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口腔論文 >

顯微CT法研究中國人上頜第一前磨牙分支根管形態(tài)

發(fā)布時間:2018-04-01 13:13

  本文選題:上頜第一前磨牙 切入點:分支根管 出處:《口腔醫(yī)學研究》2017年09期


【摘要】:目的:使用顯微CT掃描法研究中國人離體上頜第一前磨牙分支根管解剖形態(tài)。方法:收集63顆中國人上頜第一前磨牙,使用顯微CT掃描并構建根管系統(tǒng)三維可視化模型。觀察并記錄分支根管、根尖三角區(qū)發(fā)生情況,分析分支根管發(fā)生率、分布和開口特征。結果:共有50顆上頜第一前磨牙含有分支根管,發(fā)生率為79.37%。共記錄到124個分支根管,其中95.16%發(fā)生于根尖1/3。分支根管開口于近中和遠中方向的分別為33.06%和23.39%。根尖三角區(qū)的發(fā)生率為7.94%。結論:上頜第一前磨牙分支根管發(fā)生率高,根管系統(tǒng)形態(tài)復雜,了解其分支根管發(fā)生規(guī)律對于提高根管治療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tomical morphology of the root canals of Chinese maxillary first premolars in vitro by microCT scanning. Methods: 63 Chinese maxillary first premolars were collected.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model of root canal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y microCT scanning. The occurrence of branch root canal and root tip triangle was observed and recorded, and the incidence of branch root canal was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50 maxillary first premolars had branched root canals, with an incidence of 79.37. 124 branched root canals were recorded. 95.16% of them occurred at 1 / 3 of the root tip, 33.06% and 23.39% of the branched root canal openings were located near and far to the Chinese side,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apical trigonometry was 7.94%.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root canal in maxillary first premolars is high, and the morphology of root canal system is complex.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regularity of root canal formation for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root canal therapy.
【作者單位】: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口腔科;
【基金】:首都醫(yī)科大學基礎-臨床合作基金(編號:17JL28)
【分類號】:R781.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謹,張傳澤;下頜7顆前磨牙1例報告[J];北京口腔醫(yī)學;2001年04期

2 曾鈞鈴;左側下頜第二前磨牙3根1例[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1年02期

3 王麗梅,杜世蓮;雙側上頜第一前磨牙3根1例[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1年03期

4 韓正霞;下頜兩側多生前磨牙1例[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2年01期

5 崔玉蓮,王彥斌;右側上頜第一前磨牙3根1例[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2年03期

6 陳永強;上頜雙側第一前磨牙3根1例[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2年07期

7 胡春梅;雙側上頜第一前磨牙3根1例[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3年08期

8 王俊芳;右側下頜第一前磨牙3尖3根1例[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3年12期

9 曹紅娟,李作翔;右上第一前磨牙3根1例[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4年04期

10 徐學群,羅榮慧,徐永珍;右上第一前磨牙3根1例[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5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朱永和;葉文秧;;4顆第一前磨牙3根1例[A];玉溪市醫(yī)學會第九屆口腔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陳挺;;正畸下頜第一前磨牙拔牙間隙自然變化的臨床研究[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全科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聶敏媛;黨平;施生根;;第一前磨牙處頰側骨皮質(zhì)切開輔助腭擴展對上頜骨復合體應力分布與位移趨勢的影響[A];第十屆全國生物力學學術會議暨第十二屆全國生物流變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黃政;基于micro-CT掃描數(shù)據(jù)的上頜第一前磨牙三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D];武漢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別苗苗;基于數(shù)字化三維牙頜模型的山東地區(qū)尖牙前磨牙頰面輪廓形態(tài)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2 李達;上頜第二前磨牙根管形態(tài)的顯微CT研究[D];華北理工大學;2016年

3 張丹;中國人下頜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態(tài)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6年

4 官群立;山東地區(qū)漢族青、少年第一前磨牙解剖形態(tài)測量及觀察[D];青島大學;2010年

5 王玲香;山東地區(qū)漢族中老年第一前磨牙解剖形態(tài)測量及觀察[D];青島大學;2011年

6 章蕾;第一前磨牙髓室解剖形態(tài)及樁道預備后剩余根管壁厚度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孫紅麗;不同角度生物力作用于上頜第一前磨牙的三維有限元分析[D];青島大學;2013年

8 孫曉霞;上頜第一前磨牙解剖形態(tài)的影像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9 曹軍;下頜第二前磨牙三種修復方式的應力分析[D];四川大學;2007年

10 劉曉靜;漢族人群上頜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態(tài)學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69572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169572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844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