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蛋白質互作網絡的阿爾茨海默病GWAS數(shù)據(jù)挖掘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P311.13;R749.16
【圖文】:
AD實際上分為三個階段AD發(fā)病過程經歷臨床前無癥狀階段(asymptomatic,preclinical phase)、癡呆前有癥狀階段(symptomatic,pre-dementia phase)和癡呆階段(dementia phase),如圖1.1所示[9,10]。作為一種不可逆的進行性疾病,AD病理改變早在癥狀出現(xiàn)前10~20年就已產生,現(xiàn)有的AD治療方法對MCI患者有一定療效,即阻斷或延緩AD病程的進展。然而,當患者出現(xiàn)明顯的AD臨床癥狀時,疾病多數(shù)已經進入晚期,病程不可逆,故AD的早期診斷和干預成為大多數(shù)研究關注的焦點[11]。因此,AD診斷技術和發(fā)病機制研究對AD防治具有關鍵意義[12]
等風險基因,如圖1.2所示。圖1.2 阿爾茨海默病稀有和普通風險的變異[21]Fig.1.2 Rare and common variants contribute to Alzheimer’s disease risk[21]近年來,GWAS研究已經發(fā)現(xiàn)了多個AD風險SNP標記物[32,33],然而GWAS需要檢測數(shù)量龐大的SNP標記物,經過多重校驗后,能夠通過嚴格的閾值(例如:p<5×10-8)篩選而留下的SNP標記寥寥無幾。由于AD涉及到的致病基因數(shù)目較多,每個基因的致病效應較弱,表型與基因型之間沒有簡單的對應關系等特點,而SNP層次的風險因素常常會限制效應值,在適當?shù)臉颖玖看嬖诘那闆r下,很難從數(shù)據(jù)集中發(fā)現(xiàn)效應值,且很難在獨
圖 1.3AD 的生化、細胞和臨床階段[48]Fig.1.3 The Biochemical,Cellular,and Clinical Phases of AD[48]1、淀粉樣蛋白級聯(lián)假說(Amyloid cascade hypothesis)淀粉樣蛋白級聯(lián)假說是 AD 發(fā)病機制的主流學說之一,認為在不同腦區(qū) Aβ斑塊沉積是 AD 病理改變和發(fā)病階段的核心標志,是引發(fā) AD 的主因而非病變結果[49量研究證實 Aβ斑塊的積聚作為 AD 觸發(fā)點,引發(fā)一系列級聯(lián)病理改變(如圖 1.4),如神經炎性損傷、經由 tau 蛋白的神經纖維纏結形成,最終導致神經元功能障礙胞死亡[22,49,51]。生理條件下淀粉樣前體蛋白 APP 由α-分泌酶切割,在病理條件下則分泌酶和γ-分泌酶切割產生由 39~43 個氨基酸殘基構成的 Aβ多肽,打破 Aβ多肽產清除之間的平衡[52]。PSEN1和PSEN2作為γ-分泌酶復合體組分參與APP加工過程[β 多肽由可容低聚物形成不可溶的β 片層結構,聚合成纖絲狀、原纖維狀和多型寡聚終沉積形成 Aβ 斑塊[46,49,53]。有證據(jù)表明42Aβ 經神經元和與其關聯(lián)的星形膠質細胞作用產生,引起氧化性損傷、tau 蛋白過度磷酸化、突觸和線粒體毒性[46,47]。 Aβ 斑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京煜;夏楠;侯妍妍;;護理專業(yè)學生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相關知識及服務的了解情況[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年20期
2 陳茵;李國平;姜娜;何香;陳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照顧者負擔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年06期
3 李春花;高愛社;;中醫(yī)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進展[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7年28期
4 李寧;單裕清;邢燕;趙劍;辛英;;阿爾茨海默病的中藥治療及護理[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7年29期
5 李彬寅;徐瑋;鄧鈺蕾;馬建芳;王剛;湯薈冬;丁健青;程琦;陳生弟;;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癡呆診斷與治療臨床轉化研究進展[J];中國現(xiàn)代神經疾病雜志;2018年02期
6 何衛(wèi)亮;潘新根;王興;馮敏;;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院統(tǒng)計;2018年01期
7 王志園;;我們可以逆轉阿爾茨海默病嗎?[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科普版);2014年07期
8 袁心藝;;癡呆:原因不止阿爾茨海默病[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科普版);2015年02期
9 思睿;;蘋果汁有助于延緩阿爾茨海默病[J];中國果業(yè)信息;2015年03期
10 禾本;;多吃果蔬有助于推遲阿爾茨海默病[J];中國果業(yè)信息;2016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恩彥;;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新理念“早期-全面-系統(tǒng)-長期”[A];2014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學術年會、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七屆年會論文匯編[C];2014年
2 張琳琳;宋宛珊;王凱;孫偉明;王一夫;;阿爾茨海默病發(fā)病機制及藥物治療研究進展[A];第十一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神經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5年
3 曾凡;謝婉婷;練燕;王延江;;中國普通群眾對阿爾茨海默病態(tài)度和觀念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峰會暨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第八屆全國中青年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5年
4 鄒明;葉金敏;何志勇;陳松芳;鄭文興;祝建洪;;硒蛋白H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調控作用及機制探討[A];2015年浙江省神經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5年
5 賈建平;;對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的思考[A];中華醫(yī)學峰會暨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第八屆全國中青年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5年
6 王延江;;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方法和新策略[A];中華醫(yī)學峰會暨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第八屆全國中青年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5年
7 卜先樂;向陽;劉雨輝;王延江;;Aβ的天然外周清除能力可抑制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病理改變[A];中華醫(yī)學峰會暨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第八屆全國中青年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5年
8 喬園;王剛;陳生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元音語音特征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15年
9 鄒明;葉金敏;何志勇;陳松芳;鄭文興;祝建洪;;硒蛋白H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調控作用及機制探討[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15年
10 卜先樂;向陽;劉雨輝;王延江;;Aβ的天然外周清除能力可抑制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病理改變[A];第四屆全國癡呆與認知障礙學術研討會及高級講授班論文匯編[C];201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藝馨;阿爾茨海默病研發(fā)太難!如何挫而再戰(zhàn)?[N];醫(yī)藥經濟報;2016年
2 記者 聶翠蓉;血液與大腦屏障首次建模成功[N];科技日報;2017年
3 武漢公務員 易國祥;“會上錯菜的料理店”你去不去[N];長江日報;2017年
4 ;老而不呆 早防有招[N];保健時報;2017年
5 本報記者 董超;避免9種因素可防35%的癡呆[N];保健時報;2017年
6 本報記者 董超;找不到回家路的人[N];保健時報;2017年
7 本報記者 龍超 通訊員 吳佳儀;別讓最親密的人在眼前“消失”[N];廣東科技報;2017年
8 本報記者 王瀟 王p
本文編號:28002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800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