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硝化修飾對Aβ的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49.16;O641.4
【圖文】:
圖 1.1 a 老年斑;b 神經原纖維纏結[13]Fig 1.1 a senile plaques; b neurofibrillary tangles.阿爾茨海默病茨海默病是一種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該疾病最先于 1906 年 11 月由德AloisAlzheimer 發(fā)現(xiàn)并報道了該病的主要臨床特征以及組織病理改變,隨姓氏為這種病命名[14]。AD 與年齡高度相關,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fā)。隨著科學技術和醫(y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相應問題也日益嚴峻,隨之而來是 AD 患病人數(shù)與日俱增。據統(tǒng)計 2010 年60 萬 AD 患者,預計到 2040 年,這一數(shù)字將翻一番。我國是人口大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據推算,中國 2040 年 AD 患者人數(shù)將達到 2200 萬
淀粉級聯(lián)假說[13]
圖 1.3 APP 蛋白水解過程[40]Fig 1.3 A schematic view of APP proteolytic cleavage.圖 1.4 Aβ1-40和 Aβ1-42的氨基酸序列Fig 1.4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Aβ1-40and Aβ1-42.Aβ1-40和 Aβ1-42不但聚集能力不同,兩者的聚集方式,蛋白纖維結構也存在著大差異。如圖 1.5 所示,Aβ1-40在聚集的初期會以單體,二聚體,三聚體,四聚體形式存在,并迅速達到動態(tài)平衡,而 Aβ1-42在聚集初期則能快速形成穩(wěn)定的五聚體者六聚體,隨后這些聚集體能夠進一步聚集成為更大的寡聚體、原纖維、成熟纖維[41Bernstein 等發(fā)現(xiàn) Aβ1-40在初期聚集達到平衡之后緩慢地通過不斷添加單體或者二聚體的方式形成更大的聚集體直至形成成熟纖維;而 Aβ完成初期聚集之后迅速形成 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lN;;靜脈輸液配置中心細胞毒性藥品的配置管理研究[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年36期
2 盧英,周運琴,宋淑華,史弘道;五種國產醫(yī)用嵌段聚醚聚氨酯的細胞毒性評價[J];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報;1988年04期
3 崔明珍,肖白,楊華,寧燕;鉈的細胞毒性研究[J];衛(wèi)生毒理學雜志;1988年01期
4 焦慶安;;HIV血清陽性個體中HIV特異性的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J];國外醫(yī)學(免疫學分冊);1988年05期
5 高乃莊;;GIBCO Opti-MEM培養(yǎng)液中形成的同種特異性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可殺死鼠滋養(yǎng)層細胞[J];國外醫(yī)學.婦產科學分冊;1989年05期
6 馮閣;姚依蘭;黃鳳華;舒暢;張西鋒;;納米氧化鋅細胞毒性的研究[J];武漢輕工大學學報;2017年02期
7 李英,張秀清;MTT法評價鑄造鈦的細胞毒性[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3年06期
8 李春英;惡性黑素瘤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治療研究現(xiàn)狀[J];國外醫(y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1998年05期
9 ;細胞毒性T細胞的作用原理[J];中華內科雜志;1995年03期
10 劉蔚楠;林翔;張俐;;谷氨酸誘導的神經細胞毒性對脊髓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研究[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0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超;李菁;陳俊;David Oupicky;;還原降解性聚陽離子的細胞毒性的機理研究[A];中國毒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毒理學大會暨第八屆湖北科技論壇論文集[C];2015年
2 奚晶;欒洋;任進;;兩種體外檢測細胞毒性方法的結果比較[A];中國毒理學會第三屆中青年學者科技論壇暨2011年全國前列腺藥理毒理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李煌元;吳思英;林煒;王章敬;葉鵬凌;韓秋鳳;;叔丁基對苯二酚對百草枯神經細胞毒性和氧化應激的保護作用[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三卷)[C];2010年
4 賈文英;程琳;史弘道;;丙烯酰胺與醫(yī)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膠細胞毒性研究(摘要)[A];醫(yī)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膠(奧美定)論文匯編(第二輯)[C];2002年
5 張丹;朱本占;;秦皮乙素可保護鐵引起的細胞毒性[A];第五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摘要集[C];2009年
6 李煌元;吳思英;林煒;王章敬;葉鵬凌;;叔丁基對苯二酚對百草枯神經細胞毒性和氧化應激的保護作用[A];全國生化/工業(yè)與衛(wèi)生毒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7 鄭艇;徐世元;賴露穎;李樂;李亞文;周樹勤;;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對布比卡因所致神經細胞毒性的影響[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麻醉學會[CSIA]年會暨第二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麻醉學術研討會、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麻醉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匯編[C];2015年
8 曹紅英;楊曉芳;奚廷斐;;聚丙烯酰胺水凝膠的細胞毒性研究[A];21世紀醫(yī)學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1年
9 吳婕;孫皎;;氧化鐵納米顆粒對PC12細胞細胞毒性的機制研究[A];生物材料與再生醫(yī)學的現(xiàn)狀與未來——2010年第十屆上海地區(qū)醫(yī)用生物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10 關迪;張傳敏;崔韶暉;陳會英;張樹彪;;陽離子類脂CPA12的細胞毒性研究[A];第八屆全國化學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關歆;對注射器用活塞細胞毒性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建議[N];中國醫(yī)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杰;酪氨酸硝化修飾對Aβ的結構和功能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18年
2 劉志偉;銅的腸道上皮細胞毒性和對大鼠的亞急性毒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3 于光艷;甲醛聯(lián)合苯對幼鼠骨髓細胞毒性及其相關機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王從綱;金屬離子和抑制劑對淀粉樣β肽聚集及其細胞毒性的影響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7年
5 王曉慧;Cirbp在鉛誘導的細胞毒性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5年
6 侯劍峰;低能激光照射提高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心肌梗死療效的實驗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張琰君;左旋苯甲酰脯氨醇自由基的細胞毒性及其分子機制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8 史宸菲;樹脂基磁性活性炭的制備及其對水源水中典型污染物的去除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9 祝東梅;團頭魴三種細胞系的建立、鑒定及其初步應用[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3年
10 周亞平;基于壓電電化學和色譜電化學的生化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正;杭州市某區(qū)PM_(2.5)的季節(jié)性污染特和細胞毒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9年
2 伍歡;碘代乙酰胺對HepG-2細胞毒性及相關機制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8年
3 李聰慧;粘接樹脂材料細胞毒性的體外評價[D];鄭州大學;2018年
4 吳清安;清道夫受體B族Ⅰ型抑制高價鐵誘導的細胞毒性的研究[D];泰山醫(yī)學院;2010年
5 鄧建軍;工業(yè)常用礦物粉塵表面理化特性對肺泡巨噬細胞細胞毒性的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6 戈弋;三種修復粘結材料對L929細胞毒性的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7年
7 都業(yè)弘;兩類金(Ⅰ)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腫瘤活性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年
8 姚卓;PM2.5對ECV304的細胞毒性及其介導的HIF-1α與IL-6表達調控[D];廣州醫(yī)學院;2012年
9 周偉;L-DOPA的細胞毒性及其機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10 蘭欣;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對牙鲆鰓細胞系FG的細胞毒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7917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791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