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序列1.5T磁共振成像口腔金屬冠引起偽影程度的對比
本文選題:磁共振成像 切入點:回波平面成像 出處:《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年18期
【摘要】:目的探討在有金屬冠存在的情況下,1.5 T磁共振成像T2*/梯度回波序列(GRE)、T2W/反轉恢復自旋回波(IR)、T2W/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1W/自旋回波序列(SE)4種序列產(chǎn)生偽影的程度。方法給實驗犬依次佩戴鈷鉻合金、鎳鉻合金、低鈦合金、純鈦金屬4種金屬冠,按序進行4種序列常規(guī)1.5 T磁共振成像的顱腦掃描,分別測量4種序列在4種金屬冠存在下所產(chǎn)生偽影的最大面積并計數(shù)金屬偽影涉及圖像的層數(shù),對測量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各金屬冠在1.5 T磁共振成像4種序列均產(chǎn)生了偽影。4種序列鈷鉻合金、鎳鉻合金、低鈦合金、純鈦金屬偽影最大面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T2W/IR組、T2W/FSE組、T1W/SE組較T2*/GRE組均降低(P0.05)。結論金屬冠引起T2*/GRE序列偽影最大,其他3種序列產(chǎn)生偽影程度相近。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gree of artifacts produced by 1.5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2T / gradient echo sequence GRET2W2W/ reverse recovery spin echo T2W2W / fast spin echo T1W1W / spin echo T1W / spin echo sequence in the presence of metal crowns. Methods\\\; The dogs wear cobalt-chromium alloy in turn. Nickel chromium alloy, low titanium alloy and pure titanium metal crowns were scanned by 1. 5 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equentially. The maximum area of artifacts produced by four metal crowns in the presence of four metal crowns were measured and the number of layers of images involved in metal artifacts were counted. Results at 1.5 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ll metal crowns produced artifacts of 4 kinds of sequences, such as cobalt chromium alloy, nickel chromium alloy, low titanium alloy and pure titanium metal artifac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especially in T2W/IR group T2W / FSE group, T1 WS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2*/GRE group. Conclusion Metal crowns can cause the largest artifact of T2*/GRE sequence, and the other three sequences have the same degree of artifact.
【作者單位】: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口腔修復科;
【基金】:河北省衛(wèi)生廳科研攻關計劃(08115)
【分類號】:R445.2;R78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高嵐;廉云敏;肖鐵朋;;3種賤金屬合金鑄造冠造成MRI圖像偽影的分析比較[J];河北醫(yī)藥;2009年16期
2 劉娟;李長福;;MR成像參數(shù)對口腔金屬材料偽影作用的實驗研究[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3年01期
3 王威;姜波;金陽;吳萱;陳新;;鎳鉻合金對3.0T與1.5T磁共振成像的偽影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年19期
4 郝楠;潘小波;韓武;劉穎;彭利輝;鐘愛喜;劉光雪;;MRI檢查中不同口腔金屬材料偽影面積的研究[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曉冬;李傳富;陳大慶;黃建軍;盧奇;;可控性腹壓帶在泌尿系梗阻靜脈腎盂造影中的應用價值[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8年05期
2 李曉冬;李傳富;賈克友;劉秋月;邸明玲;丁雙雙;;俯臥位攝影在排泄性尿路造影中的應用[J];安徽醫(yī)學;2009年03期
3 王力;;數(shù)字X線攝影(DR)的臨床應用[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7期
4 劉慧亞;;兒童X線檢查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年06期
5 連三平;連濤;;CR、DR在影像技術中的優(yōu)勢探討[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8年06期
6 溫國強;楊健;;床旁數(shù)字化X線攝影(DR)的臨床應用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2年29期
7 高嵐;廉云敏;懷海麗;;鎳鉻合金和鈷鉻合金鑄造冠造成MRI圖像偽影的比較研究[J];河北醫(yī)藥;2009年12期
8 高嵐;廉云敏;肖鐵朋;;3種賤金屬合金鑄造冠造成MRI圖像偽影的分析比較[J];河北醫(yī)藥;2009年16期
9 胡剛;夏春潮;李真林;陳憲;;單倍劑量對比劑在頸部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應用[J];華西醫(yī)學;2012年06期
10 林平春;;對CT圖像的特點及質量的認識[J];中外醫(yī)療;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商巖松;魏文亮;王毅;張國欽;陳盛玉;鐘達;;車載數(shù)字X線攝影(DR)在肺結核普查中的優(yōu)勢[A];中國防癆協(xié)會80周年紀念暨2013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呂增波;擴散加權成像和氫質子波譜成像在診斷靜脈性腦梗死及隨訪中的應用[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柏瑞;CT雙能量技術在膝關節(jié)前交叉韌帶損傷診斷中的臨床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信瑞;DR與CR檢測人群受照劑量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張文禹;鈀銀合金對磁共振成像影響的初步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9年
5 韓勇;口腔DDR系統(tǒng)的應用失真率及固定修復金屬材料對MRI成像影響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6 劉娟;MRI檢查中不同口腔金屬材料偽影及偽影控制的實驗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郭輝;兒童胸部DR攝影參數(shù)優(yōu)化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2年
8 陳濱;基于PC機的虛擬內窺鏡關鍵技術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肖云;姚江武;郭珍珍;張有彬;莊雄杰;;樁釘對磁共振成像偽影形成的影響[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7年04期
2 魏斌;胡艷艷;余強;駱一西;張富強;;口腔修復體MRI偽影最佳實驗樣本的篩選[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年11期
3 于曉君;侯仲軍;利f^;;以增加帶寬的方式來抑制磁共振金屬偽影[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年21期
4 劉玉華,孫櫻琳;固定義齒修復材料對MRI圖像的影響[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5年06期
5 劉娟;汪俊萍;白人駒;李長福;;比較MRI檢查中不同口腔金屬材料偽影的實驗研究[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8年06期
6 趙海濤,陸軍,魏夢琦,韓月東,宦怡,李科,葛雅莉;口腔金屬材料磁共振成像偽影的實驗研究[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03年06期
7 徐逸敏;萬軍平;;固定義齒修復對頭頸部核磁共振圖像影響的臨床觀察[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9年08期
8 胡麗麗,陳昌勝,張冰,曾仁端;金屬植入物在體模狀況下的MRI研究[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03年01期
9 王威;姜波;金陽;吳萱;陳新;;鎳鉻合金對3.0T與1.5T磁共振成像的偽影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年1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衛(wèi)民;;燙吸海洛因所致海綿狀白質腦病2例MRI表現(xiàn)分析[J];工企醫(yī)刊;2003年05期
2 白萬山,趙輝,邱曉華,楊述華;磁共振成像在踝關節(jié)韌帶損傷診斷中的作用[J];國外醫(yī)學.骨科學分冊;2005年02期
3 郭紅,魏龍曉;結核性腦膜炎MRI診斷11例[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年13期
4 汪圣平;主動脈夾層的MRI診斷[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5年06期
5 鄭顯秋,許崇永,賀輝;腦裂畸形的CT與MRI表現(xiàn)[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05年02期
6 楊春山,李惠民,肖湘生,劉士遠,周康榮,李慎江,李成洲;孤立性肺結節(jié)MRI動態(tài)增強血流模式及其定量研究[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05年02期
7 李玉俠,夏黎明,韓東明,孫鳳霞;三叉神經(jīng)受壓位置的MRI與三叉神經(jīng)痛的相關研究[J];放射學實踐;2005年08期
8 胡有谷;腰椎間盤退變的MRI診斷[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9 葉慧,夏黎明,王承緣;原發(fā)性甲狀腺功能減退引起垂體增生的MRI診斷[J];放射學實踐;2005年09期
10 張曉,張芳,劉希運;STIR序列在外傷性骨髓水腫的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5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袁振國;楊貞振;史浩;;主動脈夾層的磁共振診斷價值[A];慶祝山東省醫(yī)學影像學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學術論文專刊[C];2005年
2 鄭富增;;磁共振成像圖像的質量控制探討[A];2009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十七次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3 趙飛;;股骨頭缺血壞死的MRI表現(xiàn)特點及其在臨床診治中的作用[A];第二十四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七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4 董莉;張兆琪;曾文;王永梅;晏子旭;郭淼;;應用磁共振成像研究On-X瓣的血流動力學性能[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5 曹建書;李振平;劉樹偉;于臺飛;丁娟;;成人大腦溝、回在矢狀斷面上的定位[A];首屆全國功能神經(jīng)影像學和神經(jīng)信息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6 雷皓;;錳離子增強磁共振成像[A];第十三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7 張卓;趙鋒;;超急性腦梗死的DWI診斷[A];2003年全國醫(yī)學影像技術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8 寧瑞鵬;李鯁穎;;磁共振成像的正交線圈數(shù)字合成方法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8年
9 秦海松;朱衛(wèi);;低場MRI在膝關節(jié)骨挫傷中的診斷價值[A];第十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術研討會暨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研究與診斷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9年
10 吳青霞;劉玉;丁蓓;凌華威;陳克敏;;節(jié)細胞神經(jīng)瘤的CT和MRI診斷[A];第十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術研討會暨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研究與診斷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冬;玻璃纖維用于醫(yī)學磁共振成像[N];中國建材報;2010年
2 劉言成;磁共振成像聯(lián)合動態(tài)檢查臨床效果顯著[N];科技日報;2009年
3 紀準培;磁共振成像是怎么回事[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8年
4 ;磁共振成像(二)[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6年
5 何洋;什么是磁共振成像[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7年
6 ;磁共振成像(一)[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6年
7 張旭;磁共振導航微創(chuàng)治療:新技術蘊含大市場[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8 湖南省兒童醫(yī)院 伍光春;做磁共振前的準備[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9 ;磁共振成像(三)[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6年
10 ;磁共振成像(四)[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錫鋼;腦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質量控制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5年
2 顧倩;超小超順磁性氧化鐵納米顆粒的制備和體外磁共振信號測試[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3 賴燦;磁共振彌散張量白質纖維束示蹤成像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評估的價值[D];浙江大學;2006年
4 袁飛;皮層下血管性癡呆的ApoE基因多態(tài)性分析與腦磁共振擴散張量和定量磁化傳遞成像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5年
5 曾慶師;MR波譜及彌散加權成像鑒別膠質瘤復發(fā)和放射性腦損傷[D];山東大學;2007年
6 楊長偉;人工腰椎間盤磁共振成像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9年
7 李建奇;磁共振成像中若干方法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吳濤;二甲肼致癌小鼠遠端大腸固體脂質納米粒攝取和分布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9 丁菊容;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腦網(wǎng)絡技術及臨床應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10 王巖;大鼠早期放射性腦損傷磁共振成像初步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智斌;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jié)MRI及臨床對比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王慧燕;卵巢囊性病變的MRI診斷與鑒別診斷[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3 李玲;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評價肝硬化的應用價值[D];吉林大學;2008年
4 方挺松;超順磁性氧化鐵粒子增強磁共振在骨髓成像中的應用[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5 張建新;早期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手、腕部關節(jié)的MRI診斷價值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5年
6 孫棟;MRI對骨質疏松患者跟骨骨小梁結構的初步評估[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7 吳江;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靜脈血管成像對腦靜脈竇血栓形成的診斷價值[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8 姚洪祥;SWAN技術對腦淀粉樣血管病的初步評價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9年
9 韓成坤;磁敏感加權成像對彌漫性軸索損傷的診斷價值[D];山東大學;2009年
10 宋建波;磁共振DTI對正常成人大腦白質纖維束及腦梗死的初步臨床應用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6977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1697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