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KH、FGFR2基因在精神分裂癥、雙向情感障礙和重度抑郁癥中的共享風險分析及NOS3基因與糖尿病腎病的薈萃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7-13 19:09
【摘要】: 我們在中國漢族人群中進行了一項大規(guī)模的病例-對照研究,檢測了兩個基因:DGKH和FGFR2,與三種重要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癥(SCZ)、雙向情感障礙(BPD)和重度抑郁癥(MDD)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二酯酰甘油激酶eta(DGKH)基因是第一個通過全基因組關(guān)聯(lián)研究(GWAS)發(fā)現(xiàn)的BPD易感基因。它位于BPD和SCZ連鎖區(qū)域13q14,編碼一個在對鋰離子敏感的磷脂酰肌醇信號通路中的重要蛋白。我們使用Taqman技術(shù)在1139個BPD患者(包括645個I型BPD)、1122個SCZ患者、1122個MDD患者和1138個正常對照樣品中對13個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位點(SNPs)成功分型。結(jié)果表明一個SNP(rs2122246)與I型BPD關(guān)聯(lián),另一個SNP(rs1170099)與SCZ關(guān)聯(lián),并且在兩種疾病中均發(fā)現(xiàn)了很強的單倍型關(guān)聯(lián)。我們的結(jié)果支持DGKH在中國漢族人群中是BPD和SCZ共享的風險基因。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2(FGFR2)基因位于SCZ和BPD連鎖區(qū)域10q25-26。它第一次被懷疑是SCZ的風險基因是因為一個附近的SNP在一個GWAS及之后的一系列重復(fù)研究的薈萃分析中表現(xiàn)出很強的關(guān)聯(lián)。我們使用Taqman技術(shù)在1139個BPD患者、1112個SCZ患者、1119個MDD患者和1135個正常對照樣品中對8個SNPs成功分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一個SNP(rs11199993)以及一個包含此SNP的單倍型與BPD關(guān)聯(lián)。在rs11199993附近有一個與之處于高度連鎖不平衡的錯義突變,因此非常值得進一步研究。 我們對樣本中潛在的群體分層通過額外的65個分布于不同染色體上的SNPs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不存在層化現(xiàn)象,因此我們的結(jié)果不受樣本群體層化的影響。 相當多的文獻研究了一氧化氮合成酶3(NOS3)基因與糖尿病腎病(DN)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然而它們得到的結(jié)果并不一致。我們對28個分表于2009年7月前的關(guān)于NOS3中三個多態(tài)性位點(G894T(Glu289Asp),4b/a和T-786C)與DN風險的關(guān)聯(lián)研究做了薈萃分析,總共涉及10,364個個體。G894T的分析中發(fā)現(xiàn)了很強的異質(zhì)性,但是按人種分組后,異質(zhì)性消失了。894T在高加索人中表現(xiàn)出與DN負向關(guān)聯(lián),而在東亞和其它人中與DN正向關(guān)聯(lián)。4b/a位點在去除微量蛋白尿研究的亞組中表現(xiàn)出關(guān)聯(lián)。T-786C位點總體上與DN有弱的陽性關(guān)聯(lián)。我們的薈萃分析結(jié)果支持NOS3基因在DN發(fā)病機理中發(fā)揮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749
【圖文】:
型(Catatonic Type)、未分化型(Undifferentiated Type)、殘留型(Residual Type)。目前沒有用于精神分裂癥診斷的生理生化測試,診斷主要依據(jù)患者自我描述,親友的描述,對其行為的觀察,精神病史和精神狀態(tài)測試,標準為DSM-IV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Organization)頒布的《國際疾病與相關(guān)健康問題統(tǒng)計分類第十版》(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Tenth Edition,ICD-10)。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率男女基本持平,發(fā)病年齡多在青壯年時期,一生中患病的概率約為1%[2-4]。圖1顯示了2002年世界范圍精神分裂癥每10萬人的傷殘調(diào)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數(shù)據(jù)。DALY衡量總體疾病負擔(Disease Burden),一個單位的DALY等于一年中因此種疾病損失的健康人數(shù)目。從圖中看出,中國屬于發(fā)病率較高的地區(qū)。精神分裂癥易感性主要由遺傳因素決定[5],遺傳率高達70-85%[4]。環(huán)境方面的因素,如生活在城市中、經(jīng)歷貧困、種族歧視、家庭問題、失業(yè)、童年遭受的虐待和磨難也增加精神分裂癥的易感性。
圖 2 2002 年世界范圍雙向情感障礙每 10 萬人 DALYFigure 2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for bipolar disorder per 100,000 inhabitants in 20021.1.3 重度抑郁癥重度抑郁癥(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種以持續(xù)性的伴隨著自卑的情緒低落和對通常感到開心的事物喪失興趣和樂趣為特征的精神疾病;忌现囟纫钟舭Y的病人處于喪失勞動能力的狀態(tài),其家庭生活、工作學習、睡眠、飲食、和整體健康都受到嚴重影響。重度抑郁癥的具體癥狀有很多:感覺生活無意義、不適當?shù)淖载、悔恨感、罪惡感、感覺無助、絕望、自我仇恨,有時還會伴隨失眠、食欲下降、記憶力下降、性欲下降、產(chǎn)生自殺想法,甚至錯覺、幻覺等精神病性癥狀。在美國約有3.4%的重度抑郁癥患者自殺,并有超過60%的自殺者有抑郁癥狀[7]。根據(jù)DSM-IV,重度抑郁癥分為五個亞型:憂郁型抑郁(Melancholic Depression)、非
顯示了 2002 年世界范圍重度抑郁癥每 10 萬人的 DALY 數(shù)據(jù)。從圖中看出,中國雖不是最嚴重的地區(qū),但是情況也不容樂觀。重度抑郁癥的遺傳率較精神分裂癥和雙向情感障礙低一些,為 40%左右[4]。環(huán)境因素,如貧窮、社交隔離、童年時期的虐待、家庭動蕩、重大事件的打擊等對患病風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編號:2753858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749
【圖文】:
型(Catatonic Type)、未分化型(Undifferentiated Type)、殘留型(Residual Type)。目前沒有用于精神分裂癥診斷的生理生化測試,診斷主要依據(jù)患者自我描述,親友的描述,對其行為的觀察,精神病史和精神狀態(tài)測試,標準為DSM-IV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Organization)頒布的《國際疾病與相關(guān)健康問題統(tǒng)計分類第十版》(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Tenth Edition,ICD-10)。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率男女基本持平,發(fā)病年齡多在青壯年時期,一生中患病的概率約為1%[2-4]。圖1顯示了2002年世界范圍精神分裂癥每10萬人的傷殘調(diào)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數(shù)據(jù)。DALY衡量總體疾病負擔(Disease Burden),一個單位的DALY等于一年中因此種疾病損失的健康人數(shù)目。從圖中看出,中國屬于發(fā)病率較高的地區(qū)。精神分裂癥易感性主要由遺傳因素決定[5],遺傳率高達70-85%[4]。環(huán)境方面的因素,如生活在城市中、經(jīng)歷貧困、種族歧視、家庭問題、失業(yè)、童年遭受的虐待和磨難也增加精神分裂癥的易感性。
圖 2 2002 年世界范圍雙向情感障礙每 10 萬人 DALYFigure 2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for bipolar disorder per 100,000 inhabitants in 20021.1.3 重度抑郁癥重度抑郁癥(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種以持續(xù)性的伴隨著自卑的情緒低落和對通常感到開心的事物喪失興趣和樂趣為特征的精神疾病;忌现囟纫钟舭Y的病人處于喪失勞動能力的狀態(tài),其家庭生活、工作學習、睡眠、飲食、和整體健康都受到嚴重影響。重度抑郁癥的具體癥狀有很多:感覺生活無意義、不適當?shù)淖载、悔恨感、罪惡感、感覺無助、絕望、自我仇恨,有時還會伴隨失眠、食欲下降、記憶力下降、性欲下降、產(chǎn)生自殺想法,甚至錯覺、幻覺等精神病性癥狀。在美國約有3.4%的重度抑郁癥患者自殺,并有超過60%的自殺者有抑郁癥狀[7]。根據(jù)DSM-IV,重度抑郁癥分為五個亞型:憂郁型抑郁(Melancholic Depression)、非
顯示了 2002 年世界范圍重度抑郁癥每 10 萬人的 DALY 數(shù)據(jù)。從圖中看出,中國雖不是最嚴重的地區(qū),但是情況也不容樂觀。重度抑郁癥的遺傳率較精神分裂癥和雙向情感障礙低一些,為 40%左右[4]。環(huán)境因素,如貧窮、社交隔離、童年時期的虐待、家庭動蕩、重大事件的打擊等對患病風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SHEsis,a powerful software platform for analyses of linkage disequilibrium,haplotype construction,and genetic association at polymorphism loci[J];Cell Research;2005年02期
2 董建軍;趙家軍;李國安;林敏箐;陳淑薇;廖琳;;中國山東與新加坡華人內(nèi)皮一氧化氮基因多態(tài)的比較及與糖尿病腎病的關(guān)系[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7年48期
本文編號:27538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7538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