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侵襲性大腸桿菌tatABC基因缺失株的生物學特性
本文關鍵詞:腸侵襲性大腸桿菌tatABC基因缺失株的生物學特性
更多相關文章: 腸侵襲性大腸桿菌 生物學特性 雙精氨酸運輸系統(tǒng) 毒力
【摘要】:【目的】研究雙精氨酸運輸系統(tǒng)(Tat)與腸侵襲性大腸桿菌(EIEC)生物學特性之間的關系!痉椒ā客ㄟ^同源重組的方法,構建EIEC的tatABC基因缺失菌株以及互補菌株,并探索其對細菌形態(tài)、底物轉運功能以及對HeLa細胞和豚鼠角膜侵襲力的影響。【結果】TatABC基因缺失株細菌形態(tài)變化明顯,底物轉運功能喪失,細菌侵襲力也顯著減弱(缺失株侵入HeLa細胞數量明顯減少,致豚鼠角膜病變能力明顯減弱),而互補菌株在上述方面較接近野生株!窘Y論】EIEC的Tat蛋白運輸系統(tǒng)與EIEC的生物學特性有密切關系。
【作者單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 腸侵襲性大腸桿菌 生物學特性 雙精氨酸運輸系統(tǒng) 毒力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470095)~~
【分類號】:R378
【正文快照】: 細菌合成的許多蛋白質是通過Sec(Secmachinery)轉運系統(tǒng)或雙精氨酸轉運系統(tǒng)(twin-arginine translocation,TAT)運輸至周質,這種生物膜運輸Sec轉運系統(tǒng)是經典的轉運系統(tǒng),轉運的底物呈伸展狀態(tài)[1]。TAT系統(tǒng)與之明顯不同,主要轉運含有雙精氨酸序列的折疊蛋白,這些蛋白通常是氧化
【共引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葉霽;杜氏鹽藻GFP表達載體的構建及電轉化[D];安徽農業(yè)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盧玲;梨火疫病菌的分子檢測技術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長安;紅足壯異蝽的生物學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年02期
2 劉政,張蓮英,劉君,薄志堅,,李云;F344/N-Smu-D大鼠生長發(fā)育若干生物學特性的檢測[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1995年01期
3 劉松青,冷瀾,韋先超;桃花水母[J];生物學雜志;2005年04期
4 林樹乾;楊少華;張維軍;王洪梅;高運東;李國升;李慶劇;趙宏坤;仲躋峰;;金黃色葡萄球菌莢膜多糖的制備及生物學特性[J];家畜生態(tài)學報;2006年06期
5 劉業(yè)兵;田春利;胡艷麗;孫曄;張萬林;;鴿Ⅰ型副黏病毒的分離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研究[J];中國家禽;2006年24期
6 王雪梅;陳祥盛;李曉飛;;芫菁科昆蟲的生物學特性及人工養(yǎng)殖研究概況[J];貴州農業(yè)科學;2007年02期
7 史清海;路西春;;載脂蛋白M的生物學特性及其研究進展[J];檢驗醫(yī)學;2007年02期
8 李朝暉;虞蔚巖;華春;宋東杰;陸曦;戴瑩;;貓蛺蝶的生物學特性與生境調查[J];昆蟲知識;2008年03期
9 王素華;;腺病毒載體及其在基因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畜牧獸醫(yī);2009年09期
10 葛長勇;李鴻鈞;謝天宏;張光明;易山;孫茂盛;吳南屏;;恒河猴樹突狀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初步研究[J];細胞生物學雜志;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麗華;陳訓;;貴州花江大峽谷黃褐毛忍冬生物學特性初步研究[A];中國植物學會七十周年年會論文摘要匯編(1933—2003)[C];2003年
2 王學理;武迎紅;丁壯;;鵝源禽副粘病毒NA-1株部分生物學特性的研究[A];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學暨第11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5年
3 劉岳龍;孫志;李清;孫謙;秦愛建;金文杰;邵紅霞;;小鵝瘟強毒CZ株的細胞適應毒的培育和部分生物學特性的測定[A];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學暨第11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5年
4 謝增蘭;郭延蜀;胡錦矗;張孝春;張勤;;高體溠湉的生態(tài)生物學及個體發(fā)育研究初報[A];四川省動物學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湯琳;鄭璐;莊羽美;戚春建;馬泓冰;周璇;張學光;;鼠抗人CD40突變體單克隆抗體的研制及其生物學特性的鑒定[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青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何瓊瓊;程瑞雪;馮德云;李波;鄭暉;;丙型肝炎病毒 NS3基因對人肝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第九屆全國病理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7 肖仔君;鐘瑞敏;陳惠音;楊汝德;;植物乳桿菌的研究進展[A];第三屆“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劉曉慧;孫招金;陳晶;艾軍;薛素強;孫京臣;郭霄峰;;狂犬病毒Hep-dG株的拯救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研究[A];首屆中國獸藥大會——獸醫(yī)生物制品學、獸醫(yī)微生物學學術論壇論文集(2008)[C];2008年
9 王玉紅;支海兵;黃炯;;小反芻獸疫病毒在兩種Vero細胞中生長特性的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三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10 華芳;雷連成;王麗哲;韓文瑜;;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生物學特性的研究[A];2006中國微生物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獺兔的生物學特性[N];中國特產報;2003年
2 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孔令杰 北京佳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張文浩;大眼鱸的生物學特性[N];中國海洋報;2002年
3 記者 王翰林;杏黃兜蘭首次成功回歸自然[N];科技日報;2007年
4 復旦大學教授 薛京倫;人類基因組研究與生物醫(yī)學應用[N];人民政協(xié)報;2008年
5 李雪林;上海構建海洋學科“制高點”[N];文匯報;2008年
6 鄭靈巧;福建病毒不是單一病毒[N];健康報;2006年
7 記者 仇逸;上海完成甲感病毒全基因組序列測定[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8 ;刺花蓮子草[N];大眾科技報;2003年
9 記者 徐敏;挑戰(zhàn)生殖發(fā)育“經典學說”[N];解放日報;2009年
10 記者 趙俠;陜西出臺野生植物保護條例[N];中國綠色時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明明;Ⅰ群禽腺病毒的分離鑒定和生物學特性研究及重組禽腺病毒的構建[D];揚州大學;2008年
2 向天勇;恩施碎米薺的生物學特性及葉片含硒化合物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6年
3 任憲剛;表達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重組牛皰疹病毒1型的構建及其在兔體內的免疫原性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9年
4 冉旭華;犬蝠源呼腸孤病毒的分離鑒定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6年
5 李影;豬脂肪細胞生物學特性及胰島素和膽固醇在其生脂過程中的調控作用[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年
6 雷雪峰;北美駝絨藜不同世代群體遺傳變異規(guī)律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8年
7 貝為成;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xⅡ基因工程突變株構建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5年
8 李建安;擬南芥懸浮細胞生物學及其遺傳轉化模式[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6年
9 李冬雪;硬序重寄生(Phacellaria rigidula Benth.)及其寄主協(xié)同進化的初步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4年
10 孫崢嶸;HIV-1生物學特性及宿主遺傳背景與疾病進展關系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耿艷紅;豬鏈球菌病原分離株生物學特性和DNA指紋分析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5年
2 王子微;熒光假單胞菌噬菌體KS461-2的分離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曉紅;瀕危植物黃山梅的保護生物學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4 范京惠;雞傳染性生長障礙綜合征病原的分離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02年
5 陳國柱;唐魚(Tanichthys albonubes)生物學特性及實驗動物化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方健惠;甘肅省白水江自然保護區(qū)珍稀蝶類生物學及昆蟲多樣性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5年
7 張成香;c-myc轉基因小鼠生物學特性的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8 張以濤;小鼠乳腺上皮細胞培養(yǎng)體系的建立及初步應用[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7年
9 楊開軍;稀有植物香果樹的保護生物學初步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10 叢府;新疆奶牛乳房炎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學特性及基因分型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8015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801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