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基于銅綠假單胞菌的MFC對抗生物膜藥物的響應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21 21:35
【摘要】:細菌生物膜(biofilm)是細菌耐藥性形成的重要機制之一。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是一種利用產(chǎn)電微生物將底物中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在生物修復、生物傳感器和廢水處理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在MFC中生物膜的形成對產(chǎn)電菌電子傳遞有重要的影響。本論文選取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 9027)為產(chǎn)電菌,構建基于銅綠假單胞菌的微生物燃料電池。通過實時監(jiān)測MFC輸出電壓、細菌數(shù)量和活性測定、吩嗪濃度測定、陽極表面蛋白含量測定和生物膜形態(tài)觀察,研究基于銅綠假單胞菌的MFC對抗生物膜藥物的響應情況,并和常規(guī)抗生物膜藥物檢測方法,如結晶紫染色、掃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激光共聚焦掃描顯微鏡(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進行對比。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結晶紫染色結果顯示,納米金濃度為10-40μg/mL時,對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納米金濃度為10μg/mL時,對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最顯著,生物膜生成量比對照組降低了22.2%。納米金濃度為80μg/mL時,對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形成有促進作用,生物膜生成量比對照組提高了11.1%。SEM和CLSM結果顯示,納米金可以使生物膜內(nèi)菌體間隙擴大;阢~綠假單胞菌的MFC結果表明,納米金濃度為10-40μg/mL時,促進MFC產(chǎn)電。納米金濃度10μg/mL時,促進MFC產(chǎn)電最明顯,最大電壓增大455.5%。納米金濃度為80μg/mL時,抑制MFC產(chǎn)電,最大電壓降低25.5%。2、結晶紫染色結果顯示,納米銀濃度為5μg/mL時,對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的形成有促進作用,比對照組提高了16.7%。納米銀濃度為10-40μg/mL時,對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納米銀濃度為40μg/mL時,對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最明顯,比對照組降低了72.2%。SEM和CLSM結果顯示,納米銀的添加可以使生物膜內(nèi)的菌體間隙擴大,細菌密度降低;阢~綠假單胞菌的MFC結果表明,納米銀濃度為5μg/mL時,抑制MFC產(chǎn)電,最大電壓降低31.4%。納米銀濃度為10-20μg/mL時,促進MFC產(chǎn)電。納米銀濃度為10μg/mL時,促進MFC產(chǎn)電最明顯,最大電壓增加了411.6%。隨著納米銀濃度的增加,MFC的啟動時間增加,分別為9.5 h、21 h、53 h和105 h。3、結晶紫染色結果顯示,阿奇霉素濃度為5μg/mL時,對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的形成有促進作用,相比對照組增加了7.4%。阿奇霉素濃度為10-80μg/mL時,對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阿奇霉素濃度為80μg/mL時,對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最明顯,相比對照組降低了68.6%。SEM和CLSM結果顯示,阿奇霉素的添加可以使生物膜內(nèi)的菌體間隙擴大,細菌形態(tài)改變。基于銅綠假單胞菌的MFC結果表明,阿奇霉素濃度為10-80μg/mL時,促進MFC產(chǎn)電。阿奇霉素濃度為10μg/mL時,促進MFC產(chǎn)電最明顯,相比對照組提高了66.0%。
【學位授予單位】:華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378
【圖文】:

基于銅綠假單胞菌的MFC對抗生物膜藥物的響應性研究


生物膜形成示意圖

基于銅綠假單胞菌的MFC對抗生物膜藥物的響應性研究


MFC原理示意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維大;李浩然;馮雅麗;唐新華;杜竹瑋;杜云龍;;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應用進展[J];化工進展;2014年05期

2 向音波;楊永剛;孫國萍;許玫英;;微生物燃料電池對污染物的強化降解及其機理綜述[J];微生物學通報;2014年02期

3 宋玉蘭;趙麗;申子路;祁秀峰;;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機制研究現(xiàn)狀[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年06期

4 郝富智;郭繼強;李憲臻;;群體感應抑制劑的篩選及其在微生物病害防治中的應用[J];微生物學雜志;2010年02期

5 鮑紅榮;;醫(yī)院銅綠假單胞菌的分布與耐藥性變遷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年04期

6 梁慧鋒;;納米抗菌材料的殺菌作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年33期

7 楊冰;高海軍;張自強;;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進展[J];生命科學儀器;2007年01期

8 曹彬,王輝,朱元玨,陳民鈞;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院內(nèi)感染危險因素及預后因素分析[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4年01期

9 文細毛,任南,徐秀華,黃勛;全國醫(yī)院感染監(jiān)控網(wǎng)醫(y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2年04期

10 俞紀根;;外科綠膿桿菌感染[J];國外醫(yī)學.創(chuàng)傷與外科基本問題分冊;1980年04期



本文編號:27246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27246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b1a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