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肝素酶在涎腺腺樣囊性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本文關鍵詞: 乙酰肝素酶 涎腺腺樣囊性癌 出處:《江蘇醫(yī)藥》2014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乙酰肝素酶(HPA)在涎腺腺樣囊性癌(SACC)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方法采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42例SACC組織和20例正常涎腺組織標本中HPA蛋白的表達。結果 SACC患者組織中HPA的表達水平高于正常涎腺組織(0.2862±0.0615vs.0.0667±0.0552)(P0.01)。HPA在SACC組織中的表達與腫瘤組織分型、神經侵襲及遠處轉移有關(P0.05)。在術后3年內復發(fā)、轉移和死亡患者的SACC組織中,HPA陽性表達高于術后3年內病情穩(wěn)定者(P0.05)。結論 SACC組織中HPA蛋白高表達可能與SACC的侵襲、轉移及預后差有關。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heparanase (HPA) in 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SACC) in the expressio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HPA protein detected in 42 cases of SACC tissues and 20 cases of normal salivary gland tissues.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HPA in tissue of patients with SACC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salivary gland tissue (0.2862 + 0.0615vs.0.0667 + 0.0552) (P0.01).HPA expression in SACC tissues and tumor histological type, perineural invasion and distant metastasis (P0.05). Recurrence within 3 years after operation, metastasis and death in patients with SACC tissue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HPA was higher than that after 3 years of stable disease (P0.05) may be related. The invasion of SACC high expression of HPA protein results in SACC tissue, metastasis and poor prognosis.
【作者單位】: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yī)院口腔科;
【分類號】:R739.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友磊,傅志仁,陳學云,楊佳薈,王元和,沈茜;乙酰肝素酶反義寡核苷酸對人乳腺癌細胞株侵襲力的抑制作用[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朱輝;王士杰;王順祥;孟憲利;王永軍;;反義寡核苷酸沉默乙酰肝素酶對食管鱗癌細胞株TE-13侵襲能力的影響[J];癌癥;2005年12期
2 韓靜;楊鷹;閻萍;連艷;;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年20期
3 王新;龔中堅;於俊;;沉默乙酰肝素酶基因對腺樣囊性癌細胞侵襲和遷移能力的影響[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10期
4 趙勇,金訊波,呂家駒,孫鵬,王慕文,蔣紹博;乙酰肝素酶在膀胱癌中的表達及其與腫瘤血管形成的關系[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5年08期
5 王順祥;田志宏;吳曉慧;周少英;彭利;;乙酰肝素酶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在肝癌中的表達及其與血管生成的關系[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6年01期
6 高軍;蘇琳;秦仁義;常青;黃濤;馮延平;;乙酰肝素酶反義寡核苷酸對人胰腺癌細胞侵襲力的抑制作用[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6年04期
7 韓一凡;李江;王旭;張春葉;田臻;;地西他濱上調唾液腺腺樣囊性癌細胞系細胞hMLH1的表達[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3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朱輝;食管癌前病變及癌演進過程中乙酰肝素酶及其抑制劑作用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6年
2 蔡凈亭;Fe_3O_4-葡聚糖—抗βHCG抗體磁性納米載體介導的乙酰肝素酶反義寡核苷酸對絨毛膜癌抑制作用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劉至玄;肝素酶siRNA對肝癌細胞生長抑制作用的研究及抗人肝素酶單克隆抗體的制備[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7年
2 胥航;靶向抑制CXCR4對化療耐受性腺樣囊性癌生物學特征的影響及相關機制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曲靜;抑制Notch1、4受體基因的表達對涎腺腺樣囊性癌細胞增殖、侵襲以及遷移的影響[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郝艷梅;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對涎腺腺樣囊性癌表達β-肌營養(yǎng)不良蛋白聚糖的影響[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謝昭容;腫瘤誘導血管新生微流控芯片模型的構建和應用[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毛明,劉彥普,唐玉祥,王川,王曉峰;PCNA及AgNORs與涎腺腺樣囊性癌遠處轉移和復發(fā)的關系[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年16期
2 楊彥;崔明;;乙酰肝素酶的表達與胰腺癌臨床病理參數及腫瘤血管生成的關系[J];西南國防醫(yī)藥;2008年06期
3 彭歆!100081,俞光巖!100081,高巖!100081,武登誠!100081;腫瘤轉移抑制基因nm23在涎腺腺樣囊性癌表達的研究[J];現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1年02期
4 任莉,孔令彩,王志惠;VEGF、p53蛋白和微血管密度在涎腺腺樣囊性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J];山東醫(yī)藥;2005年23期
5 劉健;馬敏杰;韓彪;魏寧;;乙酰肝素酶、堿性成纖維細胞因子與非小細胞肺癌血管生成及轉移的關系[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1年08期
6 吳武軍;潘承恩;劉青光;孟珂?zhèn)?余海波;王幼黎;趙琳;;乙酰肝素酶和核轉錄因子κB在胰腺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年08期
7 黃漢;米磊;張斌;張卓;張輝;;涎腺腺樣囊性癌組織中ILK和E-cadherin的表達及意義[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1年03期
8 吳祥冰;朱聲榮;丁蕾;謝三祥;;乙酰肝素酶和核轉錄因子кB在涎腺腫瘤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9年05期
9 郭澍;王玉新;孫長伏;宗志宏;徐穎;;蛋白激酶CK2-β在腺樣囊性癌細胞中的活化[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10 武劍云;劉流;李逸松;代曉明;;抑癌基因PTEN和p27~(kip1)在涎腺腺樣囊性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怡寧;胡濟安;;ERK1/2在涎腺腺樣囊性癌中的表達及意義[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第七屆全國口腔病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2 鄭剛;郭傳tx;彭歆;;涎腺腺樣囊性癌患者的預后指數模型建立[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高軍;秦仁義;;乙酰肝素酶反義寡核苷酸抑制人胰腺癌細胞侵襲力的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一屆全國胰腺外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6年
4 王順祥;吳曉慧;高峰;宋西進;李建坤;彭利;唐瑞峰;張萌;肖燕;張風瑞;;缺氧對肝細胞癌乙酰肝素酶表達的的影響[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王順祥;高峰;宋西進;吳曉慧;彭利;唐瑞峰;張萌;肖燕;張風瑞;;TNF-α和IL-1β對肝癌細胞乙酰肝素酶表達的影響[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朱輝;王士杰;王小玲;叢慶文;孟憲利;張立瑋;;食管癌前病變和癌組織中乙酰肝素酶的表達及意義[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溫微微;王新;陳奕;郭偉;丁健;;乙酰肝素酶對口腔黏膜惡性黑色素瘤細胞生物學行為的影響[A];2011醫(yī)學科學前沿論壇第十二屆全國腫瘤藥理與化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8 孫長伏;秦興軍;王兆元;王玉新;費聲重;;蛋白激酶C對腺樣囊性癌細胞侵襲行為的影響[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9 夏輝;;人涎腺腺樣囊性癌及正常涎腺組織同源異型盒基因表達差異的研究[A];第八次全國口腔頜面—頭頸腫瘤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10 牛保華;齊義軍;席艷;;乙酰肝素酶和CD105在胃癌中的表達及其相關性[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雪飛;乳腺癌治療呈現新焦點[N];健康報;2008年
2 李穎;乳癌治療新焦點:防止復發(fā)和遠處轉移[N];科技日報;2008年
3 ;局限期小細胞肺癌首程治療后遠處轉移和局部失敗及其再程治療研究[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4 徐述湘;乳腺癌治療的長期管理尤為重要[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5 教授 王振國;肺癌患者怎樣選擇化療[N];大眾衛(wèi)生報;2006年
6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腫瘤科 殷東風 秦海運 邢玉慶;肺癌的診斷 治療 預防(上)[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8年
7 衣曉峰;提高進展期惡性腫瘤療效三步戰(zhàn)略[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8 麥迪信;PET/CT用于腫瘤分期優(yōu)于全身MRI[N];醫(yī)藥經濟報;2004年
9 本報記者 盧育輝 譚允;緣何成為“廣東癌”[N];廣東科技報;2006年
10 施洪;警惕非呼吸道癥狀表現的肺癌[N];家庭醫(yī)生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艷寧;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與涎腺腺樣囊性癌肺轉移關系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姜莉鋮;自噬在涎腺腺樣囊性癌化療中的作用及其相關蛋白與臨床預后的相關性[D];山東大學;2013年
3 張斌;粘著斑激酶與涎腺腺樣囊性癌生物學行為關系的實驗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6年
4 楊舸;環(huán)氧化酶-2在涎腺腺樣囊性癌中的表達以及celecoxib體外抑癌作用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7年
5 馬杰;酪氨酸蛋白激酶與涎腺腺樣囊性癌的關系的初步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4年
6 汪素文;乙酰肝素酶反義寡核苷酸誘導胃癌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04年
7 楊捷琳;腺樣囊性癌高低轉移細胞株基因表達差異性及B7-1、XAGE-1b與轉移相關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8 于建斌;乙酰肝素酶反義寡核苷酸對惡性黑素瘤生長抑制作用的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9 周世慶;乙酰肝素酶反義寡核苷酸對人胃癌細胞株SGC-7901免疫逃逸、增殖和凋亡及侵襲力影響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10 苗壯;垂體腺瘤侵襲性與uPA系統(tǒng)表達、調控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熱孜亞·艾尼;涎腺腺樣囊性癌的局部復發(fā)及遠處轉移因素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楊晶磊;涎腺腺樣囊性癌免疫組化表達的臨床意義[D];山東大學;2013年
3 郝艷梅;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對涎腺腺樣囊性癌表達β-肌營養(yǎng)不良蛋白聚糖的影響[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譚杰;涎腺腺樣囊性癌微血管密度與癌相關成纖維細胞的關系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張艷寧;蛋白多糖阻抑對涎腺腺樣囊性癌嗜神經生長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0年
6 管海潔;涎腺腺樣囊性癌來源的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的生物學特性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劉衛(wèi)然;茶多酚對涎腺腺樣囊性癌細胞株遷移性的影響[D];遵義醫(yī)學院;2010年
8 金翔宇;雜合載體介導mda-7/IL-24轉基因治療涎腺腺樣囊性癌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孫瑩;涎腺腺樣囊性癌對神經雪旺氏細胞的破壞及其阻斷[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10 甘靜;乙酰肝素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真核細胞中的表達[D];華北煤炭醫(yī)學院;2008年
,本文編號:15094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1509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