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念珠菌性膿毒癥中HMGB1的表達及其作用的臨床和動物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2 14:33
本文關鍵詞:白念珠菌性膿毒癥中HMGB1的表達及其作用的臨床和動物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高遷移率族蛋白B1 丙酮酸乙酯 白念珠菌 膿毒癥
【摘要】:目的:侵襲性真菌感染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在細菌性膿毒癥中起著重要作用的晚期炎癥介質---高遷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是否也在侵襲性真菌感染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尚不清楚。而白念珠菌又是侵襲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體。本研究擬進行白念珠菌性膿毒癥的臨床和動物實驗,研究HMGB1的表達情況,以期探討HMGB1在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為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療靶點。方法:1.臨床收集白念珠菌性膿毒癥患者的外周血,用ELISA和q RT-PCR檢測HMGB1、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HMGB1 m RNA的表達,并與臨床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2.構建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動物模型,實驗分正常組、免疫抑制組、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組和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組,分別于感染后1、3、5和7d處死小鼠,取外周血檢測肝腎功和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指標以明確小鼠的病情嚴重程度,取肺、肝和腎組織進行HE染色觀察各組織損傷情況,ELISA檢測外周血HMGB1、TNF-α和IL-6的含量,q RT-PCR檢測小鼠外周血、肺、肝和腎組織中HMGB1 m RNA的表達,Western blot和免疫組化檢測肺、肝和腎組織中HMGB1的表達。結果:1.白念珠菌性膿毒癥患者外周血q RT-PCR結果顯示,伴白念珠菌感染的嚴重膿毒癥患者、不伴真菌感染的嚴重膿毒癥患者和膿毒癥患者外周血HMGB1 m RNA的表達均高于正常人(P0.01),而伴白念珠菌感染和不伴真菌感染的嚴重膿毒癥患者又高于一般膿毒癥患者(P0.05或0.01);但伴白念珠菌感染的嚴重膿毒癥患者和不伴真菌感染的嚴重膿毒癥患者外周血HMGB1 m RNA的表達沒有顯著性差異。2.白念珠菌性膿毒癥患者外周血ELISA結果顯示,伴白念珠菌感染的嚴重膿毒癥患者、不伴真菌感染的嚴重膿毒癥患者和膿毒癥患者血清中HMGB1、TNF-α和IL-6的表達均高于正常人;而伴白念珠菌感染和不伴真菌感染的嚴重膿毒癥患者又高于一般膿毒癥患者;且伴白念珠菌感染的嚴重膿毒癥患者血清中HMGB1和TNF-α的表達明顯高于不伴真菌感染的嚴重膿毒癥患者,但伴白念珠菌感染的嚴重膿毒癥患者和不伴真菌感染的嚴重膿毒癥患者血清中IL-6的表達沒有顯著性差異。3.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白念珠菌性膿毒癥患者外周血HMGB1與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CRP和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BDG)成正相關(r分別為0.530、0.541、0.816,P0.05或0.01),與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無相關(r為0.093,P0.05)。4.小鼠腹腔注射環(huán)磷酰胺后,血液中的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和血小板均明顯減少,其中以白細胞減少最為明顯,表明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構建成功。5根據(jù)不同濃度小鼠的生存曲線,本實驗選取的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最適濃度為2×105個/ml。6.肺、肝和腎組織培養(yǎng)及病理結果顯示:肺、肝和腎組織中均有白念珠菌生長,表明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模型構建成功。7.與正常組相比,免疫抑制組、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組和EP組小鼠在免疫抑制后第4d開始體重明顯下降(P0.05);與免疫抑制組相比,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組和EP組小鼠在感染后第2d開始體重明顯下降(P0.05);與EP組相比,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組小鼠在感染后第3d開始體重明顯下降(P0.05)。8.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組小鼠的死亡率為33.33%,EP組小鼠的死亡率為13.33%;與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組相比,EP能顯著減少小鼠的死亡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9.生化和病理結果顯示,與正常組和免疫抑制組相比,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組小鼠的肺、肝和腎組織明顯受損,CRP明顯升高;而與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組相比,EP組小鼠肺、肝和腎組織受損程度明顯減輕,CRP明顯降低。10.外周血、肺、肝和腎組織q RT-PCR結果顯示,與正常組和免疫抑制組相比,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組和EP組小鼠的外周血、肺、肝和腎組織中HMGB1 m RNA的表達均明顯增加(P0.05或0.01);而與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組相比,EP組小鼠在感染后3d開始HMGB1m RNA的表達明顯減少(P0.01)。11.肺、肝和腎組織Western blot結果顯示:白念珠菌感染后,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組和EP組小鼠肺、肝和腎組織中HMGB1的表達明顯增加;與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組相比,EP能顯著抑制HMGB1的表達。12.肺、肝和腎組織免疫組化結果顯示,白念珠菌感染后,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組小鼠肺組織HMGB1的表達明顯增加,主要集中在細胞核內(nèi);肝組織細胞核內(nèi)HMGB1的表達明顯增加,同時隨著感染天數(shù)的延長,肝細胞胞漿中HMGB1的表達也明顯增高;腎組織皮質中胞核和胞漿中HMGB1的表達均明顯增加。而與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組相比,EP不僅能明顯抑制胞核中HMGB1的表達,也能明顯抑制HMGB1從胞核釋放到胞漿中。13.外周血ELISA結果顯示,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組和EP組小鼠外周血HMGB1、TNF-α和IL-6的表達明顯增高(P0.01);與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組相比,EP組小鼠外周血HMGB1、TNF-α和IL-6的表達明顯降低(P0.05或0.01)。結論:1.白念珠菌性膿毒癥患者外周血HMGB1蛋白水平明顯高于不伴真菌感染的嚴重膿毒癥患者,但兩者外周血HMGB1 m RNA的表達沒有顯著性差異。目前HMGB1在白念珠菌性膿毒癥中的研究還未見報道,本實驗收集到的樣本量少,HMGB1在白念珠菌性膿毒癥中的作用還需進一步研究。2.白念珠菌性膿毒癥患者外周血HMGB1與PCT、CRP和BDG成正相關。根據(jù)其他細菌膿毒癥和本實驗研究結果,我們猜測HMGB1結合臨床上不同的指標,有助于區(qū)別細菌膿毒癥和真菌膿毒癥的診斷。但本實驗收集到的樣本量少,這一猜想還有待進一步證明。3.本實驗構建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動物模型選取的最適感染濃度為2×105個/ml,組織培養(yǎng)和組織病理學方法均證實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動物模型構建成功。4.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組小鼠外周血、肺、肝和腎組織中HMGB1m RNA和蛋白表達明顯增高,而與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組相比,EP能明顯抑制HMGB1的表達和釋放,減輕肺、肝和腎組織的損傷程度,減少小鼠死亡率,表明HMGB1抑制劑可能為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治療提供新的靶點。
【關鍵詞】:高遷移率族蛋白B1 丙酮酸乙酯 白念珠菌 膿毒癥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19.3;R459.7
【目錄】:
- 英漢縮略語名詞對照4-6
- 中文摘要6-11
- 英文摘要11-18
- 前言18-20
- 第一部分 HMGB1在白念珠菌性膿毒癥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20-39
- 1 材料20-22
- 2 方法22-26
- 3 結果26-36
- 4 討論36-39
- 第二部分 HMGB1在侵襲性白念珠菌感染動物模型中的表達39-73
- 1 材料39-41
- 2 方法41-48
- 3 結果48-70
- 4 討論70-73
- 參考文獻73-79
- 全文總結79-80
- 文獻綜述80-90
- 參考文獻87-90
- 致謝90-91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9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中國嚴重膿毒癥/膿毒性休克治療指南(2014)[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15年04期
2 王艷華;張慧妍;蘇文利;王毅鑫;趙鋼;;丙酮酸乙酯對膿毒癥大鼠腸組織保護和HMGB1表達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14年03期
3 楊恒;呂和平;周蒙滔;張啟瑜;;丙酮酸乙酯對大鼠重癥急性胰腺炎腎損傷的保護作用[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1年02期
4 黃奕江;;侵襲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學及其高危因素[J];臨床內(nèi)科雜志;2008年04期
5 ;重癥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診斷與治療指南(2007)[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7年11期
6 王強;姚詠明;王彥博;王文江;咸力明;竇科峰;盛志勇;;丙酮酸乙酯對燙傷延遲復蘇大鼠腎組織高遷移率族蛋白B1表達和急性腎損傷的影響[J];中華外科雜志;2007年17期
7 陳敏英;周奇;梁力建;彭寶崗;管向東;歐陽彬;陳娟;;丙酮酸乙酯對膿毒癥小鼠肝細胞的保護作用[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6年12期
,本文編號:6620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6620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