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對小鼠牙齒伸長運動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8-06-08 13:57
本文選題:糖尿病 + 牙齒伸長運動。 參考:《山西醫(yī)科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目的:建立糖尿病小鼠伸長運動實驗模型,研究糖尿病小鼠牙齒垂直向伸長過程中Ⅰ型膠原蛋白和富含酸性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SPARC)的表達,探究小鼠牙齒伸長運動的機制以及糖尿病對其的影響,為臨床上修復牙列缺損提供理論基礎。方法:60只雄性8周齡C57BL/6J小鼠,體重在19-25g左右。小鼠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正常組)與實驗組(糖尿病組),每組30只;每組再隨機分為5個亞組即0天、3天、6天、9天、12天組,每組各6只。實驗組小鼠連續(xù)5天給予腹腔分次注射70mg/kg1%的鏈脲佐菌素(STZ),對照組注射同等劑量的檸檬酸緩沖液。注射后72小時后剪尾取血測量血糖,每周測量一次空腹血糖和體重,連續(xù)4周,空腹血糖值≥11.1mmol/L為建模成功,建模成功后進行實驗。各組小鼠在3%水合氯醛全麻下行右側上頜后牙拔除術,壓迫止血拔牙部位。將兩組小鼠分別在0天、3天、6天、9天、12天處死,提取下頜骨。標本在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24-48小時,10%EDTA脫鈣液脫鈣40-50天,常規(guī)脫水、浸蠟、包埋,切片,HE染色,觀察拔牙后下頜牙齒伸長運動過程中牙周圍組織細胞的變化;免疫組化染色,觀察實驗組與對照組在SPARC與Ⅰ型膠原蛋白的表達差異,運用免疫組化圖像進行結果分析,測量表達面積與表達強度,計算平均灰度值與平均光密度(OD),用SPSS19.0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數(shù)據處理。結果:形態(tài)學:鏡下與X線片顯示12天后兩組小鼠下頜磨牙向伸長,實驗組伸長量小于對照組(P0.05);體重變化:實驗組與對照組體重3-6天下降(P0.05),實驗組體重下降程度大于對照組;9天兩組體重逐漸回升(P0.05),12天時接近初始體重,實驗組速度慢于對照組。HE染色:1.牙周膜寬度:實驗組與對照組左右兩側第一磨牙根中1/3牙周膜寬度平均值無明顯變化(P0.05);2.破骨細胞計數(shù):實驗組骨基質染色不均,骨線不整齊,骨質疏松,0天至12天細胞隨時間呈增長趨勢(P0.05);對照組0天時未見明顯破骨細胞,3-12天破骨細胞逐漸增多,12天時最多(P0.05),僅12天時實驗組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各時間組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SPARC與Ⅰ型膠原蛋白免疫組化:隨著時間增加,平均灰度值逐漸降低,陽性表達逐漸增強,SPARC的平均灰度值與Ⅰ型膠原蛋白在不同時間點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PARC在0天、3天、6天、9天、12天時,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實驗組表達強于對照組(P0.05);Ⅰ膠原蛋白除第6天外,其他各組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實驗組表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PARC和Ⅰ型膠原蛋白的OD值隨著時間的增加不斷增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Ⅰ型膠原蛋白OD值低于對照組,SPARC的OD值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1.對照組與實驗組小鼠拔除上頜牙后,對頜牙均有伸長現(xiàn)象,且糖尿病小鼠骨質疏松傾向伸長量小于正常組。2.SPARC與Ⅰ型膠原蛋白在小鼠牙齒伸長運動過程中牙周組織中表達增強,提示可能與牙齒伸長運動有重要聯(lián)系。3.糖尿病小鼠骨改建能力減弱,牙齒伸長運動過程中破骨細胞活動受限制,Ⅰ型膠原代謝能力下降。
[Abstract]:Objective : To establish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elongation exercise of diabetic mice ,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type 鈪,
本文編號:19960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19960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