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神經癥患者不良情緒的表達特點及矯正方法
本文選題:神經癥 + 不良情緒的表達; 參考:《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年14期
【摘要】:正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齡化問題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增進和提高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是應對老齡化挑戰(zhàn)的重要內容,尤其是一些中老年神經癥患者,由于他們的多愁善感、焦慮不安、古板、嚴肅、悲觀、保守及孤僻等特征使他們不能及時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導致疾病復發(fā)。因此,針對這些中老年人的特點,制訂了一套比較適合中老年神經癥患者不良情緒表達及矯正的方法,對中老年神經癥患者進行宣教和場景練習,為增進老年神經癥患者身心健康提供科學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ed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n China,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Improving and improv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allenge of aging, especially for som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neurotic patients, because of their feeling of sadness, anxiety, stern, pessimistic and conservativ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solation make them unable to release their bad emotions in time and cause the disease to recur.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a set of methods suitable for the expression and correction of bad mood in the middle and old age neurosis patients is formulated, and the education and scene practice of the middle-aged and old neurotic patients are put into pract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lderly neurosis. Providing science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作者單位】: 河北省第六人民醫(yī)院;保定市中心血站;保定市兒童醫(yī)院;天津醫(yī)科大學;
【分類號】:R749.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芳傳,王春芳,蔡則環(huán),束浜;抑郁自評量表(SDS)在神經癥患者中的作用[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86年05期
2 劉志中;孫士廣;孟東升;葉綠;;神經癥性別差異的臨床研究[J];華西醫(yī)學;1992年01期
3 盧自祥;;神經癥和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關懷度比較[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5年12期
4 張香云 ,劉卉蘭 ,儲耀輝 ,王玉 ,朱世輝;神經癥患者的社會支持和應付方式調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年06期
5 張介杰;;遺傳素質和精神刺激在神經官能癥病因中的作用[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81年04期
6 吳彩云;趙介城;;神經癥患者MMPI測查資料分析——Ⅱ.各類神經癥的模式特點[J];上海精神醫(yī)學;1991年03期
7 周華琳;;45例神經癥患者與正常人個性差異研究[J];山東精神醫(yī)學;1992年02期
8 陳忠;李憲偉;;應用DSMD檢查神經癥病人的體會[J];山東精神醫(yī)學;1993年02期
9 王翠華,查智群;森田療法對門診神經癥患者價值系統(tǒng)影響及療效探討[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1年04期
10 張仁川;;神經癥患者85例臨床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199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鴻春;崔保剛;;神經癥患者就醫(yī)情況調查[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2 郭克鋒;關菊香;朱銀星;;醫(yī)患攜手,關注心理健康,重塑健康人生——神經癥患者MMPI-B測試結果分析[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3 沈逸明;;社區(qū)中神經癥患者的求醫(yī)行為[A];中國首屆心理咨詢師大會暨心理危機干預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吳德華;謝曙光;;神經癥患者出院前后格式塔對照研究[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5 鄭華;;疑病性神經癥患者MMPI測試結果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6 朱熊兆;姚樹橋;蟻金瑤;;神經癥患者述情障礙及其特征的調查研究[A];2004醫(yī)學心理、軍事心理、康復心理、醫(yī)學心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7 董效信;孫景太;;音樂電治療神經癥遠期療效觀察[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四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6年
8 王玉;朱世輝;張香云;劉卉蘭;;神經癥患者的社會支持應付方式與癥狀自評對比研究[A];二零零四年度全國精神病專業(yè)第八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9 葉建林;夏泳;唐文新;;多倫多述情障礙修訂量表在神經癥患者中應用結果分析[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10 孫輕騎;潘建良;童蓉;黃建龍;傅正闖;;神經癥患者的性壓抑與心理干預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老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石崢;神經癥患者當心抑郁癥[N];健康報;2003年
2 陳燕琳;引發(fā)神經癥的內外因子[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3 王曉來;神經癥屬精神病[N];大眾衛(wèi)生報;2006年
4 陳家建 袁衛(wèi)勤;莫把神經癥當成精神病[N];健康報;2006年
5 武警總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許建陽;森田療法簡介[N];保健時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安然;森田療法治神經癥[N];健康時報;2005年
7 湖南省腦科醫(yī)院神經癥科 李梅枝;神經癥是精神病嗎[N];大眾衛(wèi)生報;2002年
8 大理州第二人民醫(yī)院 陳福新;七招教你辨心病[N];大眾科技報;2005年
9 中山大學第三醫(yī)院教授 黃鐸香;疑病癥——無病也呻吟[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10 本報記者 馬艷玲;“察顏觀色”辨心病[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寇長貴;大學生神經癥環(huán)境因素與COMT基因多態(tài)性的交互作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周亮;道家認知療法治療焦慮性神經癥的理論與臨床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3 何伶俐;神經衰弱和抑郁癥概念發(fā)展中的文化分歧[D];南開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江琳琳;住院神經癥病人夢的內容特點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楊賽花;住院神經癥病人噩夢的內容分析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韓小燕;神經癥HTP測驗與五態(tài)人格相關性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4 萬俊玲;漢、維吾爾族神經癥患者視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對比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張麗莉;神經癥與抑郁癥軀體化癥狀及經濟負擔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8年
6 張延赤;大學生神經癥流行病學特征分析與防治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李軼琛;神經癥患者尋求專業(yè)幫助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韓紅;休學大學生神經癥患者人格特征及社會因素相關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9 馬麗華;西安市綜合醫(yī)院門診患者神經癥性障礙患病率及醫(yī)護患對其“知、信、行”調查[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2年
10 陳傳偉;針刺調肝法和西藥百憂解治療抑郁性神經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842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1784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