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團體認知行為治療應用于老年抑郁癥初探

發(fā)布時間:2018-04-23 19:50

  本文選題:老年抑郁癥 + 團體認知行為治療; 參考:《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年01期


【摘要】:目的·探討團體認知行為治療(GCBT)應用于老年抑郁癥患者的療效,以及適應人群的特征。方法·37例患者進入研究。GCBT分為3個部分,每部分4次治療,每周治療1次。完成1個療程需12周,共12次治療。在入組前和治療12周末使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項)、Hamilton焦慮量表(HAMA)、抑郁自評量表(GDS)進行評估。同時比較治療完成組和脫落組的人口學及臨床特征。結果·完成12次GCBT的患者20例。12周末完成治療組HAMD、HAMA、GDS評分顯著低于基線評分;時完成治療組(20例)與脫落組(17例)在年齡、性別、工作類別、疾病嚴重程度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完成治療組的受教育程度高于脫落組。結論·GCBT治療老年抑郁癥患者療效較好;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老年患者更適合作為GCBT治療對象。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GCB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adaptation. Methods Thirty-seven patients with GCBT were divided into 3 parts, 4 times per part and once a week. It takes 12 weeks to complete a course of treatment. Before and 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was used to evaluate 17 items of Hamd and Hamilton anxiety scale and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GDS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complet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shedding group. Results at the end of 12 weeks, the Hamd score of 20 patients with 12 GCB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baselin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sex, type of work and severity of disease between treatment group (n = 20) and shedding group (n = 17), but the education level of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GCBT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depression, and the elderly with certain education level a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GCBT.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精神衛(wèi)生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671402)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醫(yī)學引導項目(15411961400) 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院課題(08-26)~~
【分類號】:R749.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周升寶;趙繼舒;孫曉丹;秦巍;張峰;;艾司西酞普蘭合并認知行為治療在老年抑郁癥治療中的作用[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3年05期

2 宗寶玉;熊紅芳;李占江;;老年抑郁癥患者的非理性信念和應對方式[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席海龍;黃國哲;;單用帕羅西汀與西酞普蘭聯(lián)合哌甲酯治療老年抑郁癥的對比研究[J];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16年05期

2 孟琳琳;;慢性精神病患者的院內(nèi)康復效果的臨床價值探討[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年30期

3 羅金流;;舒肝解郁膠囊聯(lián)合文拉法辛治療老年抑郁癥的臨床研究新進展[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年91期

4 佟鈣玉;戴立磊;鄒韶紅;;新疆地區(qū)有自殺意念的青中年與老年抑郁癥患者臨床癥狀比較[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16年05期

5 趙明明;張秀偉;陸關珍;仲艷;方婷;;非理性信念的理論及其相關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6年20期

6 弓學敏;孫麗麗;喬宇;王長虹;;邢臺山區(qū)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病情況及其與人格特征和應對方式的相關性[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6年10期

7 包穎;;焦慮癥采用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的臨床體會[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年48期

8 馬芳;巫建菊;;抑郁癥患者應對方式與自動思維相關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6年01期

9 王飛;熊震;;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5年36期

10 張亞薇;高紅艷;;延續(xù)性護理對出院老年抑郁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年2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陳,;李華芳;況偉宏;趙靖平;謝世平;陶明;譚慶榮;顧牛范;;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J];上海精神醫(yī)學;2010年05期

2 顧曉瑛;梅剛;陸蓉;;西酞普蘭與馬普替林治療老年抑郁癥的對照研究[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09年04期

3 趙麗俊;張衛(wèi)東;李古忠;;抑郁障礙患者非理性信念特征及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年04期

4 夏仲;程萬良;宋傳福;;老年與非老年抑郁癥的臨床特征差異[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9年04期

5 王俊成;馮雪影;王國強;;老年抑郁癥患者社會支持與應對方式特點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08年01期

6 楊清艷;李占江;姜長青;徐子燕;;非理性信念量表的初步編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年06期

7 司天梅;舒良;;關于新抗抑郁藥艾司西酞普蘭[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7年01期

8 解亞寧;簡易應對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玉卿,臺勇,張德兵,張素娟;氟西汀治療老年抑郁癥對照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0年02期

2 李敏;老年抑郁癥7例分析[J];現(xiàn)代康復;2000年04期

3 張成輝;老年抑郁癥3例臨床報告[J];解放軍保健醫(yī)學雜志;2000年01期

4 翟書濤;前言——老年抑郁癥的防治[J];實用老年醫(yī)學;2001年01期

5 吳瑞枝;老年抑郁癥病因及臨床表現(xiàn)[J];實用老年醫(yī)學;2001年01期

6 王世忠,楊向東,朱秀琳;老年抑郁癥及相關問題[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1年09期

7 郄小明,姚升;老年抑郁癥的特點及治療[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2年06期

8 邢紅英,楊允,陳曉紅,李金月;老年抑郁癥致病的多因素分析[J];解放軍保健醫(yī)學雜志;2002年02期

9 青兒;老年抑郁癥患者未得到應有的治療[J];國外社會科學;2002年05期

10 宋文英,陳鳳玲,童慧;老年癡呆與老年抑郁癥的臨床探討[J];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和勤;謝珊珊;錢建軍;;家庭支持系統(tǒng)對老年抑郁癥康復作用[A];2009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張國璽;;老年抑郁癥的養(yǎng)生康復療法[A];第三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養(yǎng)生學與康復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楊伯泉;金國健;來紅;姚雪強;;老年與非老年抑郁癥臨床對照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趙芝;王桂玲;;淺析老年抑郁癥關注老年建康[A];2007河南省精神衛(wèi)生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7年

5 李倩華;;關注老年抑郁癥[A];全國精神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6 吳愷;;老年抑郁癥[A];第四屆貴州省醫(yī)學會老年分會學術會議暨首屆老年病新進展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王玉玲;;老年抑郁癥患者康復臨床探討[A];精神科護理新進展培訓班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石玲t(yī) ;;老年抑郁癥患者的護理[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全國神經(jīng)內(nèi)、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9 趙秀荷;賈守梅;李萍;;老年抑郁癥患者的社會支持滿意度調(diào)查與對策分析[A];全國精神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10 ;老年抑郁癥治療專家指南[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洪宇宙;識別老年抑郁癥[N];中國老年報;2004年

2 云南大理州第二人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陳福新;如何調(diào)適老年抑郁癥[N];保健時報;2010年

3 邱吉芬;如何護理老年抑郁癥[N];中國老年報;2005年

4 王 志;警惕老年抑郁癥[N];楚雄日報(漢);2005年

5 首都師范大學 武連江;老年抑郁癥的自我療法[N];健康報;2003年

6 李銘遠;不可忽視的老年抑郁癥[N];深圳商報;2000年

7 記者 秦軍 通訊員 胡玲 韓芳;老年抑郁癥不容忽視[N];浙江日報;2001年

8 江畔柳;抑郁癥老人呼喚關愛[N];大眾衛(wèi)生報;2006年

9 杜恩;關注老年抑郁癥[N];家庭醫(yī)生報;2007年

10 李燕燕;正確認識和防治老年抑郁癥[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馮蕾;社區(qū)維吾爾族老年抑郁癥現(xiàn)況調(diào)查及危險因素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陳晉東;老年抑郁癥的臨床及神經(jīng)影像學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3 薛麗飛;老年抑郁癥證候與中醫(yī)體質(zhì)相關性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慧;上海市社區(qū)老年抑郁癥現(xiàn)患及影響因素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2 王雪峰;老年抑郁癥相關因素的調(diào)查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3 馬歲歲;安徽省某農(nóng)村社區(qū)老年抑郁癥發(fā)病率、影響因素及相關政策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6年

4 崔健;老年抑郁癥患者抑郁發(fā)作與甲狀腺激素相關性臨床研究[D];青島大學;2015年

5 潘欣欣;社區(qū)漢族老年抑郁癥現(xiàn)患情況及相關因素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6年

6 方春楊;劉玉潔教授治療輕中度老年抑郁癥臨證經(jīng)驗研究[D];華北理工大學;2016年

7 房俊芳;BOLD及VBM在老年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研究[D];濱州醫(yī)學院;2015年

8 張柯;安徽省某城鄉(xiāng)社區(qū)老年抑郁癥影響因素及相關政策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年

9 徐曉超;合肥市城市社區(qū)老年抑郁癥衛(wèi)生服務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3年

10 周成超;安徽省某農(nóng)村社區(qū)老年抑郁癥衛(wèi)生服務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4年

,

本文編號:179336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179336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98b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