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在發(fā)展中國家和亞太地區(qū)的流行情況非常嚴重,我國亦是HBV感染高發(fā)地區(qū),人群攜帶率約10%,由HBV引起的暴發(fā)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FHF)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其病情兇險,死亡率高達70%以上,臨床上缺乏特異而有效的治療靶點和干預手段,除非實施肝移植,絕大部分患者預后不良。病毒誘導的肝衰竭的發(fā)病機制十分復雜,近年來我們對Ⅲ型鼠肝炎病毒(murine hepatitis virus strain3, MHV-3)誘導的小鼠暴發(fā)型肝衰竭和HBV誘導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induc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進行研究中證實,NK細胞與肝衰竭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肝臟中含有豐富的NK細胞,其作為機體天然免疫的第一道防線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NK細胞還具有調(diào)節(jié)肝臟損傷,募集外周血淋巴細胞等功能。近期研究證實,在小鼠肝炎模型、感染HBV以及HCV的患者體內(nèi),NK細胞均能介導肝損傷。在MHV-3誘導的小鼠暴發(fā)性肝衰竭模型以及小鼠巨細胞(MCMV)模型中,NK細胞可以大量殺傷被病毒感染的肝臟細胞。Balb/cJ小鼠感染MHV-3后,NK細胞在肝臟迅速大量募集和活化,且殺傷活性顯著增強,分泌IFN-γ和TNF-α的水平也顯著上調(diào),而且可通過Fas-FasL和NKG2D-NKG2DL途徑損傷肝細胞,表明肝臟NK細胞在MHV-3誘導的小鼠暴發(fā)性肝衰竭中可能發(fā)揮重要作用。但是,在天然免疫階段,機體如何調(diào)劑NK細胞,特別是如何抑制NK細胞的活性的免疫學機制尚不清楚。 髓源性抑制細胞(MDSCs)是一種骨髓細胞,具有高度的異質(zhì)性。并且由于其最初發(fā)現(xiàn)時具有免疫抑制性,因此而得名。在病理條件下,如癌癥、急性和慢性感染、創(chuàng)傷、創(chuàng)傷后應激、移植、糖尿病、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條件下,MDSCs可以大量增殖,并且迅速進入外周血,并最終募集于相應的靶器官以及組織中。小鼠MDSC細胞可以用CD11b+Gr-1+作為標示。已有研究證實,該群細胞可以抑制T細胞的增殖,抑制T細胞的活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MDSCs細胞均表現(xiàn)為免疫抑制性,已有研究證實在肝臟疾病模型中,LY6C+MDSCs可以激活NK細胞表達活化性受體NKG2D。表達CD11b+Gr-1+的細胞也并不完全等價于MDSCs,他還包括成熟的中性粒細胞,炎癥單核細胞,腫瘤壞死因子以及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介導的DC細胞(Tip-DC).現(xiàn)有研究證實,部分MDSCs不是簡單的被激活的炎性單核細胞或者中性粒細胞的前體,而是具有強大免疫抑制性的特殊免疫調(diào)節(jié)性細胞。MDSCs在適應性免疫階段對T細胞活性的抑制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的實驗論證。其主要的機制為依賴精氨酸酶-1,環(huán)氧化酶-2,前列腺素E2,NO(一氧化氮),活性氧(ROS)的上調(diào)介導對T細胞活性的抑制。另外,可以通過產(chǎn)生生長轉(zhuǎn)化因子-β(TGF-β)以及耗竭半胱氨酸,調(diào)節(jié)T細胞表面L型受體的表達等途徑抑制T細胞的活性。 另外,有研究證實,在天然免疫階段,MDSCs可以調(diào)節(jié)NK細胞的免疫學活性。在荷瘤小鼠模型中,MDSCs可以抑制NK細胞分泌能夠殺傷腫瘤細胞的細胞因子。除此以外,MDSC細胞可以抑制NK細胞分泌IFN-γ,以此達到抑制NK細胞活性的目的。而上述免疫抑制功能,均需依靠細胞-細胞相互接觸完成。另外有研究表明,表達CD11b+Gr-1+F4/80+的MDSCs可以抑制NKT細胞的活性,另外可以通過表達RAE-1(維甲酸早期誘導因子-1),激活NK細胞。 已有文獻很少有提及在病毒感染狀態(tài)下,MDSCs對NK細胞的免疫調(diào)節(jié)以及其相應的機制。本實驗從體內(nèi)、體外兩方面闡述在MHV-3誘導的小鼠暴發(fā)性肝衰竭模型中,MDSCs中LY6G+細胞亞群對NK細胞活性的抑制作用以及作用機制。另外對MDSCs的另一亞群LY6Gneg細胞對NK細胞的活化作用做了簡單的探討。并且對于ICAM-1與CDllb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NK細胞以及MDSCs在肝臟中的募集機制做了一定的研究。 具體研究目標如下: 1.建立小鼠暴發(fā)性肝炎模型 ①在疾病進程中動態(tài)觀察小鼠骨髓,外周血,肝臟,脾臟內(nèi)MDSCs的分布。 ②研究肝臟MDSCs的分群 ③研究MDSCs LY6Ghi亞群對NK細胞的免疫抑制性作用。 ④研究MDSCs LY6neg亞群對NK細胞的活化作用。 2.探討NK細胞以及MDSCs在肝臟中的募集機制 動態(tài)觀察肝臟細胞ICAM-1的表達以及NK細胞、MDSC細胞CDllb的表達。 [研究方法] 1.采用MHV-3腹腔途徑感染Balb/cJ小鼠建立暴發(fā)性肝衰竭模型。 2.流式細胞術(shù)檢測MHV-3感染0、24、48、72h后的Balb/cJ小鼠肝臟、脾臟、外周血和骨髓中MDSCs的相對數(shù)量(MDSC/MNC)。 3.多色流式細胞術(shù)檢測感染MHV-3前后,肝臟中MDSCs的分群,以及其分群特點。 4.體外共培養(yǎng)條件下MDSCs LY6Ghi亞群對NK細胞的抑制性作用。檢測NK細胞共培養(yǎng)后NKG2D(MFI)的表達,INF-y的分泌以及對YAC-1細胞的殺傷能力。通過抗體阻斷的方式,研究LY6Ghi MDSCs對NK細胞的抑制性機制。 5.用細胞過繼實驗以及抗體阻斷實驗,觀察在體內(nèi)環(huán)境下MDSCs對NK細胞活性的影響,以及觀察小鼠的生存曲線。 6.在體外共培養(yǎng)的條件下MDSCs LY6Ghi亞群對NK細胞的活化性作用。檢測NK細胞共培養(yǎng)后NKG2D(MFI)的表達,INF-y的分泌以及對YAC-1細胞的殺傷能力。檢測LY6Ghi MDSCs RAE-1的表達。 7.流式細胞術(shù)檢測感染MHV-3前后(48h)小鼠肝臟細胞ICAM-1的表達情況。檢測NK細胞以及MDSCs CDllb的表達情況。 8.在體內(nèi)環(huán)境下,用抗體阻斷的方法阻斷ICAM-1,觀察小鼠暴發(fā)性肝衰竭模型的生存曲線,以及感染病毒48h肝臟病理變化。 [實驗結(jié)果] 1.在正常小鼠肝臟內(nèi),MDSCs分為2個亞群即:Ly6Chi Ly6Gneg MDSCs亞群以及Ly6Cint Ly6Gneg MDSCs亞群。在感染MHV-348小時,小鼠肝臟MDSCs明顯分為3個亞群:Ly6Chi Ly6Gneg MDSCs亞群,Ly6Cint Ly6Gneg MDSCs亞群,Ly6Cint LY6Ghi MDSCs亞群.Ly6Cint Ly6Ghi MDSCs具有SSChi(較高的側(cè)向散射)這一特性,并且具有環(huán)狀核即分葉核。Ly6Cint Ly6Gneg MDSCs具有SSCint特性,Ly6Chi Ly6Gneg MDSCs具有SSClow特性。這兩亞群細胞更具有淋巴細胞不分葉核這一特性。 2.在感染MHV-3病毒48小時后,小鼠外周血、脾臟、骨髓的單個核細胞中MDSCs的比例發(fā)生變化,即表達CD11b+Gr-1+細胞相對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在外周血中,由30.7%上升至45.7%。在脾臟中,由16.5%下降至9.7%。在骨髓中,由63.7%下降至38.4%。 3.在體外條件下將取自正常小鼠肝臟的NK細胞與感染48小時MHV--3小鼠肝臟的LY6G hi MDSCs共培養(yǎng)12小時,NK細胞表達NKG2D(MFI)降低,分泌IFN-γ減少,對YAC-1細胞的殺傷作用均降低。用Transwell,抗體阻斷方法,證實,LY6Ghi MDSCs對NK細胞的抑制性作用是通過非細胞-細胞接觸式,并且依賴TGF-β以及NO途徑。 4.在體內(nèi)用Gr-1抗體阻斷,以及LY6Ghi MDSCs過繼方法證實。正常小鼠過繼LY6Ghi MDSCs后,小鼠肝臟NK細胞表達NKG2D (MFI)下降。且過繼LY6Ghi MDSCs,抗體阻斷Gr-1均可以延長小鼠暴發(fā)性肝衰竭模型小鼠的生存時間。 5.在體外條件下將取自正常小鼠肝臟的NK細胞與感染48小時MHV-3小鼠肝臟LY6c細胞共培養(yǎng)12小時。NK細胞表達NKG2D(MFI)上升。且流式細胞學檢測,小鼠感染MHV-3,48小時后,LY6Cint-hi LY6GnegMDSCs表達RAE-1上升。 6.流式細胞學檢測感染MHV-348h后,小鼠肝臟細胞ICAM-1(MFI)上升。小鼠肝臟NK細胞,LY6Ghi MDSC細胞表達CD11b(MFI)上升。抗體阻斷小鼠暴發(fā)性肝衰竭模型小鼠ICAM-1,小鼠生存時間延長。 [結(jié)論] 1、本研究首次利用MHV-3誘導的暴發(fā)性肝衰竭小鼠模型探討了肝臟MDSCs在病毒誘導的肝衰竭中作用。著重探討了MDSC細胞亞群LY6Ghi MDSCs對NK細胞的免疫學抑制作用。 2、本研究首次在MHV-3誘導小鼠暴發(fā)性肝衰竭模型中,感染小鼠肝臟內(nèi)MDSCs的分群以及細胞動力學改變。 3、研究發(fā)現(xiàn),Balb/cJ小鼠感染MHV-3后,MDSCs在肝臟迅速大量募集。其中LY6Ghi MDSCs亞群,可以通過TGF-p以及NO途徑抑制NK細胞表達NKG2D以及分泌IFN-y,抑制NK細胞的殺傷作用。另外LY6Cint-hi LY6Gneg MDSCs可以通過RAE-1途徑,激活NK細胞表達NKG2D(MFI)。上述實驗表明肝臟MDSCs在MHV-3誘導的小鼠暴發(fā)性肝衰竭中可能發(fā)揮重要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這一研究發(fā)現(xiàn)有助于深入理解病毒誘的暴發(fā)性肝衰竭的發(fā)病機制,亦為后續(xù)疾病的干預治療提供了新的契機。 4、本研究進一步利用MHV-3誘導的暴發(fā)性肝衰竭小鼠模型探討了肝臟MDSCs以及NK細胞遷移的分子機制,探討了ICAM-1, CDllb趨化受體-配體模式的作用,為后續(xù)疾病的分子干預治療提供了重要的靶點。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575.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明建擴;肝移植治療暴發(fā)性肝衰竭[J];國外醫(yī)學.消化系疾病分冊;1990年01期
2 Rajvanshi P.;Kowdley K.V.;Hirota W.K. ;趙麗娜;;繼發(fā)于肝內(nèi)瘤組織浸潤的暴發(fā)性肝功能衰竭[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胃腸病學分冊;2005年09期
3 王壽增;;暴發(fā)性肝衰竭治療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臨床醫(yī)生;1986年02期
4 傅曉蕓;;暴發(fā)性肝衰竭時腦中1,4-苯二氮(艸卓)類濃 度升高[J];國外醫(yī)學.內(nèi)科學分冊;1992年12期
5 朱權(quán);;慢性心臟病人短暫性循環(huán)衰竭導致暴發(fā)性肝衰竭[J];黑龍江醫(yī)學;1981年04期
6 楊軍紅;曹毅;趙芳;;急性暴發(fā)性肝衰竭1例[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0年28期
7 Nouel O;桂郁馥;;慢性心臟病患者一過性循環(huán)衰竭引起的暴發(fā)性肝衰竭[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1981年S1期
8 池肇春;;暴發(fā)性肝衰竭的臨床表現(xiàn)[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1982年12期
9 李軍;;庚型肝炎和暴發(fā)性肝衰竭:輸血相關感染的證據(jù)[J];傳染病信息;1997年04期
10 蘇盛;;急性病毒性肝炎所致的暴發(fā)性肝衰竭[J];天津醫(yī)藥;198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微微;王球達;葛錫銳;;抗CD_3、PHA-P及IL-2對LAK細胞培養(yǎng)的生長特性,細胞表型的影響[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2年
2 王紅潔;;K562、U937細胞中過表達PTPalpha引起的細胞表型變化和基因、蛋白表達的差異[A];華東六省一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2006年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3 杜海平;李裕明;;高糖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凋亡的影響及NO的保護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內(nèi)分泌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苗榮;穆麗璇;師文生;;基于硅納米線的NO熒光傳感器的制備及其在生物檢測中的應用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shù)年會第4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5 ;傳染免疫[A];第七屆全國免疫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10年
6 李巖冬;安軍;陳思原;張旭;洪彥航;王偉;王淑芳;;自組裝仿生構(gòu)建具有NO自催化生成功能的含硒人工血管材料[A];中國活性氧生物學效應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一冊)[C];2011年
7 楊曉紅;李華;柳惠圖;;蛋白激酶C βⅠ亞類的過表達對NRK細胞表型及生長的影響[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2年
8 江宏兵;田衛(wèi)東;陳希哲;湯煒;劉磊;李曉東;;誘導顱神經(jīng)嵴向第一鰓弓外胚間充質(zhì)細胞分化的實驗研究[A];2004年中國口腔頜面修復重建外科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9 蔣敬庭;吳昌平;鄧海峰;陸明洋;李敏;徐斌;王赫;吳駿;季枚;趙偉慶;Ning Xu;Peter Nilsson-Ehle;;CIK細胞技術(shù)平臺的建立及臨床應用[A];第九屆全國腫瘤生物治療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0 林旭明;趙靖;史偉云;;兔角膜基質(zhì)細胞培養(yǎng)在羊膜上保持細胞表型的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季冰;企業(yè)辦社會? No![N];華夏酒報;2010年
2 記者 徐晶晶;消費者對霸王條款有權(quán)說“NO”[N];濱海時報;2010年
3 葉茂中 顧小君;CI is no CI?[N];中國工商報;2000年
4 林非;NO調(diào)節(jié)劑精氨酸氨基多糖問世[N];中國化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何英;澳參議院對碳減排法案說“NO”[N];中國能源報;2009年
6 徐德昭;歐盟9月起對白熾燈說NO[N];東莞日報;2009年
7 林永鋒;石油價格也會對歐佩克說NO[N];中國能源報;2010年
8 錢文;首鋼新鋼聯(lián):對“瘦身”鋼筋說“NO”[N];中國建設報;2010年
9 沈燕;讓菜價飛?NO![N];揚州日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省教育廳明確表態(tài)“NO”[N];山西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瀟瑾;MDSC在MHV-3誘導小鼠暴發(fā)性肝衰竭中的作用及作用機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2 張寧;邊緣群細胞在肝癌發(fā)生和轉(zhuǎn)移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3 萬亞鋒;肝細胞癌AFPmRNA轉(zhuǎn)染CD40配體活化的B細胞誘導抗腫瘤免疫的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盧燕來;人γδT細胞對A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及假病毒的免疫應答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5 楊麗娟;Th17細胞抗腫瘤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0年
6 周瑞;H-T-SCID嵌合體動物模型中EBV誘導的CD8~+NKT細胞抗EBV相關腫瘤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7 孫健;中國地區(qū)2371例淋巴組織腫瘤分布特點的分析及原發(fā)性腸道T細胞及NK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學特點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8 江匯涓;MDSC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中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鮑嫣;新型B細胞亞群的發(fā)現(xiàn)及其免疫調(diào)控功能與機制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0年
10 周靜;牙髓、牙周組織中骨髓來源細胞特性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峗;波動性高濃度葡萄糖對HUVECs粘附分子表達及NO分泌的影響[D];南華大學;2005年
2 戴鵬;自制供肝保存液對大鼠肝分泌ICAM-1和NO影響的比較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3 扈正桃;丹酚酸對OX-LDL誘導內(nèi)皮細胞損傷的保護及機制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4 劉曉芳;細胞間接觸在誘導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向平滑肌細胞分化中作用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0年
5 季亞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細胞亞群和NK細胞的變化相關性及臨床意義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6 張艷;CHL瘤細胞與背景CD4~+T細胞關系的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劉華;胸腺基質(zhì)淋巴生成素對肺癌患者輔助性T細胞極化的影響[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黃方;結(jié)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刺激人γδT細胞效應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崔瑩瑩;凍融抗原負載的DC-CIK細胞對SKOV3的殺傷作用[D];山東大學;2010年
10 陶盛能;CD4~+CD25~+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和再生障礙性貧血之間的關系[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
234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