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漿D-二聚體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1-03-04 07:11
目的評估血漿D-二聚體水平與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及診斷門靜脈血栓形成(PVT)的價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12月就診于解放軍第五醫(yī)學中心的5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血漿D-二聚體水平是否正常分為正常組(n=217)和升高組(n=283),比較兩組患者血漿D-二聚體水平與Child-Pugh分級、MELD評分的相關性。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多組間比較及進一步兩兩比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檢驗。計數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利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曲線)分析評價D-二聚體水平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VT的早期預警效能。結果兩組患者D-二聚體水平、ALT、AST、TBil、Alb、Child-Pugh分級、MELD評分、PVT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 05)。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血漿D-二聚體水平與Child-Pugh分級、MELD評分均呈正相關(r值分...
【文章來源】:臨床肝膽病雜志. 2020,36(03)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5 頁
【部分圖文】:
不同Child-Pugh分級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漿D-D水平比較
D-D是一種纖維蛋白降解產物,通常在機體繼發(fā)性纖溶亢進時升高[7]。目前檢測D-D水平已應用于各種臨床實踐[8-9],其在排除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中的應用價值已得到充分肯定[5,10]。本研究分析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漿D-D水平,發(fā)現部分患者血漿D-D水平明顯升高,且與Child-Pugh分級及MELD評分呈明顯的正相關。該結果與之前的幾項研究基本一致。如Drolz等[11]評估肝硬化患者常規(guī)凝血參數對新發(fā)大出血的影響時發(fā)現,肝硬化患者血漿D-D水平明顯升高;Rautou等[12]在肝硬化患者循環(huán)微粒組織因子活性增加的研究中也發(fā)現肝硬化患者D-D水平明顯升高;Li等[13]對703例肝硬化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發(fā)現肝硬化患者D-D水平明顯升高,且D-D水平與Child-Pugh評分呈正相關(r=0.219,P<0.001)。該研究還發(fā)現D-D水平與MELD評分呈正相關(r=0.207,P<0.001),MELD評分>15的患者其D-D水平明顯高于評分≤15的患者。Child-Pugh分級和MELD評分是對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儲備及預后進行量化評估的分級標準,在臨床上應用廣泛。Child-Pugh分級和MELD評分越高,表明肝功能的儲備越差,患者預后越差[14-15]。MELD評分>18通常被劃分為高危患者,住院3個月的病死率在10%以上。本研究結果顯示,MELD評分>18的患者D-D水平明顯高于MELD評分≤18的患者,可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越重,D-D水平越高,提示血漿D-D水平可能與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嚴重程度有關。Qi等[16]研究發(fā)現血漿D-D水平越高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病情越重,與本文研究結果一致,且這些患者病死率更高,也支持了D-D水平可能與乙型肝炎肝硬化嚴重程度有關。肝硬化患者血漿D-D水平升高的原因尚不清楚,肝臟是凝血因子合成的場所,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合成凝血減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打破了人體內凝血-纖溶系統(tǒng)的平衡,機體為了維持這種平衡而進行代償性的調節(jié),使得部分患者可能恰好能夠維持平衡,部分患者可能表現為代償不足,還有部分患者代償過度處于高凝狀態(tài),出現繼發(fā)性纖溶亢進,導致血漿D-D水平升高。已有學者[17-18]提出重癥肝硬化患者存在肝內高凝狀態(tài)和纖維蛋白沉積,微血栓形成導致門靜脈微脈管系統(tǒng)逐漸閉塞,導致繼發(fā)性纖溶亢進,進而引起體內D-D水平升高。然而先前提及的關于肝內高凝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基于酒精性肝硬化,關于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液凝固和纖維蛋白溶解狀態(tài)的報道較少。需要進一步的大樣本研究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內高凝與D-D水平之間的關系提供證據。圖3 PVT陰性組與陽性組患者血漿D-D水平比較
PVT陰性組與陽性組患者血漿D-D水平比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肝硬化并發(fā)門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及中醫(yī)證候特點[J]. 呂靖,董思思,顧宏圖,趙長青,劉成海.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9(10)
[2]血漿降鈣素原與D-二聚體水平在判斷急性膽管炎病情嚴重程度中的臨床價值[J]. 錢海超,蘆照青,張?zhí)禊i.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9(18)
[3]腫瘤標志物SCC-Ag、CEA、CYFRA21-1和D-二聚體聯合檢測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早期診斷價值[J]. 孫洪帥,朱華,高海燕,萬廣財,于秀艷. 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8(05)
[4]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患者的差異蛋白篩選[J]. 熊靜平,彭媛媛,張躍新.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8(01)
[5]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 王貴強,王福生,成軍,任紅,莊輝,孫劍,李蘭娟,李杰,孟慶華,趙景民,段鐘平,侯金林,賈繼東,唐紅,盛吉芳,彭劼,魯鳳民,謝青,魏來.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5(12)
[6]Endozepine-4 levels are increased in hepatic coma[J]. Giulia Malaguarnera,Marco Vacante,Filippo Drago,Gaetano Bertino,Massimo Motta,Maria Giordano,Michele Malaguarner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5(30)
本文編號:3062787
【文章來源】:臨床肝膽病雜志. 2020,36(03)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5 頁
【部分圖文】:
不同Child-Pugh分級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漿D-D水平比較
D-D是一種纖維蛋白降解產物,通常在機體繼發(fā)性纖溶亢進時升高[7]。目前檢測D-D水平已應用于各種臨床實踐[8-9],其在排除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中的應用價值已得到充分肯定[5,10]。本研究分析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漿D-D水平,發(fā)現部分患者血漿D-D水平明顯升高,且與Child-Pugh分級及MELD評分呈明顯的正相關。該結果與之前的幾項研究基本一致。如Drolz等[11]評估肝硬化患者常規(guī)凝血參數對新發(fā)大出血的影響時發(fā)現,肝硬化患者血漿D-D水平明顯升高;Rautou等[12]在肝硬化患者循環(huán)微粒組織因子活性增加的研究中也發(fā)現肝硬化患者D-D水平明顯升高;Li等[13]對703例肝硬化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發(fā)現肝硬化患者D-D水平明顯升高,且D-D水平與Child-Pugh評分呈正相關(r=0.219,P<0.001)。該研究還發(fā)現D-D水平與MELD評分呈正相關(r=0.207,P<0.001),MELD評分>15的患者其D-D水平明顯高于評分≤15的患者。Child-Pugh分級和MELD評分是對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儲備及預后進行量化評估的分級標準,在臨床上應用廣泛。Child-Pugh分級和MELD評分越高,表明肝功能的儲備越差,患者預后越差[14-15]。MELD評分>18通常被劃分為高危患者,住院3個月的病死率在10%以上。本研究結果顯示,MELD評分>18的患者D-D水平明顯高于MELD評分≤18的患者,可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越重,D-D水平越高,提示血漿D-D水平可能與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嚴重程度有關。Qi等[16]研究發(fā)現血漿D-D水平越高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病情越重,與本文研究結果一致,且這些患者病死率更高,也支持了D-D水平可能與乙型肝炎肝硬化嚴重程度有關。肝硬化患者血漿D-D水平升高的原因尚不清楚,肝臟是凝血因子合成的場所,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合成凝血減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打破了人體內凝血-纖溶系統(tǒng)的平衡,機體為了維持這種平衡而進行代償性的調節(jié),使得部分患者可能恰好能夠維持平衡,部分患者可能表現為代償不足,還有部分患者代償過度處于高凝狀態(tài),出現繼發(fā)性纖溶亢進,導致血漿D-D水平升高。已有學者[17-18]提出重癥肝硬化患者存在肝內高凝狀態(tài)和纖維蛋白沉積,微血栓形成導致門靜脈微脈管系統(tǒng)逐漸閉塞,導致繼發(fā)性纖溶亢進,進而引起體內D-D水平升高。然而先前提及的關于肝內高凝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基于酒精性肝硬化,關于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液凝固和纖維蛋白溶解狀態(tài)的報道較少。需要進一步的大樣本研究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內高凝與D-D水平之間的關系提供證據。圖3 PVT陰性組與陽性組患者血漿D-D水平比較
PVT陰性組與陽性組患者血漿D-D水平比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肝硬化并發(fā)門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及中醫(yī)證候特點[J]. 呂靖,董思思,顧宏圖,趙長青,劉成海.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9(10)
[2]血漿降鈣素原與D-二聚體水平在判斷急性膽管炎病情嚴重程度中的臨床價值[J]. 錢海超,蘆照青,張?zhí)禊i.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9(18)
[3]腫瘤標志物SCC-Ag、CEA、CYFRA21-1和D-二聚體聯合檢測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早期診斷價值[J]. 孫洪帥,朱華,高海燕,萬廣財,于秀艷. 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8(05)
[4]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患者的差異蛋白篩選[J]. 熊靜平,彭媛媛,張躍新.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8(01)
[5]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 王貴強,王福生,成軍,任紅,莊輝,孫劍,李蘭娟,李杰,孟慶華,趙景民,段鐘平,侯金林,賈繼東,唐紅,盛吉芳,彭劼,魯鳳民,謝青,魏來.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5(12)
[6]Endozepine-4 levels are increased in hepatic coma[J]. Giulia Malaguarnera,Marco Vacante,Filippo Drago,Gaetano Bertino,Massimo Motta,Maria Giordano,Michele Malaguarner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5(30)
本文編號:30627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0627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