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少數民族人群乙肝流行率及流行模式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8-03 19:09
本文關鍵詞:貴州少數民族人群乙肝流行率及流行模式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貴州少數民族人群乙肝流行率及流行模式,為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據。方法采用多階段整群隨機抽樣方法,于2013年11-12月抽取貴州省3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的2個縣8個村共1 629名常住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同時采集血樣,用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法(TRFIA)檢測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表面抗體(HBs Ab)、乙肝核心抗體(HBc Ab),分析乙肝流行模式。結果 1 629名調查對象中,HBV感染者825例,總感染率為50.6%;共有6種血清標志物模式組合,按照血清標志物模式分布特征將乙肝流行模式分為三類,其中以易感模式為主占45.9%、免疫模式占31.9%、感染模式占22.2%;不同民族、一起生活的人有無表面抗原陽性、不同婚姻狀態(tài)、不同年齡、家庭HBV感染人數、是否接種乙肝疫苗、家庭人口數、是否飲酒、文化程度在3組流行模式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是否外出打工過、性別、是否共用牙刷、過去1年家庭總收入不同、是否吸煙在3組流行模式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貴州少數民族人群乙肝流行模式以易感模式(3項全陰)為主,不同特征人群流行模式存在差異;易感模式流行的人群應加強免疫接種,提高該人群的乙肝特異性免疫力;對感染模式流行人群加強健康宣教,減少其乙肝的傳播。
【作者單位】: 貴陽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流行病學教研室;貴陽醫(yī)學院貴州省醫(yī)學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 少數民族人群 乙肝流行率 流行模式
【基金】:科技部“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3BAI05B03)
【分類號】:R512.62;R181.3
【正文快照】: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一種以肝臟損壞為主要病變,并可引起多器官損害的嚴重危害我國公眾健康的傳染病[1]。乙肝血清標志物檢測是診斷HBV感染的主要方法。我國習慣把乙肝血清標志物檢測結果組合為一個模式,不同的模式有不同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徐楚材,艾于勤,王衛(wèi)平;張家界市疾病流行模式及防治對策[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3年05期
2 許國章,楊惠英;寧波市40年傷寒副傷寒流行模式的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1992年08期
3 劉康邁;我國未來HIV感染流行模式的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1994年01期
4 李志軍;發(fā)展中國家和工業(yè)化國家白喉流行模式的變化[J];廣西預防醫(yī)學;1996年03期
5 張秉齋;;9月齡前的嬰兒應進行麻疹免疫[J];疾病監(jiān)測;1992年03期
6 陳素良;趙文英;李性善;楚金貴;李蘭田;;麻疹疫苗時代麻疹爆發(fā)流行的規(guī)律[J];河北醫(yī)藥;1989年03期
7 ;[J];;年期
,本文編號:6158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6158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