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斷層放射治療頭頸部腫瘤患者的實際受照射劑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6 11:15
本文關鍵詞:螺旋斷層放射治療頭頸部腫瘤患者的實際受照射劑量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 通過比較頭頸部腫瘤患者應用螺旋斷層放療過程中靶區(qū)和各危及器官的實際受照射劑量與計劃的區(qū)別,找出其劑量變化規(guī)律。 方法: 選取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放療科進行TomoTherpay根治性放療的頭頸部腫瘤患者12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例,鼻咽癌8例,扁桃體癌2例,喉癌1例,舌根癌1例,全部患者均經(jīng)病理證實;颊邿崴苣す潭ê笥谀MCT下定位,將定位圖像傳至Pinnacle9.2系統(tǒng)勾畫GTV、CTV1、CTV2、PTV以及危及器官。勾畫的靶區(qū)、危及器官及定位CT圖像傳至TomoTherapy治療計劃系統(tǒng)進行計劃設計。計劃完成并驗證通過后開始放療,治療前和治療中每周的第一天測量體重。每次治療前均進行兆伏級CT(MVCT)掃描,掃描得到的MVCT重建后與定位的千伏級CT(kVCT)圖像進行自動和手動配準,以校正擺位誤差。選取定位時的kVCT圖像及治療開始后第二周起的每周第一天的MVCT圖像,在MVCT圖像上重新計算劑量分布,得到當次患者治療的實際受照射劑量。將每個單次的劑量分布和對應的CT圖像輸出到商業(yè)軟件(MIM5.5)中,再對CT圖像進行形變配準,然后將各單次劑量疊加,得到總實際受照射劑量。在治療最后1周第1天的MVCT圖像上,參考初始計劃的靶區(qū),以相同的原則重新勾畫靶區(qū)和危及器官。最后1周第1天的MVCT及靶區(qū)、實際受照射總劑量所組成的計劃稱為Plan2,初始計劃稱為Plan1,在DVH上比較Plan1和Plan2靶區(qū)、危及器官劑量分布情況。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結果: 1治療過程中的體重變化:所有患者在放療后體重均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治療前的63.71±7.50kg下降為治療后的58.98±6.42kg,,平均下降7.29%(P=0.00)。 2治療過程中的靶區(qū)劑量變化:Plan1和Plan2相比, Plan2中GTV的D2、D50、PTV的D2與Plan1中無差異。Plan2中GTV的D95、D98、D100低于Plan1,降低比例分別為2.09%、2.74%、5.60%(P=0.02、P=0.02、P=0.02), Plan2中PTV的D50、D95、D98、D100低于Plan1,降低比例分別為0.81%、1.9%、3.9%、13.5%(P=0.01、P=0.00、P=0.00、P=0.01)。 3治療過程中各危及器官劑量變化:Plan1和Plan2相比,下頜骨平均劑量、下頜骨V60、下頜骨最大劑量、Body的V60、V40、V20均無明顯差異。Plan2中脊髓最大劑量大于Plan1,增加比例為1.16%(P=0.04);Plan2中雙側腮腺的V26、平均劑量均大于Plan1,Plan2中左側腮腺V26、平均劑量增加分別為37.74%、25.08%(P=0.00、P=0.00), Plan2中右側腮腺V26、平均劑量增加分別為30.45%、19.33%(P=0.00、P=0.01)。 4兩計劃的PTV均一性指數(shù)和適形性指數(shù):與Plan1相比,Plan2中PTV的靶區(qū)均一性指數(shù)和適形性指數(shù)均有降低,降低比例分別為1.33%和3.52%(P=0.00、P=0.02)。 5PTV體積變化情況:Plan2中PTV體積較Plan1中均有縮小,由治療開始時的795.44±173.39cm3縮小為Plan2中的762.26±152.55cm3,平均縮小3.76%(P=0.009)。 6腮腺體積的變化:Plan2中左右兩側腮腺體積均較Plan1中有縮小,縮小比例分別為29.06%和30.40%。左側腮腺相當于平均每天縮小0.94%或0.24cm3(P=0.00),右側腮腺相當于平均每天縮小1.03%或0.28cm3(P=0.02)。 7腮腺質心與體中線距離變化:放療后左右兩側腮腺質心距離體中線垂直距離均出現(xiàn)縮小,縮小比例分別為6.72%和6.19%。左側腮腺相當于平均每天向中線位移0.22%或0.13mm(P=0.00)。右側腮腺相當于平均每天向中線位移0.20%或0.12mm(P=0.00)。 8C2水平皮膚輪廓面積:Plan2中C2水平皮膚輪廓的面積較Plan1中均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縮小,縮小比例為5.0%(P=0.00)。 9相關關系分析:體重減輕百分比與雙側腮腺體積縮小百分比、V26增加百分比、平均劑量增加百分比、腮腺質心向體中線位移百分比之間均未見相關性。雙側腮腺向中線位移百分比與兩側腮腺平均劑量增加百分比、V26增加百分比之間分別存在相關性。左右兩側腮腺的初始計劃受照射平均劑量、實際受照射平均劑量與腮腺體積的縮小比例之間未見相關性。C2椎體處皮膚輪廓面積與體重減少、左側腮腺體積縮小、雙側腮腺向中線位移及雙側腮腺劑量增加之間未見相關性,與右側腮腺體積縮小之間存在相關性。 結論: 頭頸部腫瘤患者調強放射治療過程中,由于擺位誤差、體重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最終實際受照射劑量與計劃劑量之間有一定差異。GTV和PTV的D95、D98和D100比初始計劃劑量偏低, PTV劑量均一性指數(shù)和適形性指數(shù)均有降低。脊髓的最大劑量、雙側腮腺的V26和平均劑量比初始計劃偏高。腮腺向體中線位移與腮腺劑量升高密切相關。對于解剖結構變化較大的患者,應當在適宜的時機修正治療計劃或行自適應放療,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關鍵詞】:頭頸部腫瘤 放射療法 螺旋斷層放療 圖像引導放療 形變圖像配準 實際劑量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30.55
【目錄】: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前言11-12
- 材料與方法12-15
- 結果15-18
- 附圖18-22
- 附表22-25
- 討論25-29
- 結論29
- 參考文獻29-33
- 綜述 自適應放療在頭頸部腫瘤中的臨床應用33-44
- 參考文獻39-44
- 致謝44-45
- 個人簡歷4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希梅;曹建忠;羅京偉;徐國鎮(zhèn);高黎;易俊林;黃小東;肖建平;李素艷;;鼻咽癌調強放療中腮腺體積變化的臨床動態(tài)研究[J];癌癥進展;2009年04期
2 侯勇;王鵬程;尹勇;馬長升;;醫(yī)學圖像形變配準在圖像引導放射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11年05期
3 羅京偉;傅衛(wèi)華;閻蒂;吳秋文;徐國鎮(zhèn);高黎;;頭頸部癌調強放療過程中腮腺及靶區(qū)體積變化的臨床分析[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6年02期
4 任剛;徐壽平;杜鐳;馬林;;頭頸部腫瘤自適應放射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12年04期
本文關鍵詞:螺旋斷層放射治療頭頸部腫瘤患者的實際受照射劑量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06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3706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