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肝硬化患者肝脾動脈阻抗指數(shù)變化的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9-22 18:11
目的:觀測肝硬化患者肝脾動脈阻抗指數(shù)的變化特點,分析不同肝功能及不同生理狀態(tài)下阻抗指數(shù)的變化,探討肝硬化門脈高壓患者肝脾動脈阻抗指數(shù)改變與食管靜脈曲張的關系,以降低發(fā)生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風險。 方法:選取40例肝硬化患者作為病例組,慢性肝炎23例及健康志愿者20例作為對照組,肝硬化患者根據(jù)其有無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病史,分為出血組22人和未出血組18人。應用邁瑞DC~6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分別于餐前和餐后掃查門靜脈主干(PV)、肝右動脈(HA)和脾動脈(SA),分別測量并記錄門靜脈時間平均最大流速(PVTAMAX)、血流量(PVQ),肝動脈阻力指數(shù)(HARI)、搏動指數(shù)(HAPI),脾動脈阻力指數(shù)(SARI)、搏動指數(shù)(SAPI),計算門脈高壓指數(shù)(PHI)。超聲檢查前了解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血常規(guī)及有無腹水的情況;颊咝谐暀z查之前或之后都要進行胃鏡或上消化道造影檢查,并根據(jù)其食管靜脈曲張程度分為輕度(F1)、中度(F2)和重度(F3)三組。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分析,三組間計量指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危險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 結(jié)果: 1.肝硬化組的肝動脈阻力指數(shù)、搏動指數(shù),脾動脈阻力指數(shù)、搏動指數(shù),門脈高壓指數(shù)均顯著高于對照組,門靜脈平均流速顯著低于對照組,而上述指標在慢肝組與正常對照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 2.肝硬化組的門靜脈平均流速、門脈高壓指數(shù)與肝功能Child-Pugh分級間有明顯相關性,而肝動脈阻力指數(shù)、搏動指數(shù),脾動脈阻力指數(shù)、搏動指數(shù)與肝功能Child-Pugh分級間無明顯相關性。 3.肝硬化組餐后的門靜脈平均流速、血流量、肝動脈阻力指數(shù)及搏動指數(shù)的增加幅度明顯低于對照組。 4.肝硬化組中F3組的脾動脈阻力指數(shù)、搏動指數(shù)、門脈高壓指數(shù)均顯著高于F1、F2組,門靜脈平均流速顯著低于F1、F2組。 5.肝硬化中F3組出血發(fā)生率為83.3%高于F1、F2組。 6.腹水、肝功能異常、血小板減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肝硬化門脈高壓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危險因素。 結(jié)論: 1.肝硬化患者的肝脾動脈阻抗指數(shù)可明顯增加,但與肝功能Child-Pugh分級間無明顯相關性。 2.肝硬化患者餐后肝動脈阻抗指數(shù)的增加幅度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肝硬化時肝動脈緩沖效應可發(fā)生異常。 3.門脈高壓指數(shù)1.9s/m,再結(jié)合患者的肝功能,腹水情況及血小板計數(shù),對預測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并可減少上消化道內(nèi)鏡的檢查。
【學位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9
【中圖分類】:R575.2;R445.1
本文編號:2824746
【學位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9
【中圖分類】:R575.2;R44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何進;戴麗明;梁如馨;鄧享雄;盧健;;超聲檢查進餐前后肝臟血供改變及其意義[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5年11期
2 彭曉靜;評價阻力指數(shù)和搏動指數(shù)在彌漫性脾腫大病因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00年04期
3 閆國珍,張秉亨,趙曉蘭;乙肝后肝硬化球后血管與肝動脈阻力指數(shù)變化相關性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2年11期
4 張曉嵐,邵福靈,秦玉彩,姜慧卿,姚希賢;肝硬化門靜脈血流動力學改變與肝功能狀況的關系[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1年05期
本文編號:28247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8247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