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危險行為現(xiàn)狀調查及其素質—應激模型探索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669.5;R749.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芹;;“被生活”還要繼續(xù)嗎?[J];中國女性(中文海外版);2010年04期
2 藺秀云;方曉義;趙俊峰;蘭菁;;受艾滋病影響兒童的PTSD表現(xiàn)和影響因素分析[J];心理科學;2009年06期
3 張永雄;;德育及公民教育在香港課程改革中的理念、策略和實踐經驗[J];中國德育;2006年03期
4 支愧云;陳永進;;青少年飲食不合理現(xiàn)象的調查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07年02期
5 戴壽桂;孫中友;祁朝霞;周輝;張仁忠;;江蘇省青少年相關健康危險行為現(xiàn)狀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年09期
6 朱春燕;王家驥;周志衡;李芳健;;廣州市中小學生傷害相關危險行為現(xiàn)況調查[J];中華全科醫(yī)學;2009年10期
7 葛小伍;薛誠;肖輝;吳玲;苗升浩;;徐州市2008與2004年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監(jiān)測結果比較[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年11期
8 唐仲清;劉錦良;;淺析案件事實及其形成[J];法制與社會;2010年12期
9 唐仲清;劉錦良;;案件事實及其形成[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趙國香;荊春霞;楊光;劉思初;馬慧璇;潘煥玉;張睿;張一鳴;韓波;張錚;;青少年危險行為與母親教養(yǎng)方式關系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琳;馬蓉;;乳腺癌抑郁患者生活事件和心理防御方式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乳房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姜紅梅;侯曉華;;NERD患者生活事件、生活質量與癥狀間關系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冊)[C];2007年
3 穆懷利;劉金鳳;;生活事件、個性特征與銀屑病的相關對照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王燕;;農村中學生應對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經濟策論(上)[C];2011年
5 萬承龍;蔡昌群;項銀榮;;生活事件及相關問題對城鄉(xiāng)神經癥的影響[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6 吳新龍;林美華;李長明;張海濤;;生活事件與老年期抑郁癥42例臨床分析[A];第五屆全國老年醫(yī)學進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秦金亮;;學生課堂生活事件記憶的線索提取實驗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劉競;祖思;李占江;馬辛;;早期適應不良圖式,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對首發(fā)抑郁癥患者抑郁癥狀的影響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9 姚林;宋維真;張瑤;于彥英;鄒志光;;心理社會因素在冠心病發(fā)生中作用的初步探討[A];全國冠心病防治及對策研討會論文集[C];1987年
10 趙晨;揚阿麗;方曉義;;生活事件、歸因與夫妻沖突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贛興;共同實施危險行為致人受損責任共擔[N];法制日報;2002年
2 李 冬;共同實施危險行為 致人受損責任共擔[N];河北日報;2002年
3 安寧;加強執(zhí)法權力監(jiān)督[N];無錫日報;2005年
4 薛弓;公安部推廣新區(qū)防控執(zhí)法危險行為經驗[N];無錫日報;2006年
5 云南大理州精神病醫(yī)院 陳燕琳;精神病人危險行為有信號[N];健康報;2008年
6 浙江省舟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何勁松;淺析共同危險行為的法律問題[N];人民法院報;2002年
7 記者 周潔瑩邋倫少斌 王圓媛;壓力空前 不“負”重望[N];廣州日報;2008年
8 記者 劉峰;不戴頭盔、喝酒、抽煙排前三位[N];泰州日報;2006年
9 石艷軍;網絡“艾滋專家”手記[N];健康報;2002年
10 市艾防辦 王復昆;怎樣自我判斷得了艾滋病[N];駐馬店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勇;青少年危險行為的社會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經機制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2 李紅政;陸軍新兵心理狀況與生活事件相關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3 陳君;高中生自殺意念的易感性—應激模型:多時段追蹤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4 劉政疆;精神應激與心律失常發(fā)生機制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張瓊;乳腺增生病肝郁氣滯證心理應激及內分泌的相關性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6 鐘文娟;基于社區(qū)精神衛(wèi)生服務的社區(qū)居民心理預警模型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7 高冬梅;引發(fā)怒情志反應的始發(fā)因素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8 楊娟;高中生冗思對生活事件和抑郁\焦慮癥狀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多時段追蹤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9 李j;身體鍛煉對大學生睡眠質量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郭巍;自愿咨詢檢測對廊坊市男男性行為人群艾滋病相關危險行為影響的隨訪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靜;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應對的中介效應與彈性的調節(jié)效應[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苑光宗;青少年危險行為現(xiàn)狀調查及其素質—應激模型探索[D];蘇州大學;2011年
3 歐穎;駕駛員心理健康及其相關因素的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張文悅;大學生群體抑郁分布及早期干預有效性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李濤;大學生情緒智力及其對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6 熊麗娟;心理因素對婦科惡性腫瘤發(fā)病影響的相關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7 葉剛;青少年危險行為特點研究及其保護/危險因素模型探索[D];蘇州大學;2011年
8 常逢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應對方式、心境對其身心健康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9 田麗麗;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與生活事件、應付方式的相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10 王惠;中學生心理應激發(fā)展性特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6760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676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