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學生HIV/AIDS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0-13 07:52
目的分析福建省學生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為預防干預工作提供依據(jù)。方法收集1987—2015年福建省新報告的學生HIV/AIDS病例,對其流行特征進行描述性分析。結果福建省2002年首次報告學生HIV/AIDS病例,到2015年共報告254例(占全省2.9%),每年新報告病例上升明顯,從2009年的0.9%升至2015年的4.7%,年均增速67.2%。病倒主要集中在福州、廈門、漳州和泉州市(73.6%),以1922歲居多(54.7%),男性為主(97.2%),文化程度較高(69.7%)。性接觸途徑感染占94.1%,其中同性傳播占75.6%。檢測咨詢(43.7%)和臨床就診檢測(23.6%)是病例的主要來源。結論福建省學生中艾滋病疫情日益嚴峻,并呈低齡化趨勢。應采取有效且適用于學生的干預策略以遏制疫情。
【文章來源】:海峽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6,22(06)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圖1福建。玻埃埃病玻埃保的陮W生HIV/AIDS病例年齡分布Figure1ReportedcasesinfectedwithHIV/AIDSin
293-2008《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診斷標準》。1.2研究方法病例HIV抗體確認陽性后,由接受過培訓的調查員對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內容包括:人口學特征、臨床癥狀、接觸史信息、潛在的感染途徑及HIV抗體檢測情況等。對確認陽性且符合病例報告標準的HIV/AIDS病例進行網絡直報,按HIV感染者每6個月隨訪1次,AIDS病人每3個月隨訪1次要求,收集病例的病程變化、CD4+T淋巴細胞檢測、抗病毒治療和預防干預服務等信息。觀察截止時間2015年12月31日。1.3數(shù)據(jù)處理一般人口學特征用頻數(shù)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用χ2檢驗。用SPSS19.0軟件統(tǒng)計分析。2結果2.1流行概況2002年,福建省報告了首例學生HIV/AIDS病例,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省累計報告學生HIV/AIDS病例254例,占全省病例總數(shù)的2.9%(254/8651),其中HIV病例207例,AIDS病例47例(35例當年報告為AIDS,12例既往報告HIV后轉成AIDS)。報告死亡11例。2013—2015年報告病例數(shù)197例,占學生病例總數(shù)的77.6%(197/254),2015年報告學生病例數(shù)占當年報告病例總數(shù)的4.7%。自2002年起,報告學生HIV/AIDS病例的平均發(fā)展速度為167.2%,平均增速67.2%,見表1。表1福建。玻埃埃病玻埃保的陥蟾鎸W生HIV/AIDS病例情況Ta
圖3福建。玻埃埃病玻埃保的陮W生HIV/AIDS病例的傳播途徑分布Figure3TransmissionroutesofreportedcasesinfectedwithHIV/AIDSinstudentsduring2002-2015inFujian2.5病例來源分布254例中,檢測咨詢111例(43.7%),臨床就診檢測60例(23.6%),合計67.3%。隨著年齡增大,通過檢測咨詢發(fā)現(xiàn)的病例占比逐漸上升,而通過臨床就診檢測發(fā)現(xiàn)的病例占比逐漸降低(χ2=70.916,P<0.01)。此外,通過性病門診(11.0%)、無償獻血人員檢測(9.8%)和其他來源(11.8%)也是病例發(fā)現(xiàn)的重要來源,見圖4。圖4福建。玻埃埃病玻埃保的瓴煌挲g組學生HIV/AIDS病例來源分布Figure4SourcesofreportedcasesinfectedwithHIV/AIDSinstudentsofdifferentagegroupsduring2002-2015inFujian2.6CD4+T淋巴細胞檢測HIV抗體確認陽性后,接受首次CD4+T淋巴細胞檢測的病例241例(94.9%)。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2~1273個/mm3,平均(389.6±189.7)個/mm3;其中<200個/mm3有26例(10.8%),200~349個/mm3有78例(32.4%),350~499個/mm3的72例(29.9%),≥500個/mm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青年學生2010—2015年艾滋病相關性行為連續(xù)橫斷面研究[J]. 葛琳,崔巖,李東民,李培龍,郭巍.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5(11)
[2]再談知識、行為與艾滋病[J]. 孫江平. 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5 (11)
[3]2002-2012年廣州市學生HIV/AIDS流行情況[J]. 樊莉蕊,步犁,秦發(fā)舉,徐慧芳. 中國艾滋病性病. 2015(03)
[4]東莞地區(qū)在校大學生2010-2013年無償獻血情況分析[J]. 鄒姣麗,王德文,鄒文濤,何子毅,王若珩,陳慶愷,崔四平. 中國輸血雜志. 2015(01)
[5]中國大學生艾滋病知信行現(xiàn)狀分析[J]. 徐亞吉,周傳力,胡珍.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4(04)
[6]學生男男性行為人群行為特征及HIV感染危險因素[J]. 何勤英,王曉冬,于飛,朱彩蓉,吳學慶,姜維華,韓德琳. 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 2011(11)
[7]中國2006-2009年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狀況分析[J]. 王嵐,丁正偉,閻瑞雪,李東民,郭巍,丁國偉,王麗艷,秦倩倩,黑發(fā)欣,李培龍,葛琳,王璐.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0 (09)
[8]無償獻血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的知識和態(tài)度[J]. 王淑榮,閆皓,楊濤.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06(03)
本文編號:3434254
【文章來源】:海峽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6,22(06)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圖1福建。玻埃埃病玻埃保的陮W生HIV/AIDS病例年齡分布Figure1ReportedcasesinfectedwithHIV/AIDSin
293-2008《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診斷標準》。1.2研究方法病例HIV抗體確認陽性后,由接受過培訓的調查員對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內容包括:人口學特征、臨床癥狀、接觸史信息、潛在的感染途徑及HIV抗體檢測情況等。對確認陽性且符合病例報告標準的HIV/AIDS病例進行網絡直報,按HIV感染者每6個月隨訪1次,AIDS病人每3個月隨訪1次要求,收集病例的病程變化、CD4+T淋巴細胞檢測、抗病毒治療和預防干預服務等信息。觀察截止時間2015年12月31日。1.3數(shù)據(jù)處理一般人口學特征用頻數(shù)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用χ2檢驗。用SPSS19.0軟件統(tǒng)計分析。2結果2.1流行概況2002年,福建省報告了首例學生HIV/AIDS病例,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省累計報告學生HIV/AIDS病例254例,占全省病例總數(shù)的2.9%(254/8651),其中HIV病例207例,AIDS病例47例(35例當年報告為AIDS,12例既往報告HIV后轉成AIDS)。報告死亡11例。2013—2015年報告病例數(shù)197例,占學生病例總數(shù)的77.6%(197/254),2015年報告學生病例數(shù)占當年報告病例總數(shù)的4.7%。自2002年起,報告學生HIV/AIDS病例的平均發(fā)展速度為167.2%,平均增速67.2%,見表1。表1福建。玻埃埃病玻埃保的陥蟾鎸W生HIV/AIDS病例情況Ta
圖3福建。玻埃埃病玻埃保的陮W生HIV/AIDS病例的傳播途徑分布Figure3TransmissionroutesofreportedcasesinfectedwithHIV/AIDSinstudentsduring2002-2015inFujian2.5病例來源分布254例中,檢測咨詢111例(43.7%),臨床就診檢測60例(23.6%),合計67.3%。隨著年齡增大,通過檢測咨詢發(fā)現(xiàn)的病例占比逐漸上升,而通過臨床就診檢測發(fā)現(xiàn)的病例占比逐漸降低(χ2=70.916,P<0.01)。此外,通過性病門診(11.0%)、無償獻血人員檢測(9.8%)和其他來源(11.8%)也是病例發(fā)現(xiàn)的重要來源,見圖4。圖4福建。玻埃埃病玻埃保的瓴煌挲g組學生HIV/AIDS病例來源分布Figure4SourcesofreportedcasesinfectedwithHIV/AIDSinstudentsofdifferentagegroupsduring2002-2015inFujian2.6CD4+T淋巴細胞檢測HIV抗體確認陽性后,接受首次CD4+T淋巴細胞檢測的病例241例(94.9%)。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2~1273個/mm3,平均(389.6±189.7)個/mm3;其中<200個/mm3有26例(10.8%),200~349個/mm3有78例(32.4%),350~499個/mm3的72例(29.9%),≥500個/mm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青年學生2010—2015年艾滋病相關性行為連續(xù)橫斷面研究[J]. 葛琳,崔巖,李東民,李培龍,郭巍.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5(11)
[2]再談知識、行為與艾滋病[J]. 孫江平. 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5 (11)
[3]2002-2012年廣州市學生HIV/AIDS流行情況[J]. 樊莉蕊,步犁,秦發(fā)舉,徐慧芳. 中國艾滋病性病. 2015(03)
[4]東莞地區(qū)在校大學生2010-2013年無償獻血情況分析[J]. 鄒姣麗,王德文,鄒文濤,何子毅,王若珩,陳慶愷,崔四平. 中國輸血雜志. 2015(01)
[5]中國大學生艾滋病知信行現(xiàn)狀分析[J]. 徐亞吉,周傳力,胡珍.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4(04)
[6]學生男男性行為人群行為特征及HIV感染危險因素[J]. 何勤英,王曉冬,于飛,朱彩蓉,吳學慶,姜維華,韓德琳. 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 2011(11)
[7]中國2006-2009年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狀況分析[J]. 王嵐,丁正偉,閻瑞雪,李東民,郭巍,丁國偉,王麗艷,秦倩倩,黑發(fā)欣,李培龍,葛琳,王璐.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0 (09)
[8]無償獻血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的知識和態(tài)度[J]. 王淑榮,閆皓,楊濤.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06(03)
本文編號:34342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4342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