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虐待發(fā)生率的Meta分析
本文選題:虐待 + Meta分析; 參考:《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年09期
【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評價中國兒童虐待發(fā)生率,為減少兒童受虐提供參考依據。方法采用系統(tǒng)檢索相關期刊論文(CNKI)、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和萬方數據資源1989—2013年發(fā)表的有關兒童受虐率的文章,用R軟件采用率值合并法進行分析。結果符合入選標準的文獻共10篇,涉及受虐監(jiān)測樣本量11 077人,其中發(fā)生受虐5 895人,隨機效應模型顯示兒童受虐率為54%(95%CI=42%~67%)。異質性分析顯示I2=99.5%,Tau-squared=0.038 8,P0.01。結論兒童受虐在我國一定程度上存在,需予以關注。應進一步提高對兒童受虐的識別,確保兒童健康成長。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cidence of child abuse in China by Meta analysis,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ducing child abuse. Methods a systematic retrieval of Chinese journal full text database (CNKI), the full text database of VP Chinese sci-tech periodicals and Wanfang Data resources published in 1989 to 2013 were adopted, and the rate combination method was used by R software. The results were 10 articl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 of admission, involving a total of 11077 abused monitoring samples, of which 5895 were masochistic, and the random effect model showed that the child abuse rate was 54% (95%CI=42%~67%). Heterogene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I2=99.5%, Tau-squared=0.038 8, P0.01. nodding of child abuse existed in China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needed to be closed. Note: we should further enhance the identification of child abuse and ensur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作者單位】: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精神科;
【基金】:河南省科技廳資助項目(122102310201) 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重點資助項目(13A190867)
【分類號】:R749.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鳳爾翠,陶芳標,張洪波,王德斌,楊善發(fā),蘇普玉;農村兒童責打的頻度和強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3年06期
2 蘇小路;;兒童軀體虐待在家庭中的現況和預防[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年10期
3 趙丹;李麗萍;;某醫(yī)科院校485名大學生兒童期虐待經歷的調查[J];疾病控制雜志;2006年02期
4 陶芳標,張洪波,王德斌,楊善發(fā),蘇普玉,鳳爾翠,許韶君,許娟,張麗英;社會文化因素對安徽省農村兒童體罰行為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4年03期
5 楊子尼;兒童虐待與忽視問題的國際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婦幼保健分冊;2003年03期
6 楊林勝,趙淑英,尹遜強,黃濤;家庭中兒童軀體虐待及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4年02期
7 陳晶琦;391名大學生兒童期軀體情感虐待經歷及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校醫(yī);2005年04期
8 孟慶躍;劉興柱;張輝;;兒童軀體虐待的公眾定義研究[J];中國社會醫(yī)學;1994年01期
9 孟慶躍;王健;黃思桂;劉興柱;;虐兒方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醫(yī)學;1994年01期
10 靜進;兒童虐待問題不可忽視[J];中華兒科雜志;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磊;;高校學生危機事件創(chuàng)傷的易感因素分析[J];安順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2 梁玉華;;大學師生教育沖突行為成因及調解策略[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3期
3 蔡曉軍;;對蒙漢大學生童年虐待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10期
4 嚴琴琴;焦文燕;藺婧;焦富勇;;兒童期軀體情感虐待經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9年08期
5 周成超;宋曉飛;王建新;孫輝;王興洲;張希玉;馬宏峰;姜少敏;徐凌忠;;威海市居民兒童虐待態(tài)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年03期
6 喬俠;李先賓;喬靜;李云;張開紅;;290名青少年童年期受虐待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年01期
7 程培霞;曹楓林;陳倩倩;劉佳佳;李玉麗;孔箴;董方虹;;青少年侵害的發(fā)生現狀及影響因素[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年06期
8 肖晚晴;陳晶琦;;560名幼兒家長對子女軀體暴力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年03期
9 崔乃雪;曹楓林;李玉麗;;農村青少年逆境發(fā)生情況及其與情緒行為問題的關系[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年05期
10 蘇小路;;兒童軀體虐待在家庭中的現況和預防[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胡滌菲;金雷;王立軍;;兒童受暴力侵害狀況及對策研究——基于浙江省336名中專學生兒童期虐待經歷的研究[A];秩序與進步:中國社會變遷與浙江發(fā)展經驗——浙江省社會學學會2006年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薛新婭;陳國慶;苗楠;;論兒童虐待的成因與對策[A];道路 創(chuàng)新 發(fā)展——陜西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2009)學術年會暨陜西省社會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社會保障與就業(yè)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江文慶;杜亞松;;家庭暴力環(huán)境:兒童虐待的形式[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從恩朝;兒童期性侵犯與女性抑郁癥的風險關聯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楊世昌;兒童受虐量表、兒童被忽視量表的編制及信度效度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3 肖琴;安徽省醫(yī)學生兒童期不良經歷與相關風險行為的關聯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劉宓凝;西部農村家庭兒童人力資本投資及保障機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5 向秀英;中小學學生心理虐待及受虐學生心理健康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6 潘辰;兒童心理虐待量表修訂及流行病學調查[D];中南大學;2010年
7 管冰清;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的心理虐待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8 袁秀洪;對立違抗性障礙患兒的心理虐待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年晶;兒童忽視與社會行為、同伴接納性的關系[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胡s,
本文編號:17966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1796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