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號鉤端螺旋體血流播散和尿液排菌過程中跨細胞轉運分子機制
發(fā)布時間:2021-11-10 02:59
背景及目的:致病性鉤端螺旋體(Leptospira,以下簡稱鉤體)感染引起的鉤體病(leptospirosis)是全球流行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問號鉤體(L.interrogans)是流行最廣的致病性鉤體基因種(genospecies)。致病性鉤體自然宿主眾多,但常呈亞臨床感染或病情輕微,但可從尿液持續(xù)排出,污染自然水體形成傳染源(疫水),人接觸疫水感染后均發(fā)病。致病性鉤體感染機體形成中毒性敗血癥后,可經小血管播散至肺、肝和腎等臟器,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然而,致病性鉤體穿越血管內皮和腎小管上皮細胞層機制不明。本研究擬闡明問號鉤體利用細胞內吞循環(huán)系統(tǒng)(endocytic recycling system,ERS)和囊泡運輸系統(tǒng)(vesicular transport system,VTS)穿越小血管體內播散和穿越腎小管尿液排菌的分子機制。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和透射電鏡法檢測人或小鼠血管內皮、腎小管上皮和成纖維細胞內吞問號鉤體賴株形成內吞泡(endocyticvesicle)情況,采用細胞內吞抑制劑和siRNA靶基因沉默法確定內吞方式。采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法分別檢測問號鉤體內吞泡招募...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電子顯微鏡下的鉤端螺旋體(x10000)
致病性鉤體宿主眾多,目前發(fā)現(xiàn)約180余種,其中以鼠類對人類危害最大。??鼠類等動物感染后無癥狀或癥狀輕微,但可長期甚至終身攜帶鉤體并從尿液排出,??污染土壤和水體形成傳染源,人接觸感染后均發(fā)病(圖2)?18'91。致病性鉤體經皮??膚或者粘膜侵入人體后,先進入血流引起鉤體血癥,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燒、頭痛、肌??痛、淋巴結腫大等[9]。5?7天后血流中鉤體穿越小血管播散至肺、肝、腎等臟器,??引起黃疸、腎損傷、肺彌漫性出血癥狀等,病情明顯加重,重癥患者由于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和腎衰竭等病死率高迖50%|3’9'1(>|。除宿主動物持續(xù)尿液排菌外,??部分鉤體病患者也有恢復期尿液排菌現(xiàn)象,但動物及患者均僅在感染早期出現(xiàn)一??次鉤體血癥,感染晚期才出現(xiàn)尿液排菌[6'81。以上資料表明,穿越小血管和腎小管??是致病性鉤體從血液播散至內臟以及尿液排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但是鉤體穿越血管內??皮和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分子機制迄今未見研究報道。??'德:
圖3?exocyst復合體1491??
本文編號:3486436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電子顯微鏡下的鉤端螺旋體(x10000)
致病性鉤體宿主眾多,目前發(fā)現(xiàn)約180余種,其中以鼠類對人類危害最大。??鼠類等動物感染后無癥狀或癥狀輕微,但可長期甚至終身攜帶鉤體并從尿液排出,??污染土壤和水體形成傳染源,人接觸感染后均發(fā)病(圖2)?18'91。致病性鉤體經皮??膚或者粘膜侵入人體后,先進入血流引起鉤體血癥,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燒、頭痛、肌??痛、淋巴結腫大等[9]。5?7天后血流中鉤體穿越小血管播散至肺、肝、腎等臟器,??引起黃疸、腎損傷、肺彌漫性出血癥狀等,病情明顯加重,重癥患者由于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和腎衰竭等病死率高迖50%|3’9'1(>|。除宿主動物持續(xù)尿液排菌外,??部分鉤體病患者也有恢復期尿液排菌現(xiàn)象,但動物及患者均僅在感染早期出現(xiàn)一??次鉤體血癥,感染晚期才出現(xiàn)尿液排菌[6'81。以上資料表明,穿越小血管和腎小管??是致病性鉤體從血液播散至內臟以及尿液排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但是鉤體穿越血管內??皮和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分子機制迄今未見研究報道。??'德:
圖3?exocyst復合體1491??
本文編號:34864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34864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