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血管性癡呆模型海馬神經元MAP-2、NF表達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20 13:27
【摘要】: 目的 觀察大鼠全腦缺血再灌注晚期空間學習記憶功能的改變,以及海馬CA1區(qū)神經元微管相關蛋白-2(MAP-2)、神經絲蛋白(NF)的表達變化,探討缺血再灌注損傷后神經元骨架蛋白表達變化與學習記憶的相互關系。 方法 采用Morris水迷宮篩選空間學習記憶能力正常的6月齡雄性Wistar大鼠60只(200±50g),將其分為4組:①正常對照組(Normal,n=6);②椎動脈焊扎對照組(VO);③雙側頸總動脈結扎20min再灌注對照組(BCCO/R);④全腦缺血20min再灌注組(GI/R);后三組依據存活時間又分為再灌注7天,14天和30天組,每個時間點6只,處死前再作水迷宮檢測。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MAP-2和NF表達,比較不同缺血程度及不同再灌注時間MAP-2和NF表達的改變;用常規(guī)尼氏染色法鏡下觀察海馬CA1區(qū)神經元并計數(shù)。 結果 水迷宮檢測GI/R組大鼠潛伏期增加,且隨再灌注時間延長其潛伏期也越長,其搜索策略以邊緣性和隨機性為主,與其它三組比較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尼氏染色觀察VO組和BCCO/R組海馬CA1區(qū)無神經元缺失,而GI/R組錐體神經元減少,不同再灌注時間錐體神經元存活數(shù)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與Normal組比較,BCCO/R7d組觀察到海馬CA1區(qū)輻射層MAP-2陽性表達有明顯減弱(P<0.05),神經元突起中NF免疫表達也明顯減少(P<0.05);而BCCO/R 14d和30d組胞漿MAP-2和NF表達與Normal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別(P>0.05)。GI/R組海馬CA1區(qū)MAP-2、NF免疫表達在 碩士學位論文 摘要 突起中幾乎消失,而錐體神經元核周有強表達,與各對照組比較差異 有統(tǒng)計學意義0功刀5人 結論全腦缺血再灌注引起動物學習記憶功能下降,可以用作血 管性癡呆動物模型。MAP毛、NF在神經元突起中減少,而在胞體中 聚集,是神經元可塑性的體現(xiàn),在血管性癡呆動物模型中,可能對神 經元有保護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R749.1
本文編號:2798033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R74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趙憲林,李東培,方秀斌,楊國瑞;血管性癡呆大鼠海馬神經元超微結構的研究[J];解剖科學進展;2000年02期
2 孫 莉 ,吳 江 ,王守春 ,張 昱;慢性前腦缺血大鼠學習、記憶功能的研究[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2年01期
3 王歡,祁學文;多項指標在老年期癡呆中的變化[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1998年03期
4 高晶,郭玉璞,趙慶杰;腦梗死后細胞骨架和暗神經元的變化[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0年01期
本文編號:27980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7980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