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螺旋CT多平面重組研究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胸椎椎弓根形態(tài)學
發(fā)布時間:2020-08-11 23:56
【摘要】:實驗目的 測量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胸椎椎弓根的解剖學數(shù)據(jù),研究這些數(shù)據(jù)在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胸椎使用椎弓根螺釘時的臨床意義。 實驗方法 使用GE公司的LightSpeed16螺旋CT對10名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進行全胸椎掃描,并利用采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多平面重組,在重組后的平面上測量椎弓根內、外橫徑,椎弓根-肋三角橫徑,椎弓根深度,椎弓根長度,椎弓根橫斷面角。另外還回顧了8名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的CT片,并在CT片上進行了測量。 結果 總共測量了392個椎弓根。(1)椎弓根內橫徑從胸椎上段到胸椎中段逐漸減小,到胸椎下段又逐漸增大。胸椎椎弓根內橫徑在1.3毫米~5.3毫米之間變化。最小值出現(xiàn)在代償性上胸彎內T4的凹側,最大值出現(xiàn)在T12的凸側。T6~T9(頂椎附近)凹側的椎弓根內橫徑均較小,范圍在1.8~2.4毫米之間,且小于凸側的椎弓根內橫徑。離頂椎越遠凹側與凸側椎弓根之間的差距逐漸減小。(2)胸椎椎弓根外橫徑在3.9毫米~8.5毫米之間變化,其變化趨勢及最小值出現(xiàn)的椎體與內橫徑相同。(3)椎弓根-肋骨頭結合體橫徑的變化范圍為12毫米~17.9毫米,最大值17.9毫米,出現(xiàn)在T1右側。最小值11.4毫米,出現(xiàn)在T8右側。(4)椎弓根深度從胸椎頭側的29毫米逐漸增加到胸椎尾側的45毫米,椎弓根長度 WP=34 從胸椎頭側的16毫米逐漸增加到胸椎尾側的23毫米。(5)椎弓根橫斷面角從胸椎頭側到胸椎尾側逐漸減小。最大值出現(xiàn)在T1,平均29度;最小值出現(xiàn)在T12,平均2.8度。 結論 (1)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胸椎椎弓根內、外橫徑的最小值均出現(xiàn)在代償性上胸彎內T4的凹側,其次是頂椎區(qū)椎弓根內、外橫徑較小,且小于凸側?紤]到青少年椎弓根的可膨脹性,側彎胸椎植入螺釘是可行的。這個測量結果提示在側彎胸椎采用安全椎弓根螺釘植入技術,以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當椎弓根過于細小或有其他的原因不適合螺釘植入的時候,可以考慮通過椎弓根-肋三角植入螺釘來作為椎弓根螺釘固定的一種補充方法。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R816.8
本文編號:2789740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R816.8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謝瑞剛;葛英輝;史大鵬;程天明;張濤;郭瀅;王紅強;;椎弓根釘?shù)绤?shù)CT測量新方法的研究[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07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謝瑞剛;不同旋轉角度的椎骨之椎弓根釘?shù)绤?shù)的CT測量方法及其重復性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7897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7897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