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高中生抑郁癥狀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感恩的中介作用

發(fā)布時間:2018-10-20 09:59
【摘要】:目的:探討感恩在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高中生抑郁癥狀之間的中介作用。方法:選取汶川地震后18個月都江堰地區(qū)1087名高中生幸存者,采用兒童抑郁障礙自評量表、父母教養(yǎng)方式量表、青少年感恩量表進行施測。結(jié)果:高中生抑郁癥狀檢出率為32.4%;感恩在父母冷漠、自主性的教養(yǎng)方式與抑郁癥狀之間存在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分別為25.4%和37.0%;感恩在父母過度保護的教養(yǎng)方式與抑郁癥狀之間存在完全中介效應。結(jié)論:父母對孩子較少的冷漠和較多的自主性有利于培養(yǎng)青少年的感恩,感恩對震后抑郁癥狀具有保護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gratitud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rearing style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1087 survivor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Dujiangyan area were selected 18 months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Self-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ve disorder, parental rearing style scale and gratitude scale for teenagers were us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depress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32.4. Gratitude had some mediating effects between parental apathy, autonomous rearing styl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The proportion of intermediary effect to total effect was 25.4% and 37.0% respectively, and gratitude had a complete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parental overprotective rearing style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Conclusion: parents' less apathy to their children and more autonomy are helpful to cultivate their gratitude. Gratitude has protective effect on post-earthquake depression.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應用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家系、表觀遺傳及神經(jīng)影像研究”(31271096)
【分類號】:R749.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喻文德;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J];當代青年研究;2005年08期

2 鄭日昌;;不可忽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人民教育;1993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喻承甫;潘怡君;;深圳市小學生感恩傾向及其與學業(yè)成就、問題行為的關系[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1年09期

2 王永芝;于洪軍;;責任意識教育:增強大學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徑[J];前沿;2006年07期

3 李建;陳永艷;;抑郁傾向的生理影響因素研究[J];青春歲月;2012年04期

4 何榮國;武欽學;田華;鄔運學;伍紹國;成友軍;楊曉梅;莊碧嘉;羅綺群;;社區(qū)綜合性心理行為干預對學齡兒童特應性皮炎療效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9年15期

5 王婧;郭佳;何國平;;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測評工具的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年07期

6 蘇小坤;;淺析當代大學生感恩行為的缺失及培養(yǎng)[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7 李術(shù)紅;董廣芝;郝大勇;;當代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歸因分析[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9年01期

8 謝光金;崔建愛;;兒童焦慮障礙影響因素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11年Z1期

9 繆勝龍;;國內(nèi)關于心理彈性研究取向的綜述[J];社會心理科學;2012年05期

10 王成艷;;大學生感恩意識在公共生活中的培養(yǎng)[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阮健;楊華彬;湯艷清;何曉玲;;放松訓練對哮喘患兒臨床癥狀和肺功能的影響[A];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雜志社臨床心身疾病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張文武;王曉笳;胡珍玉;;寧波市民工子弟學校學生情緒問題調(diào)查及相關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老年精神障礙學組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3 裴改改;郭文匯;;特戰(zhàn)隊員前瞻性人格與情緒耗竭:成就動機的中介作用[A];第七屆全國心理衛(wèi)生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14年

4 秦娟;;青少年抑郁癥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A];2014年河南省精神科護理危機管理與溝通技巧培訓班論文集[C];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劉斌志;;汶川地震災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綜述[J];青年探索;2011年02期

2 劉賢臣,劉連啟,楊杰,柴福勛,王愛禎,孫良民,趙貴芳,馬登岱;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編制與信度效度測試[J];山東精神醫(yī)學;1997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倩倩;劉丹;杜宇;;父母教養(yǎng)方式、依戀和大學生抑郁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年09期

2 紀凌開;劉華山;;大學生強迫傾向與外向人格、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年03期

3 盧桂珍,李曉芳;零陵衛(wèi)校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調(diào)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0年05期

4 李彥章;父母教養(yǎng)方式影響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年02期

5 周廣強,鄭培軍;某軍校優(yōu)秀學員與問題學員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年03期

6 李國華,李艷祥,王玉霞,邢淑芳,柳寶祥,寇雙,武樹明,崔其福;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子女人格、自尊的相關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3年04期

7 嵇宇虹,王玲鳳;小學生行為問題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4年02期

8 宋紅梅,沈家宏,李保務,向秀珠;大學生雙親受教育程度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關系的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4年09期

9 王春莉,廖鳳林;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高中生抑郁情緒的相關性[J];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20期

10 韓娟,吳漢榮,余毅震,楊森焙;醫(yī)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自尊的相關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靜;韋磐石;;小學生拖延行為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孫華平;程學超;張萌;;電視暴力、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兒童攻擊性關系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3 楊小平;周霞;路金聲;;重點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李志楠;鄒曉燕;;8~16歲兒童行為自主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春莉;廖鳳林;;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高中生抑郁情緒的相關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小靜;;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青少年焦慮癥的影響[A];精神科護理新進展培訓班及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盛明明;;大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和諧與孤獨感關系分析[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8 汪小琴;許愛珠;張建燦;汪小霞;;農(nóng)村貧困女童人格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A];第七屆全國心理衛(wèi)生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14年

9 吳超;杜凌陽;傅正闖;;社交恐懼癥患者的16PF測試及父母教養(yǎng)方式調(diào)查分析[A];2009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學術(shù)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潘玉進;金笑笑;楊青影;;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孤獨感的調(diào)查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劉文;論兒童氣質(zhì)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互作用[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2 章關春;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需社會、家庭共助[N];健康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俞蓉蓉;反社會型人格特質(zhì)的結(jié)構(gòu)及其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D];浙江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建軍;延吉市小學生欺負行為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2 盧慧;高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應對方式與內(nèi)隱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娜;大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適應性和孤獨感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段天宇;大學生性格優(yōu)勢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龔藝華;父母教養(yǎng)方式問卷的初步編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公桂蘭;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幼兒焦慮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謝燕婷;澳門初中一學生學業(yè)成績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關系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安欣;大連市中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調(diào)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9 林金國;福建省高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艷琴;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中小學生學習主觀幸福感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

本文編號:228280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28280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2905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