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細胞瘤與轉移瘤血管異質性的SWI與DSC-PWI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17 13:09
目的 應用磁敏感加權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和動態(tài)磁敏感灌注成像(Dynamical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d perfusion weightedimaging,DSC-PWI)對腦腫瘤瘤體實質及瘤周區(qū)的微出血、微循環(huán)狀態(tài)進行量化分析,探討二者對星形細胞瘤分級診斷及其與單發(fā)腦轉移瘤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材料與方法 對42例疑診腦腫瘤患者行MRI檢查,包括SWI和DSC-PWI。所有病例均經(jīng)手術治療及病理證實,包括星形細胞瘤I級3例、II級8例、III級9例、IV級8例、轉移瘤14例。所有病例均行SWI檢查,而部分(32例)行PWI檢查,包括星形細胞瘤I級2例、II級5例、III級8例、IV級3例和轉移瘤14例。所有患者MR圖像在GE Signa HDxt1.5T MR掃描儀上采集,采用標準頭線圈。MR掃描序列包括:矢狀位FSE T1WI,橫斷位FSE T1WI、T2WI、SWI、PWI以及T1WI增強掃描。SWI及DSC-PWI的原始數(shù)據(jù)經(jīng)ADW4.5工作站的Functool軟件處理后,得到濾過后相位圖(filtered phase image,CPI)、SWI最小密度投影圖(SWI miniumintensity projection,SWIMinIP)以及局部腦血容量圖(regional cerebral bloodvolumer,rCBV)、局部腦血流量圖(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平均通過時間圖(regional mean transit time,rMTT)和局部達峰時間(regional time to peak,rTTP)。觀察所有腫瘤的MR表現(xiàn),確認腫瘤的不同成分。將SWIMinIP上腫瘤實質內線狀或點樣低信號結構定義為腫瘤內磁敏感信號(inter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 intensity,ITSS),計數(shù)腫瘤內所有層面ITSS數(shù)。分別測量腦腫瘤實質及瘤周區(qū)的平均rCBV值、rCBF值、rMTT值和rTTP值。對于瘤周區(qū)按其遠近劃分為:距腫瘤強化外緣1cm內的區(qū)域定為近側瘤周區(qū),距腫瘤強化外緣1cm外的區(qū)域定為遠側瘤周區(qū)。星形細胞瘤不同級別之間、星形細胞瘤與轉移瘤之間的ITSS差異用Wilcoxon檢驗進行對照分析,而組間的灌注參數(shù)對照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于腫瘤之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參數(shù),采用ROC曲線分析其診斷敏感度、特異性。采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腫瘤內ITSS與各灌注參數(shù)的關聯(lián)性。各檢驗方法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 1.不同級別星形細胞瘤之間的ITSS比較 II級星形細胞瘤瘤內實質的ITSS均值為4.12±0.64,III級為18.11±2.15,IV級為18.75±2.48。II級與III級星形細胞瘤之間ITS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H=7.835,P<0.01);III級與IV級之間ITSS無顯著差異(H=0.021,P=0.885)。低級別(II級)星形細胞瘤的ITSS明顯小于高級別星形細胞瘤(III級與IV級;H=13.156,P<0.01)。以7.5為鑒別高、低級別星形細胞瘤的ITSS閾值,則敏感度為88.2%,特異性為81.8%,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912;同樣,以6.0為閾值鑒別II級與III級星形細胞瘤,則敏感度為100%,特異性為87.5%, AUC為0.903。 2.星形細胞瘤和轉移瘤之間的ITSS比較 高級別星形細胞瘤瘤內實質的ITSS均值(18.41±1.58)明顯高于轉移瘤(6.14±1.56,p=0.001);以6.5為鑒別閾值,則敏感度為94.1%,特異性為71.4%,AUC為0.861。另外,所有星形細胞瘤(包括高級別和低級別)瘤內實質的ITSS數(shù)(13.14±1.66)也高于轉移瘤ITSS數(shù)(6.14±1.56,p=0.028);以6.5為閾值鑒別星形細胞瘤與轉移瘤,則敏感度為64.3%,特異性為71.4%,AUC為0.705。 3.高低級別星形細胞瘤瘤內實質及瘤周微循環(huán)差異 高級別星形細胞瘤瘤內實質、近側瘤周區(qū)和遠側瘤周區(qū)rCBV分別為2.56±1.08、1.31±0.51及0.90±0.21,具有顯著差異(P=0.004、 P=0.028);而瘤內實質rCBF值也明顯高于近瘤區(qū)(2.39±0.99、1.09±0.49;P=0.001)。低級別星形細胞瘤瘤內實質區(qū)、近瘤區(qū)和遠瘤區(qū)rCBV和rCBF均無明顯差別(P>0.05)。 高級別星形細胞瘤內實質rCBV值和rCBF值均明顯高于低級別的(rCBV:2.56±1.08,1.40±1.08,P=0.042;rCBF:2.39±0.99、1.31;(1.31±0.51、0.93±0.21,P=0.045),而rTTP值明顯低于低級別(0.94±0.06、1.01±0.02,P=0.009) 4.星形細胞瘤和轉移瘤瘤內實質及瘤周區(qū)的微循環(huán)差異 星形細胞瘤和轉移瘤二者實質的rCBV、rCBF、rMTT及均無差異,而轉移瘤實質的rTTP較高(0.99±0.06,1.11±0.16,P=0.017);對于瘤周區(qū)域:高級別星形細胞瘤的近瘤區(qū)rTTP低于轉移瘤(0.94±0.06,1.10±0.21,P=0.026),遠瘤區(qū)rCBF也低于轉移瘤(0.57±0.49,0.98±0.21,P=0.031);另外低級別星形細胞瘤實質rTTP(0.99±0.07)也低于轉移瘤(1.11±0.16,P=0.035)。 5.腫瘤瘤內實質微循環(huán)與ITSS關聯(lián)性 31例均行SWI和PWI掃描的病例瘤內rCBV、rCBF、rMTT、rTTP值與ITSS計數(shù)間無相關性(P值均大于0.05)。 結論 1.腫瘤內及瘤周ITSS有助于星形細胞瘤的分級診斷及其與轉移瘤的鑒別診斷,反映了腫瘤微血管組織病理學的差異。 2. DSC-PWI能夠定量評估腫瘤實質和周圍的微循環(huán)狀態(tài),也是星形細胞瘤、轉移瘤鑒別和分級診斷的有力的補充手段。
【學位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R445.2
【部分圖文】:
通過時間圖 (regional mean transit time,l peak time,rTTP)。界定2WI、T1增強以及CPI圖進行綜合分析,界定腫或囊變區(qū)、血管及出血灶、鈣化灶。界定標T2稍高或高信號、增強后有強化的部分是腫2高、增強后無強化區(qū)是瘤周水腫區(qū);壞死(增強后無強化的區(qū)域。、出血灶、血管結構均可能表現(xiàn)為T1高或低inIP圖加以鑒別。鈣化灶在CPI圖呈高信號,出[7],將在SWIMinIP圖上看到的腫瘤內部聚集或不為腫瘤內磁敏感信號灶(intertumoral susc),計數(shù)每個腫瘤內部所有層面的ITSS數(shù)目(圖
10 2.1-2.2 示:患者,男,32 歲,左額顳葉間變性星形細胞瘤(部分呈膠質母改變)。CB CBF 圖示腫瘤實質呈高灌注(黃紅色),在腫瘤內的實質區(qū)及瘤周區(qū)各放置 3 個 ROI,應值。在對側正常大腦半球的腦白質區(qū)域,測量 3 個 ROI 值。圖 2.3-2.4 示同層面對應 掃圖和 T1WI 增強圖像。
用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包(statistics .0 版進行統(tǒng)計分析。星形細胞瘤不同級別 的差異用 Wilcoxon 秩和檢驗進行對照分素方差分析。對于腫瘤之間有統(tǒng)計學差度、特異性。采用 Spearman 秩相關分析檢驗方法均以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結 果細胞瘤之間的 ITSS 比較瘤內實質的ITSS均值為4.12 ±0.64,I48。如直方圖(圖 3)所示,II 級星形細有統(tǒng)計學意義(H=7.835,P<0.01);III21,P=0.885)。低級別(II 級)星形細(III 級與 IV 級);H=13.156,P<0.0
本文編號:2820751
【學位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R445.2
【部分圖文】:
通過時間圖 (regional mean transit time,l peak time,rTTP)。界定2WI、T1增強以及CPI圖進行綜合分析,界定腫或囊變區(qū)、血管及出血灶、鈣化灶。界定標T2稍高或高信號、增強后有強化的部分是腫2高、增強后無強化區(qū)是瘤周水腫區(qū);壞死(增強后無強化的區(qū)域。、出血灶、血管結構均可能表現(xiàn)為T1高或低inIP圖加以鑒別。鈣化灶在CPI圖呈高信號,出[7],將在SWIMinIP圖上看到的腫瘤內部聚集或不為腫瘤內磁敏感信號灶(intertumoral susc),計數(shù)每個腫瘤內部所有層面的ITSS數(shù)目(圖
10 2.1-2.2 示:患者,男,32 歲,左額顳葉間變性星形細胞瘤(部分呈膠質母改變)。CB CBF 圖示腫瘤實質呈高灌注(黃紅色),在腫瘤內的實質區(qū)及瘤周區(qū)各放置 3 個 ROI,應值。在對側正常大腦半球的腦白質區(qū)域,測量 3 個 ROI 值。圖 2.3-2.4 示同層面對應 掃圖和 T1WI 增強圖像。
用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包(statistics .0 版進行統(tǒng)計分析。星形細胞瘤不同級別 的差異用 Wilcoxon 秩和檢驗進行對照分素方差分析。對于腫瘤之間有統(tǒng)計學差度、特異性。采用 Spearman 秩相關分析檢驗方法均以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結 果細胞瘤之間的 ITSS 比較瘤內實質的ITSS均值為4.12 ±0.64,I48。如直方圖(圖 3)所示,II 級星形細有統(tǒng)計學意義(H=7.835,P<0.01);III21,P=0.885)。低級別(II 級)星形細(III 級與 IV 級);H=13.156,P<0.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蔡傳書;曹代榮;邢振;;3.0 T磁共振灌注加權成像在腦星形細胞瘤分級診斷中的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0年12期
2 白旭;韓彤;張云亭;;應用磁共振灌注加權成像評估星形細胞腫瘤病理分級的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年02期
3 張皓;沈天真;陳星榮;繆競陶;解學乾;;MR灌注成像在鑒別單發(fā)腦轉移瘤與高級別膠質瘤中的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6年04期
4 董鵬;王濱;孫西河;常光輝;李緒斌;陳靜靜;;肺癌腦轉移瘤瘤周水腫程度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6年01期
5 陳月潔;黃硯玲;王永峰;金曉青;徐婭莎;;磁敏感加權成像顯示出血對腦膠質瘤分級評估的價值[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0年02期
本文編號:28207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8207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