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納病病毒核蛋白轉染人少突膠質細胞的蛋白組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博爾納病病毒核蛋白轉染人少突膠質細胞的蛋白組學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博爾納病病毒 核蛋白 少突膠質細胞 蛋白組學
【摘要】:目的研究博爾納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核蛋白(Nucleoprotein,p40)質粒轉染人少突膠質細胞(Oligoden-drocyte,OL)后蛋白表達變化。方法構建BDVp40質粒轉染OL細胞的細胞模型和空載體轉染細胞模型,分別提取各組細胞蛋白進行雙向凝膠電泳和圖像分析,用HPLC-Chip/MS納流液質聯用技術進行差異蛋白分析,NCBI數據庫搜索鑒定差異蛋白。結果 BDVp40轉染后出現蛋白表達差異,與對照組相比有8個蛋白表達上調,4個蛋白表達下調,1個蛋白只在轉染后細胞表達而未轉染OL細胞組不表達,其中4個蛋白與神經系統(tǒng)疾病相關。結論 BDVp40轉染OL細胞后導致相關蛋白表達改變,其中一部分蛋白與神經系統(tǒng)疾病相關。
【作者單位】: 重慶醫(yī)科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 重慶市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重慶市第五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神經內科;
【關鍵詞】: 博爾納病病毒 核蛋白 少突膠質細胞 蛋白組學
【基金】:國家“863”計劃(No.2006AA02Z196) 重慶市衛(wèi)生局醫(yī)學科學技術研究項目(2010-2-102)聯合資助~~
【分類號】:R373.9
【正文快照】: Corresponding author:Xie Peng,Email:xiepeng@cqmu.edu.cn博爾納病病毒(Borne disease virus,BDV)是一種單股負鏈RNA病毒,基因組8.9kb[1],共有6個開放讀碼框,分別編碼核蛋白(N)、磷酸蛋白(P)、基質蛋白(M)、包膜蛋白(G)、X蛋白和BDV聚合酶(L)[2]。其中N和P是病毒基因組中最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秦新月,余剛,董為偉,彭國光,王莉;TNF-α對離體培養(yǎng)的少突膠質細胞和髓鞘生長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04年07期
2 王艷霞;富賽里;陸佩華;;SOX蛋白與少突膠質細胞的發(fā)育[J];醫(yī)學分子生物學雜志;2006年03期
3 田娜;張愚;;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3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4 劉馳;肖嵐;;少突膠質細胞發(fā)育分化的表觀遺傳學調控研究進展[J];生命科學;2011年03期
5 羅敏,鮑順忠,趙萸;鼠腦少突膠質細胞三碘甲腺原氨酸(T_3)受體的─過性表達[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1994年04期
6 屈衛(wèi)東,彭曉東,吳德生,肖幫良,翁貴武,劉發(fā)才;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分離培養(yǎng)新方法研究[J];衛(wèi)生研究;1999年05期
7 楊躍;L-和S-型髓磷脂相關糖蛋白(MAG)在成年大鼠前髓帆的少突膠質細胞單位表型中的不同表達[J];中國神經科學雜志;1999年03期
8 李濤,謝富康;中樞神經髓鞘抑制神經再生及其抑制作用的抵消——中樞神經損傷潛在的治療前景[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0年02期
9 傅元山,楊勤,沈馨亞;少(寡)突膠質細胞遷移研究進展[J];神經解剖學雜志;2001年01期
10 孫;,馬曉麗;bHLH轉錄因子與大腦皮質祖細胞分化[J];國外醫(y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鄧春暉;姚國平;陳和美;盧晉;張祥民;;磁性微納米材料在蛋白組學中的新技術新方法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9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2 梁振;朱貴杰;張凌怡;段繼誠;張麗華;張維冰;張玉奎;;蛋白組學研究中的新型多維液相分離技術[A];中國蛋白質組學第三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C];2005年
3 李娜;秦愛建;邵紅霞;金文杰;劉岳龍;;抗A型禽流感病毒核蛋白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的研制及其特性[A];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學暨第11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5年
4 王美亮;朱勇;王九平;李永明;金伯泉;;漢灘病毒核蛋白T細胞表位的鑒定[A];中國免疫學會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06年
5 王濤;李建東;劉峰;梁米芳;;抗?jié)h坦病毒核蛋白細胞內抗體抗病毒作用的研究[A];第七次全國腎綜合征出血熱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6 陳脈紀;陳慶忠;;稗草皺縮矮化病毒與水稻皺縮矮化病毒之電子顯微鏡比較研究[A];海峽兩岸電子顯微學討論會論文專集[C];1991年
7 張愛紅;盧慶陶;尹燕;趙彬彬;盧從明;;水稻白色和綠色葉鞘的比較蛋白組學研究[A];第二屆全國植物蛋白質組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李洪東;梁逸曾;張志敏;;酵母蛋白組中原生肽識別方法的探索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化學信息學與化學計量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9 王群;劉光亮;肖一紅;童鐵鋼;白宇;張維軍;徐樹蘭;吳東來;;含禽源啟動子的禽流感病毒核蛋白表達載體的構建及其免疫原性的檢測[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畜牧獸醫(yī)生物技術學分會暨中國免疫學會獸醫(yī)免疫分會第七次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馬強;李明;;HCV蛋白組學研究展望[A];全國寄生蟲學與熱帶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朱廣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這樣一個國際合作領域[N];大眾科技報;2007年
2 閆麗新;陶一之找到H5N1病毒弱點[N];健康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張強;陶一之:斗法流感病毒[N];科技日報;2007年
4 本報駐聯合國記者 王俊鳴;與生命科學為伴[N];科技日報;2001年
5 記者 李斌;人類百年的一大步[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6 海文;日本研究發(fā)現丙肝病毒利用肝細胞脂肪滴增殖[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7 記者 鄭靈巧;我國首次發(fā)現棕背■攜帶北海道病毒[N];健康報;2007年
8 潘治;人類第14號染色體上的基因破譯完畢[N];福建科技報;2003年
9 通訊員 張國 記者 馮國梧;南開破譯一株能“吃”石油的細菌[N];科技日報;2007年
10 肖永紅;細菌為啥會耐藥[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濤;Juxtanodin的表達及調控分析以及其同源分子hErmin的鑒定和功能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2 熊成龍;中國狂犬病毒的遺傳學特征[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6年
3 徐佳;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核蛋白抗原表位鑒定與單鏈抗體初步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9年
4 金璐;神經營養(yǎng)因子-3和成纖維生長因子-2在神經前體細胞增殖和分化中的相互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5年
5 王美亮;漢灘病毒核蛋白T細胞表位的鑒定[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6 金曉芬;鎘超積累植物東南景天谷胱甘肽代謝特征及比較蛋白質組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7 王群;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核蛋白T細胞表位區(qū)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9年
8 楊立業(yè);神經移植種子細胞的培養(yǎng)和移植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9 賴晨;Neuregulin在調節(jié)神經前體細胞增殖以及少突膠質細胞分化過程中的相關機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4年
10 呂湘;用改進的RERS方法富集與篩選Apo(a)-Plasminogen基因簇中的調節(jié)片段[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霞;博爾納病病毒核蛋白調控神經干細胞存活、增殖及分化的初步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李文娟;博爾納病病毒感染人少突膠質細胞的代謝組學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劉建;寧夏地區(qū)博爾納病病毒感染的細胞和分子生物學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王偉;Juxtanodin特異性抗體的制備與結構分析[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5 吳偉;博爾納病病毒ORFⅠ基因中部片段的檢測[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2年
6 鄒志鵬;野生型MEF細胞與缺失PLC-γ1基因的MEF細胞總蛋白質表達譜差異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yī)大學;2003年
7 馬一君;A型流感病毒核蛋白基因的克隆與表達[D];鄭州大學;2005年
8 沈才飛;不同缺失突變的丙型肝炎病毒核蛋白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9 鐘利;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及其免疫效果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10 林水賓;小鼠早期胚胎發(fā)育機理的蛋白組學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8219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82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