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大鼠海馬微管相關蛋白pMAP-2和p-Tau表達的研究
[Abstract]:Aim: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tubulin p MAP-2 and p-Tau in hippocampus of depressed rat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ubulin and depression. Methods: the depression model of rats was established by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 The behavior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model group were detected by sugar water preference test, open field test and Morris water maze, respectively.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hippocampal neurons were observed by Nissl staining. The ra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model group were killed in batches 1, 7, 14 and 28 days after modeling.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MAP-2 and p-Tau in hippocampal tissue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and the localiz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MAP-2 and p-Tau in hippocampal tissue were observ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double labeling. Results: the sugar water preference experiment: the sugar water consumption and the sugar water preference percentage in the mode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and the open field experiment: the total walking distance, central activity time, upright times and modification behavior in the mode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The average escape latency of Morris water maze mode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The expression of p-MAP-2 and p-Tau protein in hippocampus of rats on the 1st day after CUM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began to increase after 7 day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14th day, and was still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28th day. The results of p-MAP-2 and p-Tau immunofluorescence double labeling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p-MAP-2 and pTau in the cytoplasm of some neurons wa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shown that p-MAP-2 and p-Tau have partial co-localization. Conclusion: p-MAP-2 and p-Tau decrease at first and then increase in hippocampus of depression model rats. Therefore, we speculate that the changes of p-MAP-2 and p-Tau protein expression may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microtubules and destroy the homeostasis of cytoskelet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tress depression, thus affecting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hippocampal neurons.
【作者單位】: 河北聯(lián)合大學基礎醫(yī)學院組織胚胎學系;山東萬杰醫(yī)學院醫(yī)學系;河北聯(lián)合大學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201048) 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H2012401009)
【分類號】:R749.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海濤;劉昊;徐愛軍;闞泉;李冉;;氟西汀對抑郁癥大鼠杏仁核磷酸化微管相關蛋白-2表達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年04期
2 魯遠君;余昌胤;;雷公藤多甙對慢性腦低灌注大鼠海馬CA1區(qū)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磷酸化tau蛋白表達的影響[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0年02期
3 王海濤;徐愛軍;闞泉;李冉;;應激性抑郁癥大鼠杏仁核微管相關蛋白表達的實驗研究[J];神經解剖學雜志;2012年02期
4 孟盼;王宇紅;張秀麗;;抑郁癥大腦海馬神經可塑性機制研究進展[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年10期
5 趙子艾;周元國;;Tau蛋白過度磷酸化的致病機制及其在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中的作用[J];生理科學進展;2014年03期
6 張小玲;孫彥;張鑫;黃明剛;雷曉燕;馬現(xiàn)倉;;首發(fā)抑郁癥患者海馬容積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年05期
7 王景方;伊紅麗;袁曉玲;劉力峰;夏章勇;郭存舉;;白藜蘆醇對AD大鼠學習記憶能力和海馬P-tau表達的影響[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昊;王海濤;徐愛軍;陳冬;劉繼剛;闞泉;;抑郁癥模型大鼠海馬神經元自噬變化及其機制[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年04期
2 謝生輝;牛廣明;韓曉東;喬鵬飛;;抑郁癥磁共振腦功能應用研究進展[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3年06期
3 朱玉英;紀榮靜;熊佩黎;隋竹欣;王海濤;;抑郁癥大鼠海馬神經元凋亡率和自噬相關蛋白的改變[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3年06期
4 谷叢欣;肖慶國;范彥蓉;李素水;高惠璞;王彥輝;劉海鳳;;溫膽片聯(lián)合黛力新治療廣泛性焦慮癥[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年03期
5 徐愛軍;劉昊;田艷霞;趙毓芳;闞泉;陳志新;王海濤;;柴胡疏肝散對抑郁癥大鼠行為學和海馬神經元凋亡及自噬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年04期
6 隋竹欣;李珍;劉昊;袁楊;王海濤;;p-Tau蛋白在抑郁癥大鼠海馬組織中的表達[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年02期
7 徐凱;曾科學;林世堅;羅仁瀚;;靳三針對抑郁癥模型大鼠的實驗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4年08期
8 程艷;肖世富;;老年抑郁癥與老年癡呆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4年04期
9 劉志剛;;運動對抑郁癥的影響及干預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4年03期
10 趙春明;張曉杰;董海影;李姍姍;孫玉榮;;β-細辛醚對抑郁模型大鼠行為及海馬MKP-1,MSK-1,CREB和Bcl-2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年1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謝慧臣;加味四逆散對慢性身心應激模型大鼠胃腸結構及功能的影響[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2 徐凱;靳三針治療抑郁癥的臨床和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3 李宏艷;二氧化氮與缺血性腦中風和血管性癡呆的相關性及其分子機制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4 包伍葉;針刺與氟西汀對強迫游泳應激大鼠JNK信號通路影響差異性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5 張小崔;抑郁認知易感者腦結構及靜息態(tài)腦功能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6 嚴小新;顳葉癲癇共阿爾茨海默氏病樣神經病變實驗病理學探討[D];中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喬斌;RABV街毒株感染導致神經細胞骨架及遞質異常相關基因的篩選和驗證[D];吉林大學;2013年
2 曹f:焱;不同灸治手段對抑郁大鼠血清IL-1β、TNF-α及海馬NF-κ B表達影響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3 尹玲桃;糖尿病并發(fā)抑郁癥細胞模型的建立及中藥保護作用[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4 王鴻紅;電刺激耳甲區(qū)治療輕中度抑郁癥的隨機對照試驗[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5 楊建星;有氧運動改善CUMS誘發(fā)抑郁大鼠焦慮樣行為的腦機制[D];天津體育學院;2014年
6 穆曉飛;舒郁膠囊及其主要組分對抑郁癥模型大鼠中樞系統(tǒng)ERK-CREB-BDNF的影響[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宇;徐堅民;馮敢生;吳明祥;孫國平;李瑩;龔靜山;饒梓彬;陳文嬌;;腦梗死后抑郁癥患者海馬及杏仁核體積的MRI研究[J];放射學實踐;2009年06期
2 王兵華;曾德志;商秀珍;;文拉法辛治療抑郁癥100例患者的臨床分析[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8期
3 林藝;李玲;蔡韶濱;;圍絕經期抑郁癥婦女性激素水平的變化[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8期
4 趙幸福,徐一峰;生活事件與抑郁癥[J];上海精神醫(yī)學;1995年03期
5 史福平;王珊;張國華;;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在腦血管病中的研究進展[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6年03期
6 李建軍;李柱一;李宏增;林宏;;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對腦淀粉樣蛋白生成的影響[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7年02期
7 張艷;王玉紅;賈丹輝;劉紅;戚敏;李永軍;;雷公藤多甙對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大鼠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6年04期
8 蔡標;申國明;汪遠金;劉向國;;大豆異黃酮對AD大鼠海馬Apo-E4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9 李昌琪,劉丹,盧大華,羅學港,鞠躬;BDNF對體外培養(yǎng)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經元內突觸素Ⅰ與突觸囊泡素表達的影響[J];神經解剖學雜志;2005年04期
10 王海濤;呂翠平;趙毓芳;魏靜波;闞泉;高俊玲;;抑郁模型大鼠杏仁核神經元凋亡及Bax/Bcl-2的變化[J];神經解剖學雜志;201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志梅;梁玉;劉皓;陳祖培;;碘過量對成年大鼠海馬膠質原纖維酸性蛋白的影響[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07年02期
2 邵建林;梁榮畢;王雁;劉曼;衡新華;羅用宇;;七氟烷保護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海馬機制的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2008年09期
3 邵淑紅;李尊嶺;潘芳;;差異性應激對青、老年大鼠海馬HSP70 mRNA表達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年02期
4 王順旺;徐平;劉海軍;陳群;劉艷芳;張麗;龔其海;李彬;;反式白藜蘆醇對Aβ_(25-35)致癡大鼠海馬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表達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0年18期
5 王國明;朱建忠;陳俊榮;李積勝;張戟風;周紅軍;;牛磺酸鋅對慢性氟接觸大鼠海馬的保護性研究[J];工業(yè)衛(wèi)生與職業(yè)病;2012年03期
6 秦文熠;羅勇;余超;;電針對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馬內白介素-1β及轉錄核因子κB抑制蛋白激酶的影響[J];針刺研究;2013年04期
7 朱蕙霞,陳蓉,金國華,秦建兵,田美玲;非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在大鼠海馬組織蛋白分離中的應用[J];南通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8 譚吉林,李國輝,陳惠,劉杏琴,孫立,鄭士富;復聰靈片對擬血管性癡呆大鼠海馬區(qū)體視學參數(shù)的影響[J];中藥材;2004年01期
9 怡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對大鼠海馬過度釋放谷氨酸的抑制作用[J];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2005年05期
10 胡志梅;梁玉;劉皓;陳祖培;;碘過量對成年大鼠海馬膠質原纖維酸性蛋白影響的實驗研究[J];河北醫(yī)學;2006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史艷紅;徐平;宋凱英;潘成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大鼠海馬損害及其機制的研究[A];貴州省第六屆中西醫(yī)結合神經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3年
2 王良;董大翠;蔡秋云;朱長庚;;谷氨酸鈉致癇大鼠海馬mGluR5的表達變化[A];解剖學雜志——中國解剖學會2002年年會文摘匯編[C];2002年
3 李茂進;謝林;胡俊峰;李國珍;;天麻對鉛所致大鼠海馬損害的拮抗作用[A];山東預防醫(yī)學會首屆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03年
4 雍政;顏玲娣;周培嵐;高翔;宮澤輝;;噻吩諾啡對大鼠海馬區(qū)突觸可塑性的影響[A];第十五屆中國神經精神藥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12年
5 常曉慧;戰(zhàn)麗彬;白長川;吳美娟;馮召嵐;;組分中藥金智達膠囊對2型糖尿病大鼠海馬認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相關機制的研究[A];2011全國老年癡呆與衰老相關疾病學術會議第三屆山東省神經內科醫(yī)師(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11年
6 戴薇薇;金國琴;張學禮;趙偉康;;左舊丸、右舊丸對老年大鼠海馬、杏仁核氨基酸類神經遞質含量變化的影響[A];第七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虛證與老年病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3年
7 史艷紅;徐平;宋凱英;潘成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大鼠海馬損害機制及其與低氧的相關性[A];貴州省第六屆中西醫(yī)結合神經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3年
8 馮榮芳;馮亞青;郭振華;邢邯英;李淑琴;;膠質纖維酸性蛋白在老年癡呆大鼠海馬中的表達[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老年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9 劉瓊;朱海燕;俞瑾;米文麗;毛應啟梁;王彥青;吳根誠;;大鼠海馬膠質細胞在抑郁癥及電針抗抑郁模型治療中的作用研究[A];第九屆全國針刺麻醉針刺鎮(zhèn)痛及針刺調整效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陳琛;朱文榮;耿德勤;;氟西汀+電針治療對抑郁模型大鼠海馬神經元凋亡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精神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電針能激活老年癡呆大鼠海馬蛋白激酶信號通路[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段開明;異氟烷對成齡和老齡大鼠海馬蛋白質組影響的差異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2 周爽;電針對高血壓性腦出血大鼠海馬信號轉導機制的影響[D];湖北中醫(yī)學院;2003年
3 杜會枝;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和金屬離子對大鼠海馬細胞膜離子通道的作用研究[D];山西大學;2006年
4 劉瓊;針刺治療實驗性抑郁癥時成年大鼠海馬神經發(fā)生的變化[D];復旦大學;2008年
5 楊惠云;老年性癡呆大鼠海馬突觸體的蛋白質組學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羅松;電針對老年癡呆大鼠海馬神經元突觸形態(tài)可塑性的影響機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7 劉雨星;電針對老年性癡呆大鼠海馬組織信號轉導介質的調節(jié)作用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8 鮑娟;GGA誘導AD大鼠海馬HSP70表達及其抗細胞凋亡機制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9 姜碩;電針修復慢性應激致抑郁大鼠海馬星形膠質細胞損傷的機理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10 湯慧芹;甲狀腺激素對海馬內源性生長激素及其受體的調節(jié)[D];武漢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鄒艷萍;歸脾湯對抑郁模型大鼠海馬形態(tài)學及皮質醇水平的影響[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2 董海影;柴胡疏肝散對抑郁模型大鼠海馬乙酰膽堿代謝的影響[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3 賈慧娟;不同游泳運動對大鼠海馬cAMP影響的實驗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4 金鎮(zhèn)國;電針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馬區(qū)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表達的影響[D];湖北中醫(yī)學院;2005年
5 韓玉霞;絞股藍皂苷對谷氨酸所致大鼠海馬組織損傷的保護作用[D];山東大學;2008年
6 趙衍;氧化苦參堿對青霉素致癇大鼠海馬組織ERK信號轉導通路的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蒯建科;麻醉藥對新生大鼠海馬谷氨酸受體及轉運體表達和認知功能的影響[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8 敬開權;慢性不可預知溫和應激對大鼠海馬自噬作用和HMGB1/TLR4通路的影響[D];南華大學;2013年
9 劉國軍;NF-κB信號通路中炎癥因子在慢性致癇大鼠海馬的表達及PDTC干預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10 謝鑫;慢性鋁暴露對大鼠海馬LTP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015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50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