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第二前磨牙牙冠根折行牙冠延長術并樁冠修復后牙本質(zhì)應力的三維有限元分析
本文關鍵詞:下頜第二前磨牙牙冠根折行牙冠延長術并樁冠修復后牙本質(zhì)應力的三維有限元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下頜第二前磨牙牙冠延長術的適應證。方法選擇一名志愿者,行頜面CT掃描,獲得下頜第二前磨牙斷層截面圖,以Dicom格式保存。將Dicom格式的CT圖像導入Mimics軟件,根據(jù)圖像的不同灰度值設置合適的閾值,分別提取牙釉質(zhì)、牙本質(zhì)、牙髓腔等結構的原始數(shù)據(jù)并輸入Mimics軟件建立下頜第二磨牙的三維有限元模型,將模型的三維圖像數(shù)據(jù)導入Ansys軟件,采用Ansys軟件對模型進行修改形成下頜第二前磨牙頰側冠根斜折至齦下0~5 mm時,行牙冠延長術并樁冠修復的6個模型:M0~M5。在Ansys中,對6個模型頰尖的舌斜面中點分別加載0°載荷、頰向45°載荷和舌向45°載荷,分別計算牙本質(zhì)最大主應力(S1)、最小主應力(S3)、等效應力(von-mises)。結果各模型斜向45°加載時,不論加載方向是舌向還是頰向,應力集中區(qū)均分布在頰舌兩側,等效應力峰值均位于頰側。隨著牙冠延長程度增加,頰側應力集中區(qū)逐漸減小,并向根尖方向移動,應力逐漸集中,應力峰值逐漸增大。0°180 N載荷于各模型,當冠延長至5 mm時,S1為51.06 N,超過其耐受閾值。舌向45°180 N載荷,從M0~M5隨著冠延長,牙本質(zhì)von-mises和S1逐漸增大,且兩力值變化趨勢一致;當冠延長至5 mm時,S1為287.98 N,超過其耐受閾值。頰向45°180 N載荷,當冠延長至3 mm時,牙本質(zhì)von-mises和S3力值分別為258.58 N和291.90 N,均超過其耐受閾值。結論下頜第二前磨牙牙體缺損至齦下5 mm時,不適宜行牙冠延長術。當缺損至齦下3~4 mm時,應慎行牙冠延長術。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
【分類號】:R783.3
【正文快照】: 以往臨床對各種原因所致牙體缺損至齦下,患牙多采用拔牙處理,原因為斷面位于齦下破壞了生物學寬度,不利于修復體制備。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此類患牙可通過完善的根管治療行牙冠延長及牙冠修復術。但牙冠延長術需去除部分牙槽骨,降低了牙周組織的支持力,增加了患牙冠根比,患牙容易松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詩銘;劉玉華;徐軍;;牙槽骨高度對上頜前磨牙樁核冠修復后應力分布的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年01期
2 羅錚;張麗麗;張一;劉玉華;徐軍;;牙槽骨高度降低對樁核修復的上頜前磨牙抗折強度的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年01期
3 肖潔;何惠明;孔亮;周冰;張愛君;;下頜前磨牙不同角度樁核冠的三維有限元應力分析[J];口腔醫(yī)學;2006年03期
4 張輝;丁越;孫曉菊;;牙冠延長術在殘根殘冠修復中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曄;周酈楠;劉永林;張廣新;李屹;;高職口腔解剖生理學實驗課教學方法初探[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2 龔乃勝;程旭;陳振立;;牙冠延長術在前牙殘根殘冠修復中的臨床應用[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3 孫輝;全冠修復隱裂牙的臨床治療體會[J];安徽醫(yī)學;2005年05期
4 李小明;杜凱延;;義齒種植的修復方法與遠期成功率的相關性研究[J];安徽醫(yī)學;2010年11期
5 曾紅梅;周學軍;韓冬;;安徽省18~30歲青年咬合關系臨床調(diào)查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1年06期
6 吳明月;;淺談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模式[J];安徽醫(yī)藥;2010年05期
7 李玫;黃聰;邱榮華;;磁性附著體全口覆蓋義齒的臨床應用研究[J];安徽醫(yī)藥;2012年03期
8 徐錦程;劉峰;姚榮英;張利;路曉淼;;高校新生口腔健康狀況調(diào)查[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8期
9 崔迪,林錫江,王艷輝;牙根縱折的誤診與誤治45例分析[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10 厲松,王邦康,羅頌椒,廖力;咬合力對托槽與弓絲間摩擦力影響的有限元分析[J];北京口腔醫(yī)學;200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慶華;顧美娟;;水閘閘室抗震動力分析及措施[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2011年)[C];2011年
2 張濤;卓靜;;泊松效應對碳纖維板材拉伸強度的影響研究[A];第七屆全國建設工程FRP應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3 蔣繼黨;李興平;王琦;高繼賓;仇晨光;;改良切口的舌下腺摘除術[A];江蘇省第二屆頭頸腫瘤學術研討會暨2010年度省級醫(yī)學繼續(xù)教育項目“頭頸腫瘤診療新進展”學習班資料匯編[C];2010年
4 陶勇俊;陳默;;煤礦巷道底鼓對“薄板理論”的驗證[A];安全高效礦井建設與開采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C];2010年
5 劉建川;羅傳富;常能彬;;恒牙髓腔近遠中面的設計與顯示[A];全國解剖學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劉建川;廖新品;常能彬;;原位乳牙萌出替牙期標本設計與顯示[A];全國解剖學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廖紅建;張新善;李震東;;含水量變化對樁土復合體強度特性的影響研究[A];第二屆全國環(huán)境巖土與土工合成材料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8年
8 葉敬彬;王衛(wèi)鋒;陳慶中;;地下工程高效和局部精度降低算法研究與應用[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9 張偉;崔維成;李躍輝;李剛;;混合變量的耐壓圓柱筒安全靈敏度分析[A];2005年船舶結構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10 李磊;張麗;王桂珍;;提高力學專業(yè)“彈性力學”課程教學質(zhì)量的研究和實踐[A];力學與工程應用[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查云飛;類菱形車轉(zhuǎn)向系統(tǒng)研究與分析[D];湖南大學;2010年
2 姚宗健;橫向振動在周期復合結構板中傳播問題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3 魏占國;林木聯(lián)合采育機底盤設計理論研究與應用[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4 張青哲;土基振動壓實系統(tǒng)模型與參數(shù)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5 張磊;全瓷橋參數(shù)優(yōu)化設計與疲勞壽命的概率可靠度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6 孟勇;陜西出土6000年和1000年前古人牙齒結構、組成及病理特征的對比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7 肖光宗;基于Y型腔正交偏振雙頻激光器的激光加速度計初步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8 易軍艷;基于界面行為的多孔瀝青混合料凍融損傷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9 尹立明;深部煤層開采底板突水機理基礎實驗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1年
10 馬士偉;巖溶隧道涌突水地質(zhì)災害破壞機理與預警技術研究[D];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葛兵;兩種根管充填方法與牙根縱裂關系的相關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胡申琳;第三磨牙解剖形態(tài)學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李靜濤;煤礦開采巖層與地表變形數(shù)值模擬分析[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馮銀銀;隧道圍巖應力與位移數(shù)值模擬與分析[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田利輝;聚氨酯小框體外墻外保溫體系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6 賀拿;矸石山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田靈濤;薛村礦深部高應力軟巖巷道綜合支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0年
8 宮經(jīng)偉;水庫進水塔—地基整體結構三維有限元靜動力穩(wěn)定分析[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9 鄭芳;峽江水利樞紐工程船閘設計及應力分析[D];南昌大學;2010年
10 肖國華;微分求積方法在厚板振動分析中的應用[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劉詩銘;劉玉華;徐軍;;牙槽骨高度對上頜前磨牙樁核冠修復后應力分布的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年01期
2 王嘉德,黃若男;牙根裂臨床分析及治療的初步探討[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1984年04期
3 翁維民,李玲,張富強,翁德興;不同材料樁核冠系統(tǒng)修復上中切牙后的三維有限元分析[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04年02期
4 高旭,譚建國,劉翠玲,張延英;牙體缺損至齦下樁核冠修復的臨床效果觀察[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03年04期
5 張志良;季萍;吳偉銘;;56例后牙根裂X線表現(xiàn)和病因分析[J];口腔醫(yī)學;1989年02期
6 王瑞霞,李建,邵勇,王向東;上中切牙樁核冠修復黏接劑厚度與應力的研究[J];口腔醫(yī)學;2005年02期
7 肖潔;何惠明;孔亮;周冰;張愛君;;下頜前磨牙不同角度樁核冠的三維有限元應力分析[J];口腔醫(yī)學;2006年03期
8 高翔,王景云,趙云剛,周振平;不同牙周支持條件下下頜固定義齒三維有限元模型建立[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4年11期
9 張保衛(wèi),潘煒娟,葉少波;不同角度樁核的應力分析[J];上海口腔醫(yī)學;2000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暉;不同牙槽高度的上頜第一磨牙壓低時牙周膜初應力的三維有限元分析[D];南昌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慧穎;田力麗;馮超;劉揚;;不同部位牙冠延長術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2006年06期
2 龔連喜;王彥莉;查建鑫;郭建茹;;根面成形在牙冠延長術中的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8年10期
3 李迎霞;;32顆牙冠延長術后臨床修復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年30期
4 王新;;牙冠延長術在過短上前牙的應用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年10期
5 高磊;巴鵬飛;;重建生物學寬度的牙冠延長術[J];新疆醫(yī)學;2009年10期
6 孫予;陳棟;劉黨利;;牙冠延長術的臨床應用分析[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0年11期
7 楊志德;;牙冠延長術用于牙體缺損達齦下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年01期
8 劉仁寶;;牙冠延長術后最佳修復時間的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年06期
9 宋惠云;;牙根重塑在牙冠延長術中的應用[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1年01期
10 楊萍;高永波;李紹岳;駱偉燕;周利文;韓瓊;;超聲骨刀在牙冠延長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鄭志強;駱凱;趙偉;陳素鳳;林彬;;牙冠延長術保存殘根的臨床療效觀察[A];第六次全國口腔修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2 牙祖科;林小潔;林桂蘭;;根向復位瓣在附著齦寬度不足患牙的牙冠延長術中的應用[A];第十次全國牙周病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4年
3 王海龍;羅杰;;牙冠延長術在前牙美容修復中的臨床應用研究[A];美麗人生 和諧世界——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醫(yī)學美學與美容學術年會、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20周年慶典暨第三屆兩岸四地美容醫(yī)學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4 周永勝;王喬;;瓷修復的邊緣與牙周健康[A];第六次全國口腔修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5 甄敏;胡文杰;榮起國;張豪;;上頜中切牙冠根折實施常規(guī)牙冠延長術后樁核冠修復的三維有限元分析[A];第十次全國牙周病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4年
6 吳安平;;牙冠延長術在上頜前牙美容修復中的應用[A];美麗人生 和諧世界——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醫(yī)學美學與美容學術年會、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20周年慶典暨第三屆兩岸四地美容醫(yī)學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7 張凌凌;;磨牙縱折保留修復的臨床研究[A];全國第六屆口腔修復工藝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卡米拉;牙冠延長術[D];吉林大學;2013年
2 呂威;牙冠延長術后觀察[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汪婧;比例測量尺在上前牙冠延長術中的應用[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羅蓉;牙冠延長術的臨床應用及短期內(nèi)牙齦齦緣位置變化的初步探討[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1796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1179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