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改良電抽搐治療對不同年齡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rug therapy and 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on therapy (MECT) on psychotic symptom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Methods 104 in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age: low age group (18 ~ 26 years old) and high age group (39 ~ 46 years old). The two group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simple drug group and MECT group.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 score and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 were evaluated before treatment and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fter 3 weeks of treatment, the decrease score of PANSS in the low age group with MEC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01), and after 3 weeks and 6 weeks of treatment, the PANSS minus score of the MECT group in the high ag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at in the MEC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3 weeks and 6 weeks of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1). In the WCST test after 3 weeks of treatment, the number of complete responses, correct responses and the number of complete classification in the low age group with MEC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ingle drug group, and the number of persistent errors in the older group with MEC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ingle drug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MECT can improve psychotic symptom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臺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精神科;上海市虹口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學BIO-X附屬長寧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精神衛(wèi)生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201057)~~
【分類號】:R749.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張立勇,陳云芳;抗精神病藥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5年01期
2 張文順;吳東輝;高北陵;郭金宏;劉奮;劉哲寧;;發(fā)作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執(zhí)行功能及注意功能的對照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09年05期
3 錢衛(wèi)娟;范儉雄;周群;高曉寧;;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對認知功能的影響[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09年02期
4 趙靖平,楊德森;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的研究進展[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8年01期
5 楊淼;蔣慶飛;朱躍華;呂迪春;;無抽搐電休克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癥狀和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胥鳳霞;蘭光華;陳正水;;住院精神分裂癥病人一級親屬認知功能研究[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2 汪波;劉智;付以蓉;寧潔;邱繼紅;周建初;;精神分裂癥綜合治療的臨床及認知功能評估[J];重慶醫(yī)學;2009年07期
3 杜文佳,余金龍,鄭洪波,鐘瀟琦,馬崔;氯丙嗪、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療對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的影響[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3年16期
4 毛希祥;潘潤德;;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的評價和治療[J];華夏醫(yī)學;2006年04期
5 趙彩榮;汪凱;;精神分裂癥患者眼區(qū)情緒認知障礙的對照研究[J];安徽醫(yī)學;2013年08期
6 奈效禎;史麗;宋春聯(lián);趙紹鋒;;阿立哌唑與氯丙嗪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年05期
7 李六一;穆俊林;魏愛環(huán);魏延麗;;奎的平和氯氮平對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影響的對照研究[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6年06期
8 蔡廣超;李朝暉;;農娛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恢復作用[J];華西醫(yī)學;2010年05期
9 劉曉軍;;奧氮平與氟哌啶醇對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影響的對照研究[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1年13期
10 沈均,陶榮芬;50例初發(fā)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對照研究[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李瑩;曹紅軍;;利培酮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對認知功能影響的觀察[A];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雜志社臨床心身疾病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韋慧蓮;;住院精神病人康復期健康教育效果評價[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七屆精神疾病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2年
3 邵翠萍;;康復強化訓練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能力退縮的影響[A];第三屆浙江中西部科技論壇論文集(第八卷 護理分卷)[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仇瑤琴;事件相關電位P300在精神分裂癥中的診斷價值[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2 樊凌;針灸治療抑郁癥的文獻評價和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劉登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郭素芹;兒童精神分裂癥與神經發(fā)育異常關系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5 國效峰;精神分裂癥一年結局研究:心理社會干預的作用及不同抗精神病藥比較[D];中南大學;2007年
6 李文君;精神分裂癥候選基因的遺傳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韓宏志;HDACs基因家族基因多態(tài)性與精神分裂癥的關聯(lián)性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8 陳麗萍;晚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神經認知和神經影像學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9 惠李;精神分裂癥候選基因、臨床癥狀及認知功能的相關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明;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損害的特點及干預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李雪峰;銀杏葉提取物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療效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11年
3 林世澤;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記憶損害[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羅健;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人血漿中茴拉西坦活性代謝產物ABA及其在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的應用[D];中南大學;2010年
5 胥鳳霞;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與生活質量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6 劉崢嶸;利培酮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損害的影響[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2年
7 鄧偉;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及一級親屬認知功能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3年
8 王文菁;精神分裂癥精神癥狀、認知和海馬、前額葉~1HMRS的關系[D];昆明醫(yī)學院;2003年
9 姜紅燕;精神分裂癥與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基因多態(tài)性的關聯(lián)性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04年
10 馬良;電針百會、神庭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孫錄;徐秀梅;黃海鋒;黃彩英;石立斌;;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年08期
2 潘能榮,楊小男,張承安,梅其一;電休克治療對抑郁癥的療效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5年02期
3 薛志強;張少平;汪作為;陳銀娣;;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對記憶及抽象思維的影響[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7年01期
4 張毅;陳美娟;徐斐康;沈輝;錢竹書;王佩青;陸崢;;抗精神病藥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0年01期
5 朱春燕,汪凱,Lee TMC;執(zhí)行功能與精神分裂癥[J];心理科學進展;2004年05期
6 楊道良;陳玄玄;黃佩蓉;張酈;季衛(wèi)東;周國權;;無抽搐電休克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癥狀和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年29期
7 安寶富;李晏;王長虹;;首發(fā)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患者執(zhí)行功能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幗芳,昂秋青;門診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病人治療情況的調查[J];上海精神醫(yī)學;1999年03期
2 郭素芹,呂路線,李強,成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缺陷與社會支持的對照比較[J];中國臨床康復;2003年15期
3 安寶富,張明廉,成俊祥;首發(fā)精神分裂癥記憶損害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5年01期
4 黃英民;溫益雄;潘鋒;;阿立哌唑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35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6年17期
5 張立武;;齊拉西酮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35例臨床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8年23期
6 戴偉華;;齊拉西酮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24例臨床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7 孟鳳華;李國蘭;冷樹東;;鹽酸哌羅匹隆片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30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0年09期
8 伍光輝;潘天偉;覃艷惠;;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親屬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11期
9 馬俊;胡斌;陳憲生;徐水泉;郭中孟;;探索性眼球運動(EEM)在首發(fā)精神分裂癥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電生理學雜志;2010年03期
10 李香蘭;郭成章;;心理行為干預對39例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療效的對比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緒娜;朱峰;;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處理速度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王政;薛志敏;楊波;李麗;易文英;王鵬;劉暢;吳國偉;張妍延;王汨;Robert Rosenheck;劉哲寧;;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病程慢性化相關因素的探討[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魏賢玉;朱藹;沈青峰;;首發(fā)精神分裂癥前4周住院治療減分率與復發(fā)關系初步調查[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龐禮娟;宋學勤;呂路線;趙靖平;李幼輝;李雪;高金松;;在校學生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特征及療效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孫富根;;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女性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及社會功能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6 郭雅明;王學軍;高丙路;張璣;李曉紅;楊小娥;葛雪芹;李文超;;電針百會印堂配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臨床觀察[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精神疾病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7 童永勝;李可進;李獻云;吳承京;梁紅;;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癥狀9年隨訪[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8 韓雪;于欣;楊磊;程章;原巖波;張濤;;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記憶功能對社會功能結局的預測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9 陳松;楊甫德;譚云龍;王志仁;王sユ,
本文編號:21843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184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