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生物電阻抗法評價種植體周圍骨缺損的動物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應用生物電阻抗法評價種植體周圍骨缺損的動物實驗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骨缺損種植體周圍的生物電阻抗信息。方法:在6只雜種犬雙側上頜第二前磨牙近中窩即刻植入同型種植體,建立非骨缺損模型與不同面積的骨缺損模型,測量生理狀態(tài)下種植體到對側口角之間的電阻抗值,對比骨缺損組與非缺損組之間的電阻抗值,以及不同面積骨缺損組之間的電阻抗值。結果:非缺損組電阻抗值大于骨缺損組(P0.05),骨缺損面積大者電阻抗值小(P0.05)。結論:電阻抗可用來反映種植體周圍有無骨缺損以及區(qū)分骨缺損面積大小。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口腔醫(yī)院種植科;聊城市人民醫(yī)院;西安交通大學電力設備與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基金(編號:0818 08143010)
【分類號】:R783
【正文快照】: 種植術中意外穿通骨皮質、種植體周圍炎等可造成種植體周圍骨缺損。如果能夠精確獲得骨缺損的大小及位置,及時作出正確治療,則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失敗率、延長修復體使用壽命。臨床上使用的X線牙片只可計算出二維空間內種植體周圍骨缺損的高度[1],CT則可全面還原種植體周圍骨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遠景,丘宏偉,黃耀斌,劉國強,陳光磊;兔脛骨骨缺損原位骨延長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04年05期
2 趙基棟,錢寒光,苗宗寧,祝建中;干細胞復合納米晶羥基磷灰石膠原修復骨缺損的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5年01期
3 金黎明;劉萬順;韓寶芹;魏長征;趙小菁;范圣第;;骨缺損治療方法的研究現狀[J];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01期
4 袁進國;周志玲;劉英飛;朱振安;;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骨不連及骨缺損臨床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年08期
5 陳紅衛(wèi);趙鋼生;張西峰;黃洪斌;吳英勇;;自固化磷酸鈣人工骨修復骨缺損的臨床應用[J];中國骨傷;2007年06期
6 胡兵;;同種骨與異種骨治療骨缺損的療效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年17期
7 韓小松;;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骨缺損研究[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2年22期
8 朱宏剛;李九威;武博;蘇新亞;楊懷宇;張曉志;翟耀;;開放植骨和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聯合應用治療脛骨感染性骨缺損14例分析[J];中國臨床研究;2012年12期
9 甄鑫剛;王少卿;于強;毛慶福;;骨延長治療脛骨感染性骨缺損[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年07期
10 郭文通;四肢骨缺損的修復[J];修復重建外科雜志;198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佳奇;張曉剛;;骨缺損的基因治療[A];第11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2 唐輝;徐永清;馬濤;周田華;張秀瓊;林月秋;湯迅;丁晶;李軍;;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注射總量對兔感染性骨缺損形成的影響[A];第六屆西部骨科論壇暨貴州省骨科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楊志;覃育接;譚楨;;神經生長因子對大鼠骨缺損愈合影響的研究[A];第十八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4 梁高峰;;游離腓骨骨瓣在上肢骨缺損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10屆全國顯微外科學術會議暨世界首例斷肢再植成功50周年慶典論文集[C];2013年
5 高堪達;王秋根;黃建華;陶杰;李豪青;高偉;李凡;吳小峰;;骨搬運技術在下肢創(chuàng)傷后感染性骨缺損治療中的應用[A];第七屆全國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chuàng)傷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6 馬寶通;;四肢創(chuàng)傷性骨缺損的治療[A];第十三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吳其常;苗旭漫;張志剛;卞傳華;;下肢創(chuàng)傷性骨缺損的治療[A];第16屆全國脊柱&四肢矯形外科(骨科)康復學術研討會暨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7年
8 任凱晶;李小輝;宋立明;畢曉揚;高志國;;植骨技術在初次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骨缺損中的應用[A];第十八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9 盧開柏;許永華;楊謙;陳新謙;馬在松;;實驗性骨折骨不連和骨缺損治療的病理學研究[A];第六屆全國生物醫(yī)學體視學學術會議暨第九屆全軍軍事病理學學術會議、第五屆全軍定量病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10 謝秉局;;骨搬運技術治療下肢大段骨缺損[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馮琳;骨不連與骨缺損研究獲獎[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2 馮琳;骨不連與骨缺損研究獲軍隊醫(yī)療成果二等獎[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1年
3 王根華;用自體骨修復超長骨缺損[N];健康報;2002年
4 周乙雄;打壓植骨解決骨缺損[N];健康報;2005年
5 京華;超長骨缺損自體修復術首獲成功[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6 于洋 張兆軍;骨修復新技術可提高骨缺損愈合能力和質量[N];科技日報;2011年
7 記者 白毅;智能生物材料可修復骨缺損[N];中國醫(yī)藥報;2011年
8 白毅陳;祖亮;新技術有望修復老年性骨缺損[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9 ;納米骨被允許臨床使用[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藍霞;Ilizarov牽張技術在肢體和骨段延長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3年
2 劉彥普;1、下頜骨高速投射物損傷病理學及早期修復的實驗研究 2、下頜骨骨折加壓內固定的實驗和臨床初步應用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199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李聰杰;應用鈦網修復髖臼大面積骨缺損的生物力學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邱明憲;中藥巴布劑“跌創(chuàng)膏”對家兔骨缺損愈合的實驗研究[D];遼寧醫(yī)學院;2014年
3 孫樹茂;骨搬運術治療脛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損[D];山東大學;2013年
4 劉彥;全髖關節(jié)翻修中骨缺損的處理及其療效分析[D];暨南大學;2013年
5 胡忠洲;自體混合植骨治療初次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中Randc型骨缺損[D];山東大學;2012年
6 陳松;應用llizarov技術治療脛骨骨缺損及感染性骨不連的臨床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7 任翔;定制型膝關節(jié)假體修復股骨遠端骨缺損的三維有限元分析[D];四川大學;2007年
8 趙聰;骨形成蛋白-2質粒體內轉染治療牙周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駱園;應用遠段錐形組配柄與廣泛微孔涂層柱形柄行全髖股骨側翻修的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644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1164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