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情障礙大學生音樂情緒識別及對情緒詞的執(zhí)行功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述情障礙大學生音樂情緒識別及對情緒詞的執(zhí)行功能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述情障礙 音樂情緒 執(zhí)行功能 情緒詞匯
【摘要】:述情障礙(Alexithymia)的概念來源于心身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實踐,最早由Sifneos提出。其主要表現(xiàn)為:情緒識別困難,辨別軀體感覺和情緒存在障礙;言語描述情感存在缺陷;缺乏想象力;表現(xiàn)出外向性的思維方式,同時缺乏對內(nèi)心的關注,但會過多地關注外界事物的細節(jié)(Taylor,BagbyParker,1997)。除了傳統(tǒng)心身疾病患者會有述情障礙特征,其他軀體及精神障礙者同樣會表現(xiàn)出述情障礙特征,如神經(jīng)癥、人格障礙、物質(zhì)濫用等(宮火良,2008)。研究表明,述情障礙個體存在對非語言(包括表情、情緒圖片等)及語言情緒信息的加工障礙,同時還表現(xiàn)出執(zhí)行功能障礙;谥暗难芯拷Y果,以述情障礙情緒識別和表達兩大核心缺陷為主要研究內(nèi)容,研究通過多倫多述情障礙量表(TAS-20)篩選述情障礙高分組與低分組作參照研究。研究一以音樂作為情緒材料,探討述情障礙對音樂情緒識別的特征,比較與其他情緒刺激的異同之處,進一步驗證述情障礙是否存在對負性情緒刺激的特異性加工缺陷;研究二以情緒詞為情緒刺激,探討述情障礙對情緒詞的執(zhí)行功能特征,包括抑制控制、轉換和刷新三個執(zhí)行功能任務;綜合考慮述情障礙的情緒認知缺陷與執(zhí)行功能的關系。并進一步探討述情障礙缺乏對自身情緒狀態(tài)語言表達的可能機制。研究主要結果如下:研究一:組別主效應在音樂情緒識別的正確率、反應時及情緒強度評估得分三個方面都不顯著;而高分組對憤怒情緒的識別正確率顯著低于低分組(p.01),且高分組對憤怒情緒的識別正確率顯著低于其他四種情緒(p.01)。高分組對愉悅情緒的強度評估得分顯著低于低分組(p=.06)。研究二:(1)組別主效應在對情緒詞的GO反應正確率和反應時都不顯著,而組別與情緒種類的交互效應顯著,簡單效應分析發(fā)現(xiàn)高分組對負性詞的GO反應正確率顯著低于低分組(p0.05),同時反應時顯著長于低分組(p0.05);高分組對負性詞的GO反應的反應時顯著長于對正性詞的GO反應的反應時(p0.05)。在對負性詞的單任務中,高分組的GO反應正確率顯著低于低分組而反應時顯著長于低分組(p0.01)。(2)組別主效應在對情緒詞的轉換正確率和反應時都不顯著,高分組和低分組兩組對正性詞的轉換正確率顯著高于對負性詞的正確率(p0.05)。(3)組別主效應在對情緒詞的刷新正確率不顯著,高分組和低分組兩組對正性詞的刷新正確率顯著高于對負性詞的正確率(p0.05)。研究所得結論:(1)述情障礙個體對音樂情緒識別總體不存在明顯的缺陷;述情障礙高分組對憤怒音樂情緒存在識別困難;述情障礙高分組對愉悅情緒強度評估得分顯著低于低分組。(2)述情障礙個體對情緒詞抑制控制能力總體不存在明顯的缺陷,但是其對特定種類的情緒詞存在加工缺陷,表現(xiàn)為對負性情緒刺激的反應加工困難和對正性情緒刺激的抑制功能缺陷。(3)述情障礙個體對情緒詞轉換和刷新功能不存在明顯的缺陷,不管個體述情障礙與否,正性情緒都能促進其轉換和刷新功能。綜上所述,述情障礙對特定的音樂情緒存在加工缺陷,表現(xiàn)為憤怒情緒的識別困難和愉悅情緒的體驗不深;其對情緒詞的執(zhí)行功能障礙主要體現(xiàn)在抑制控制任務的缺陷,表現(xiàn)為對負性情緒刺激的反應加工困難和對正性情緒刺激的抑制功能缺陷。
【關鍵詞】:述情障礙 音樂情緒 執(zhí)行功能 情緒詞匯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49.92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部分 文獻綜述11-23
- 1.1 述情障礙11-18
- 1.1.1 述情障礙概述11-12
- 1.1.2 述情障礙的測量12-13
- 1.1.3 述情障礙的情緒認知特點13-16
- 1.1.4 述情障礙的成因16-18
- 1.2 執(zhí)行功能18-23
- 1.2.1 執(zhí)行功能概念18
- 1.2.2 執(zhí)行功能理論18-19
- 1.2.3 執(zhí)行功能的研究范式19-20
- 1.2.4 情緒對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20-21
- 1.2.5 述情障礙的執(zhí)行功能研究21-23
- 第二部分 問題提出及研究假設23-26
- 2.1 問題提出23-24
- 2.1.1 以往研究的不足與啟示23
- 2.1.2 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23-24
- 2.2 研究目的與假設24
- 2.3 研究意義與創(chuàng)新之處24-26
- 2.3.1 研究的理論意義24
- 2.3.2 研究的實踐意義24-25
- 2.3.3 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25-26
- 第三部分 實驗研究26-48
- 3.1 研究一:高、低述情障礙大學生音樂情緒識別特征26-32
- 3.1.1 研究目的26
- 3.1.2 研究方法26-27
- 3.1.3 研究結果27-30
- 3.1.4 討論30-32
- 3.1.5 結論32
- 3.2 研究二:高、低述情障礙大學生對情緒詞的執(zhí)行功能特征32-48
- 3.2.1 高、低述情障礙大學生情緒詞抑制控制任務特征32-38
- 3.2.2 高、低述情障礙大學生情緒詞轉換任務特征38-43
- 3.2.3 高、低述情障礙大學生情緒詞刷新任務特征43-48
- 第四部分 綜合討論48-52
- 4.1 述情障礙的音樂情緒識別特征48-49
- 4.2 音樂作為情緒識別刺激的有效性49-50
- 4.3 述情障礙對情緒詞抑制控制功能的缺陷50
- 4.4 情緒與執(zhí)行功能的交互作用50-51
- 4.5 述情障礙情緒詞執(zhí)行功能特征的臨床意義51-52
- 第五部分 結論52-53
- 第六部分 研究不足與展望53-54
- 參考文獻54-66
- 攻讀學位期間的科研成果66-67
- 附錄67-69
- 后記69-7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勇貴;述情障礙在中國的研究現(xiàn)狀(英文)[J];中國臨床康復;2002年18期
2 蟻金瑤,姚樹橋,朱熊兆;述情障礙與抑郁關系的研究進展[J];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4年01期
3 張蕾;汪凱;;述情障礙的神經(jīng)基礎[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07年04期
4 王海濱;孔惠婷;吉海霞;趙成禮;;持續(xù)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患者的述情障礙[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7年22期
5 蟻金瑤;鐘明天;羅英姿;凌宇;姚樹橋;;述情障礙者的情緒認知與認知性調(diào)節(jié)特征[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年02期
6 姚芳傳;;述情障礙[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1991年03期
7 袁勇貴,吳瑞枝;學習成績與述情障礙的關系初探[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年02期
8 趙愛珍,耿德勤;述情障礙臨床研究現(xiàn)狀綜述[J];中華護理雜志;2001年02期
9 周朝當;酒中毒性精神障礙患者述情障礙及應付方式相關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年02期
10 何松彬,唐維國;長期生存癌癥患者的述情障礙[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克儉;譚皓;;醫(yī)護人員述情障礙發(fā)生及分布的調(diào)查研究[A];第三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心身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楊穎;呂鋒;刁俊榮;范玉霞;;高中生述情障礙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A];中國民康醫(yī)學雜志創(chuàng)刊20周年優(yōu)秀論文集(1988-2008)[C];2008年
3 何金彩;沈春芳;;述情障礙者的面部表情辨別[A];2008年浙江省心身醫(yī)學學術年會暨災后心理救援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4 何金彩;沈春芳;;述情障礙者的面孔識別[A];2008年浙江省心身醫(yī)學學術年會暨災后心理救援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5 楊穎;刁俊榮;呂鋒;;高中生抑郁情緒與述情障礙的相關性分析[A];二零零四年度全國精神病專業(yè)第八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6 戚仁俊;何金彩;楊闖;;抑郁患者的述情障礙及表情辨別的分析研究[A];浙江省醫(yī)學會心身醫(yī)學分會成立大會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7 孫新宇;扈東艷;呂秋云;;腫瘤患者中焦慮抑郁情緒與述情障礙的初步探討[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心身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6年
8 蒲小萍;畢重增;;男性吸毒者康復期內(nèi)的述情障礙特點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葛月;楊曉f+;羅躍嘉;;述情障礙對風險決策的影響[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宮火良;鄭希付;;高述情障礙者的情緒信息記憶特征[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宮火良 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應對述情障礙:情緒信息加工的視角[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蕾;述情障礙者執(zhí)行功能損傷及情緒對其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和神經(jīng)機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蟻金瑤;述情障礙者的情緒認知調(diào)節(jié)特征及情緒自動加工的ERPs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3 俞少華;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面部情緒識別與述情障礙的執(zhí)行功能與人格基礎[D];浙江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春雨;大學生述情障礙量表的編制及實測[D];西南大學;2011年
2 徐文鈺;述情障礙的記憶偏好實驗研究[D];濟南大學;2012年
3 聶丹;青少年述情障礙、情緒類型與執(zhí)行功能的關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4 李冰冰;述情障礙個體情緒加工困難的腦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5 黃阿懷;大學生述情障礙基于ALFF的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年
6 傅鵑花;服刑人員述情障礙與兒童虐待和應對方式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7 沙小晃;述情障礙大學生音樂情緒識別及對情緒詞的執(zhí)行功能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8 程彥華;述情障礙者的靜息狀態(tài)功能磁共振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9 鄭偉汐;述情障礙者對不同類型信息的情緒自動加工特征[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10 陳芳妹;大學生述情障礙與應對方式、自我和諧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8603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860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