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納米團簇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機理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金納米團簇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機理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2014年
金納米團簇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機理的研究
陳婕
【摘要】:惡性腫瘤是人類的五大死因中的第二大死因,治愈腫瘤一直是人類追求的目標,放射治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研制高效的腫瘤放射增敏劑成為了放射治療的重要課題。金納米團簇由于超小尺寸和獨特的光學特性有望應用于癌癥的放射治療。 本文通過化學還原的方法制備出金納米團簇,并利用Au-S共價鍵和物理吸附分別制得谷胱甘肽保護的金納米團簇(GSH-Au)和連接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抗體的谷胱甘肽保護的金納米團簇(GSH-Au+EGFR)。用熒光光譜儀來觀察其熒光特性,并通過觀察熒光強度的變化來判斷其血漿穩(wěn)定性。用體外細胞和體內動物實驗研究兩者的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用MTT比色法研究體外毒理和放射增敏作用,用單細胞凝膠電泳研究放射增敏的機理,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檢測金納米團簇在臟器中的分布。 結果顯示,GSH-Au和GSH-Au+EGFR在615nm左右具有最大的熒光強度,與人血漿混合24小時內有很好的穩(wěn)定性。不同濃度的GSH-Au和GSH-Au+EGFR作用于細胞24和48小時后都會引起細胞存活率的下降,但是24小時后GSH-Au的毒性大于GSH-Au+EGFR,而48小時后GSH-Au的毒性小于GSH-Au+EGFR。小鼠臟器都沒有受到嚴重的損傷,只是GSH-Au和GSH-Au+EGFR分別會使小鼠腎臟和肝臟有輕微的變化,但不是很明顯,病理結果也沒有顯示出有所病變。兩者均能抑制腫瘤細胞的增值。體內放射增敏的研究結果表明GSH-Au比BSA-Au能夠更好的降低腫瘤體積,而且能更好的通過腎清除排出體外,從而減少在體內的蓄積。 結論:金納米團簇具有較好的放射增敏作用,同時體內外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團簇的尺寸、表面配體的影響,而且影響機理很復雜。本實驗對于了解金納米團簇的毒理學和放射增敏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為進一步研究團簇的應用提供了依據(jù)。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30.55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珊文;遞降加溫的熱增敏與放射增敏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放射腫瘤學;1990年03期
2 辛軍,胡璧;煙酰胺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臨床應用前景[J];國外醫(yī)學(放射醫(yī)學核醫(yī)學分冊);1992年05期
3 曹棄元;李永強;陳成欽;梁健雄;;牡蠣提取物的體外放射增敏作用[J];中國藥學雜志;1993年04期
4 安永輝,齊永明,張廣恩,張富同,薛占蒼;保爾佳對肺癌放射增敏作用的臨床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0年03期
5 顧菲;劉曉秋;韓英;趙艷芝;胡曉林;宋汝亮;;腫瘤放療增敏藥9401號的細胞毒性和體外放射增敏作用[J];中國輻射衛(wèi)生;2006年04期
6 李美佳;;幾種鉑-染料復合物的抗腫瘤和放射增敏作用[J];國外醫(yī)學(放射醫(yī)學核醫(yī)學分冊);1988年02期
7 周則衛(wèi);煙酰胺和苯酰胺類似物對腫瘤放射增敏作用的結構-活性關系[J];國外醫(yī)學(放射醫(yī)學核醫(yī)學分冊);1992年03期
8 糜福順,李艷春,沈瑜,王榮龍,施培基,胡壁;兩種新6-硝基吲唑化合物的放射增敏作用[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1993年02期
9 丁銳;黃榮清;肖炳坤;楊建云;;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放射增敏作用機制的研究[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2年01期
10 李淑珍;;煙酰胺在體內的放射增敏作用:增加腫瘤損傷比正常組織大[J];國外醫(yī)學(放射醫(yī)學核醫(yī)學分冊);198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玲;黃海瀟;熊國林;邢爽;李明;王華壽;羅慶良;;黃酮類化合物對人髓系白血病細胞系體外放射增敏作用的實驗研究[A];中國毒理學會放射毒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七次、中國毒理學會免疫毒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五次、中國環(huán)境誘變劑學會致突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次、中國環(huán)境誘變劑學會致畸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次、中國環(huán)境誘變劑學會致癌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2 張國鐸;高山寶;謝麗;禹立霞;錢曉萍;劉寶瑞;;甲氧基歐芹素體外對人胃癌細胞的放射增敏作用[A];第三屆中國腫瘤內科大會教育集暨論文集[C];2009年
3 李小麗;劉鑫;蔣為薇;丁國富;顏偉;岑彥艷;周紅;;12-bp CpG ODN對人腦膠質瘤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機制研究[A];第十屆全國化療藥理暨抗感染藥理高峰論壇資料匯編[C];2010年
4 薛宏偉;王浩;于洪升;;冬凌草甲素對肝癌HepG2細胞株的體外放射增敏作用[A];2007第六屆全國放射腫瘤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趙慧云;仉文升;沈磊;李五嶺;;3-硝基三唑衍生物TA-101的體內放射增敏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醫(yī)學與防護學分會第三次全國中青年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1年
6 趙慧云;仉文升;沈磊;李五嶺;;3-硝基三唑衍生物TA-101的體內放射增敏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醫(yī)學與防護學分會第三次全中國青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1年
7 黃喬;胡國清;梅齊;黃河;;奧沙利鉑對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的抗癌與放射增敏作用[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趙妍妍;周紅;;青蒿琥酯對非小細胞肺癌細胞(A549細胞)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機制研究[A];第十屆全國化療藥理暨抗感染藥理高峰論壇資料匯編[C];2010年
9 趙阿津;劉曉秋;韓英;;9401號藥對小鼠皮膚放射反應試驗[A];全國第十一屆生化與分子藥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周沖;周菊英;王利利;俞志英;徐曉婷;秦頌兵;聶斌;;miR-21反義寡核苷酸對SHG-44放射增敏作用的體外研究[A];2010’全國腫瘤分子標志及應用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國中青年腫瘤專家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卓;β-欖香烯乳放射增敏作用及其相關靶點基因篩選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楊東;Smac模擬物SM-164對乳腺癌的放射增敏作用和機制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3 張博;BVAN08誘發(fā)肝癌細胞有絲分裂災變死亡及放射增敏作用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0年
4 范昊寧;姜黃素對人鼻咽癌細胞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5 封巍;食管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和反義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對食管癌體內外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顧菲;9401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王桂亮;尼可胺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3 姜海燕;小檗堿對人食管鱗癌細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謝冰冰;β-欖香烯對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與血管形成的相關性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秦春明;大黃素衍生物合成及經(jīng)線粒體介導的鼻咽癌放射增敏作用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張思;β-欖香烯對人宮頸癌Hela乏氧細胞放射增敏作用實驗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劉瑛;廣西何首烏中蒽醌類化合物GXHSWAQ-1單體對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機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8 陳婕;金納米團簇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機理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9 徐曉婷;對乙酰氨基酚抑制SHG-44細胞生長及其放射增敏作用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10 謝良喜;三氧化二砷對鼻咽癌放射增敏作用的實驗研究和初步臨應床應用[D];汕頭大學;2002年
本文關鍵詞:金納米團簇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機理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49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154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