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zheimer病松果體素合成與調節(jié)的紊亂及其機制
【學位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2
【中圖分類】:R749.16
【文章目錄】:
英文縮略詞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與方法
診斷依據
標本來源
標本處理
實驗流程
標本測定
RIA法測定松果體上清液和腦脊液中松果體素的濃度
試劑與儀器
標準曲線制定
標本測定
方法的評價
熒光RT-HPLC測定松果體上清液中吲哚類物質
試劑與儀器
色譜條件
標本測定
方法的評價
電化學RT-HPLC測定松果體上清液中NE、MHPG、DA、HVA的含量
試劑與儀器
色譜條件
標本測定
方法的評價
定量PCR(Q-PCR)
試劑與儀器
總RNA的提取
逆轉錄PCR(RT-PCR)
定量PCR(Q-PCR)
Bradford蛋白測定法測定松果體中總蛋白質含量
試劑與儀器
實驗步驟
統(tǒng)計學處理
結果
一般資料
松果體和CSF中松果體素水平的關系
松果體素合成系統(tǒng)
TRP到5-HT通路
5-HT到松果體素通路
5-HT到5-HIAA通路
松果體素合成的NE調節(jié)系統(tǒng)
松果體中DA系統(tǒng)
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選擇偏倚因素的相關分析
討論
松果體與CSF中的松果體素水平高度正相關
松果體素合成通路在AD發(fā)病中的變化
松果體中松果體素的合成底物TRP無減少
松果體中5-HT到松果體素通路的活性下降
松果體中5-HT到5-HIAA通路的活性升高
松果體中5-HT代謝通路間失衡
松果體的NE和MHPG/NE無變化
松果體素晝夜節(jié)律的消失是AD的早期表現
松果體中DA、HVA和HVA/DA無變化
關于病檢的人松果體的神經化學研究的謹慎考慮
結論
研究工作的進一步設想
參考文獻
附錄
簡歷
致謝
綜述
綜述參考文獻
附頁1
附頁2
附頁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蘭希福;周永紅;張美增;譚莉麗;吳紅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病人嗅覺功能減退的臨床研究[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2 孔繁軍,馬滌輝,張昱*;正常人群腦脊液Tau蛋白含量的定量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2年04期
3 張洪英;高歌軍;滕皋軍;;阿爾茨海默病的情景記憶fMRI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07年03期
4 宋焱,祁吉,尹建忠;AD大鼠模型的MRI及MR體積測量與病理對照研究[J];放射學實踐;2005年09期
5 李峰,李春慶,張許,劉買利;穹窿海馬傘損傷模擬Alzheimer's病模型大鼠腦MRI研究[J];解剖學研究;2001年01期
6 黃婉丹;龍大宏;谷海剛;;BSA-PLGA緩釋微球的制備及優(yōu)化條件的探索[J];解剖學研究;2008年04期
7 王宇卉;邵福源;;深化對認知功能障礙的認識[J];世界臨床藥物;2010年07期
8 魏微;張微微;;腦淀粉樣血管病相關的腦卒中研究進展[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09年06期
9 辛曉瑜;內嗅區(qū)皮質MRI定量分析對于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2003年06期
10 張芳;余永強;;磁共振新技術在阿爾茨海默病研究中的應用[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0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甜;抑郁癥相關蛋白樹突細胞核蛋白-1對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調節(jié)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2 姚秀卿;糖原合酶激酶3對蛋白磷酸酯酶2A催化亞基翻譯及翻譯后修飾水平的調節(jié)及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杜歡;基于絡脈理論的腦微血管內皮細胞調控腦微環(huán)境的分子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4 第五永長;銀思維對擬SAD大鼠腦內tau磷酸化及其O-GlcNAc修飾的調節(jié)作用及相關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陳薇;4T MR動脈自旋標記成像對早期Alzheimer病的腦灌注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李曉裔;聽覺事件相關電位和磁共振波譜在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診斷中的作用[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1年
7 姚志軍;輕度認知障礙和阿爾茲海默病腦形態(tài)異常的磁共振影像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8 張華;慢性缺血對大鼠黑質和紋狀體結構及功能的影響[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9 張立斌;褪黑素對糖尿病腎病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3年
10 鄒純樸;地黃飲子對Aβ致海馬神經元損傷影響的實驗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璐;褪黑素對腎血管性高血壓大鼠的腎臟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于大林;神經內科門診癡呆的流行病學調查[D];瀘州醫(yī)學院;2011年
3 王華龍;VD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被動逃避反應和空間學習記憶的改變[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宋文;情緒記憶增強效應的年齡相關性腦結構改變:基于體素形態(tài)學測量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吳珊珊;褪黑素對小鼠2-細胞胚胎發(fā)育的影響和作用機制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6 周鵬;無認知障礙主訴的老年人的認知功能與磁共振改變及其關系研究[D];廣州醫(yī)學院;2011年
7 牟善茂;中國漢族人群中染色體9p21.3rs1333049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遲發(fā)性阿爾茨海默病的相關性研究[D];泰山醫(yī)學院;2011年
8 郎悅;不同類型認知障礙患者的神經心理學特點初步探討[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孫中安;人胚胎甲狀腺褪黑素受體的鑒定、定位及分子生物學特征[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0年
10 魏福堂;KA制備AD動物模型與相關指標及其作用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28536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85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