;孫建軍;;三種烤瓷合金材料對磁共振成像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7 郝楠;潘小波;韓武;劉穎;彭利輝;鐘愛喜;劉光雪;;MRI檢查中不同口腔金屬材料偽影面積的研究[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艷麗;孫少春;張雪峰;徐來自;解傳娣;;釹鐵硼磁體不可逆損失的測量[J];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2 王亮;李平;文玉梅;華斌;;一種鋼板空氣隙缺陷的巴克豪森檢測方法[J];傳感技術(shù)學報;2010年12期
3 華斌;李平;文玉梅;王亮;;基于巴克豪森效應的鋼板內(nèi)部缺陷檢測方法[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11年01期
4 王勁;齊(?)華;邱華;李春華;;聚合物基磁致伸縮復合材料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8年06期
5 王其磊;楊逢瑜;楊倩;陳君輝;關(guān)紅艷;;納米Fe_3O_4與納米SrO·6Fe_2O_3填充丁腈橡膠復合材料的力學與磁學性能[J];材料工程;2011年07期
6 許啟明;郝利軍;魯小剛;高昌杰;王永安;周軍師;劉偉斌;;低溫燒結(jié)工藝對Bi-CVG鐵氧體微結(jié)構(gòu)及磁性能的影響[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01期
7 賈虎;;對鐵磁材料居里點的測量[J];大學物理實驗;2009年03期
8 高峰;李鵬飛;王群;;扁平化對FeSiAl合金結(jié)構(gòu)及電磁特性的影響[J];電子元件與材料;2009年01期
9 姜少寧;雷建民;張敏剛;賈明武;;鐵基非晶軟磁合金的制備及磁性能研究[J];電子元件與材料;2009年07期
10 王磊;胡士齊;林培豪;潘順康;;Si摻雜對NdFeB磁粉吸波性能的影響[J];電子元件與材料;2012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許威;曹軍;李芳振;趙翠華;史宜濤;;平板對接雙絲埋弧焊電磁攪拌方法研究[A];'2011全國鋼結(jié)構(gòu)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泮敏翔;葛洪良;張朋越;吳瓊;余巧虹;劉建華;;Ga和Ti摻雜NdFeB永磁體矯頑力的研究[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2分冊)[C];2010年
3 李陽;賴欣;高道江;畢劍;賃敦敏;;NH_3·H_2O共沉淀法制備尖晶石型Co_xZn_(1-x)Fe_2O_4納米晶[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4分冊)[C];2010年
4 沈聰;黃巍;王曉雷;;磁場作用下Fe_3O_4磁流體的潤滑特性研究[A];2009年全國青年摩擦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應華根;馬天宇;羅偉;嚴密;;化學鍍Ni-Co-P在燒結(jié)NdFeB表面的應用[A];2007年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曉玲;磁場下中碳硅錳鋼的擴散型相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2 鄭人華;新型含鄰菲羅啉聚合物及其金屬配合物的設(shè)計合成與磁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劉勇;高靈敏微懸臂梁探針設(shè)計制作及特性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1年
4 王其磊;密封用磁性NBR/Fe_3O_4復合材料與NBR/SrO·6Fe_2O_3復合材料的摩擦磨損與磁學性能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5 連文磊;磁性液體熱磁對流與傳熱機理[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6 王磊;二氧化錫納米材料的制備與擴展[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7 姜勇;納米TiO_2/磁性活性炭光催化劑制備與性能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8 李玉平;反應球磨與脫氫-再結(jié)合燒結(jié)制備納米晶NdFeB磁體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趙曉非;水滑石向復合金屬氧化物的轉(zhuǎn)晶機制及相關(guān)產(chǎn)物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1年
10 趙林;電沉積制備銅鈷系顆粒膜及其巨磁電阻效應研究[D];東北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新蕾;金屬磁記憶檢測機理的試驗研究與有限元仿真[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王穎蕾;摻雜ZnO稀磁材料薄膜的制備工藝及室溫磁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0年
3 李拓;MnZn軟磁鐵氧體材料的制備[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4 李文匯;電磁沖擊器電磁場仿真與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5 陳輝;尖晶石型NiCuZn鐵氧體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6 竺冉;磁致伸縮縱向?qū)Р▊鞲衅髟O(shè)計和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鄭宇;物體磁懸浮三維空間運動電氣控制系統(tǒng)若干問題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8 童輝;FeCuNb(Ti)SiB結(jié)構(gòu)與磁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9 武敏;磁場驅(qū)動法制備Ni/環(huán)氧樹脂功能梯度材料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10 白雪;化學輔助高能球磨制備SmCo_5納米粒子、納米薄片及其物理性質(zhì)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斌;磁性固位體與核磁共振的相互影響[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2000年03期
2 邵晨嬰;俞立英;;口腔內(nèi)金屬修復物與磁共振偽影的關(guān)系[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年02期
3 楊沛欽;鄭曉林;徐輝雄;呂明德;何惜金;;肝臟擴散加權(quán)成像方法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6年08期
4 林江,陳祖望,周康榮,沈繼章,陳財忠,解春,俞立英;口腔內(nèi)金屬材料和磁共振檢查偽影[J];臨床放射學雜志;1999年01期
5 魏斌;胡艷艷;余強;駱一西;張富強;;口腔修復體MRI偽影最佳實驗樣本的篩選[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年11期
6 魏斌,張富強,余強;銜鐵引起MRI偽影的研究[J];上?谇会t(yī)學;2002年02期
7 閆新成;楊廣夫;劉暉;何濱;韓博;李金柱;富憲民;姚曉群;楊小軍;張保其;張文奎;;MR擴散加權(quán)成像在肝臟占位性病變中的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8年08期
8 劉玉華,孫櫻琳;固定義齒修復材料對MRI圖像的影響[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5年06期
9 趙海濤,陸軍,魏夢琦,韓月東,宦怡,李科,葛雅莉;口腔金屬材料磁共振成像偽影的實驗研究[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03年06期
10 胡麗麗,陳昌勝,張冰,曾仁端;金屬植入物在體模狀況下的MRI研究[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谷建偉,張麗,陳志強,邢宇翔;CT圖像中金屬偽影的快速校正[J];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2005年02期
2 閆宇濤;杜憶兵;;多排CT偽影產(chǎn)生淺析[J];放射學實踐;2009年10期
3 趙海濤,陸軍,魏夢琦,韓月東,宦怡,李科,葛雅莉;口腔金屬材料磁共振成像偽影的實驗研究[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03年06期
4 余曉鍔;李冶;;基于均值漂移圖像分割技術(shù)去除CT圖像金屬偽影[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年35期
5 李梅,張凱;影響MR影像質(zhì)量偽影的控制探討[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1996年03期
6 F.E.Boas;D.Fleischmann;任宇靖;;評價旨在減少CT金屬偽影的2種迭代技術(shù)[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1年04期
7 孫有為;;體內(nèi)植入金屬物的CT偽影去除[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1988年06期
8 于曉君;侯仲軍;利f^;;以增加帶寬的方式來抑制磁共振金屬偽影[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年21期
9 余曉鍔;李嬋娟;;基于插值方法去除CT圖像中的金屬偽影[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年44期
10 何為;余曉鍔;;基于K均值聚類算法的CT圖像金屬偽影去除[J];中國醫(yī)療設(shè)備;2009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海竹;王盟盟;王策;李亞雄;王予生;;64排CT去金屬偽影技術(shù)在金屬內(nèi)固定掃描中的應用[A];2010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shù)分會第十八次全國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谷建偉;張麗;孫延奎;陳志強;;基于小波多分辨率插值的CT圖像金屬偽影的校正[A];全國第五屆核儀器及其應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吳駿峰;李明;賀石生;朱曉東;楊長偉;王傳鋒;陳自強;;脊柱椎弓根螺釘模型在多層螺旋CT不同掃描參數(shù)條件下的偽影及放射劑量分析[A];第三屆中西醫(yī)結(jié)合脊柱及相關(guān)疾病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國慶;陳志安;邵立豐;高軍;;新生兒早期腦出血磁共振成像技術(shù)[A];2009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shù)分會第十七次全國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09年
5 張愛蓮;郭行高;張德秀;王東;李金鋒;;PROPELLER技術(shù)在顱腦MRI檢查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6 陳浩;;輻射成像技術(shù)最新研究的進展[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10年版)[C];2011年
7 徐子森;;MR新技術(shù)簡介[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工程學分會第八次學術(shù)年會暨《醫(yī)療設(shè)備信息》創(chuàng)刊20周年慶祝會論文集[C];2006年
8 谷建偉;張麗;;圓軌跡錐束CT的偽影成因和校正方法綜述[A];2004年CT和三維成像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鮑道亮;陳韻彬;;MRI檢查常見偽影的形成與消除方法[A];2009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shù)分會第十七次全國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李玉華;;3T MRI在兒童的臨床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放射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羅海;CT圖像重建及運動偽影校正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1年
2 倪昕曄;醫(yī)用碳/碳復合材料表面改性及其生物醫(yī)學應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嬌;基于分頻的CT金屬偽影去除算法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洪虹;CT中金屬偽影的校正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馬德超;基于四階全變分流的CT圖像金屬偽影校正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4 張峰;PCB圖像偽影校正技術(shù)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5 趙晨;雙源CT兩種管電壓組合去除金屬偽影效果的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6 王山山;CT能譜成像并MARs技術(shù)去金屬偽影的實驗研究[D];青島大學;2011年
7 李嬋娟;基于混合插值法的CT圖像金屬偽影去除算法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9年
8 陳豫;CT圖像金屬偽影校正算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9年
9 何偉華;醫(yī)用X-CT圖像中金屬偽影去除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10 李艷麗;醫(yī)學圖像濾波與增強技術(shù)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1003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100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