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臨床及病理分析
本文關鍵詞: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臨床及病理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的臨床特點及病理資料,進一步探討與其發(fā)病的相關因素及發(fā)病特點。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2年內(nèi)在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接受腎穿刺檢查并在腎組織中檢測到HBsAg和(或)HBcAg的腎炎患者21例(以下稱為HBV-GN組)。同時收集同期行腎穿刺檢查血清乙肝標志物陽性但腎組織中不伴HBsAg和(或)HBcAg沉積的腎炎患者23例(以下稱為HBV-PG組)作為對照組。分析比較這兩組病人的臨床資料及病理特征。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結(jié)果: 兩組相比,性別、年齡、臨床表現(xiàn)、WBC、RBC、HBG、PLT、APTT、PT、INR、PTA、FBG、AST、ALT、GGT、ALP、CHE、TP、ALB、TBIL、DBIL、BUN、Scr、TG、HDLC、IgG、IgA、IgM、C3、24小時尿蛋白定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1,4.2)。而TCHO、LDLC、C4,兩組結(jié)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血清乙肝標志物方面,HBV-GN組患者中乙肝血清學標志物提示“大三陽”(HBsAg、HBeAg、HBcAb均陽性)的患者12例(52.4%),“小三陽”(HBsAg、HBeAb、HBcAb均陽性)的患者7例(19.0%)。HBV-PG組患者乙肝血清學標志物提示“大三陽”(HBsAg、HBeAg、HBcAb均陽性)的患者5例(30.4%),“小三陽”(HBsAg、HBeAb、HBcAb均陽性)的患者17例(60.9%)。兩組患者乙肝血清學標志物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3及圖4.1)。兩組患者在乙肝病毒定量方面上,HBV-GN組患者中乙肝病毒DNA定量HBV-DNA<103IU/mL3例(14.3%),103<HBV-DNA<105IU/mL7例(33.3%),HBV-DNA>105IU/mL11例(52.4%)。HBV-PG組患者中HBV-DNA<103IU/mL9例(39.1%),103<HBV-DNA<105IU/mL10例(43.5%), HBV-DNA>105IU/mL4例(17.4%)。兩組患者乙肝病毒定量的分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4)。在腎臟病理類型上,21例HBV-GN患者中,表現(xiàn)為膜性腎病的18例(85.7%),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1例(4.8%),局灶增生型IgA腎病2例(9.5%)。23例HBV-PG患者中,表現(xiàn)為膜性腎病的9例(39.1%),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3例(13.0%),局灶增生型IgA腎病11例(47.8%)。兩組患者腎臟病理類型分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5)。在腎臟病理免疫熒光上,21例HBV-GN組患者中,免疫熒光沉積分布為IgA13例(61.9%),IgM13例(61.9%),IgG19例(90.5%),C319例(90.5%),C414例(66.7%),C1q14例(66.7%), F片段10例(47.6%)。23例HBV-PG組患者中,免疫熒光沉積為IgA18例(78.3%),IgM82.6例(82.6%),IgG14例(60.9%),C313例(56.5%),,C46例(26.1%),C1q11例(47.8%),F(xiàn)片段9例(39.1%)。由此可見,HBV-GN組腎組織中IgG、C3、C4沉積陽性率明顯高于HBV-PG組,切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IgA、IgM、C1q、F片段在兩組腎組織中沉積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6,圖4.2)。 結(jié)論: 1.HBV-GN患者與HBV感染合并原發(fā)腎臟病患者兩組間臨床生化指標無明顯差異,鑒別需依靠腎穿刺活檢及腎組織乙肝病毒抗原檢測。 2.HBV-GN患者HBV-DNA定量水平明顯高于HBV感染合并原發(fā)腎臟病患者,提示HBV高度復制與HBV-GN的發(fā)病相關。 3.HBV-GN患者腎組織中IgG、C3、C4沉積明顯高于HBV感染合并原發(fā)腎臟病患者。
【關鍵詞】: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 血清乙肝標志物 腎臟病理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692.3;R512.62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英文縮寫詞12-14
- 第1章 緒論14-15
- 第2章 綜述15-24
- 2.1 流行病學15
- 2.2 發(fā)病機制15-17
- 2.3 診斷17-18
- 2.4 治療18-22
- 2.4.1 免疫抑制劑18-19
- 2.4.2 抗病毒治療19-22
- 2.4.3 聯(lián)合治療22
- 2.5 預防22
- 2.6 小結(jié)22-24
- 第3章 臨床資料與方法24-26
- 3.1 研究對象24
- 3.2 研究方法24
- 3.3 診斷標準24
- 3.4 統(tǒng)計學處理24-26
- 第4章 結(jié)果26-32
- 4.1 一般資料分析26
- 4.2 HBV-GN 組與 HBV-PG 組臨床表現(xiàn)的比較26-27
- 4.3 HBV-GN 組與 HBV-PG 組乙肝血清學標志物的比較27-28
- 4.4 HBV-GN 組與 HBV-PG 組血清乙肝病毒定量的比較28
- 4.5 HBV-GN 組與 HBV-PG 組腎臟病理類型比較28-29
- 4.6 HBV-GN 組與 HBV-PG 組腎組織免疫熒光分布情況29-30
- 4.7 HBV-GN 組與 HBV-PG 組實驗室檢查指標的比較30-32
- 第5章 討論32-36
- 5.1 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的診斷標準32-33
- 5.2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及生化指標對比33-34
- 5.3 兩組血清乙肝標志物比較分析34
- 5.4 兩組腎臟病理及免疫熒光比較分析34-36
- 第6章 結(jié)論36-37
- 參考文獻37-42
-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2-43
- 致謝4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小燕,許少明,蔡應木;酶標儀電腦聯(lián)機管理在乙肝標志物檢測結(jié)果判斷的應用[J];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2 熊玉根,萬本愿,賀葵陽;低濃度乙肝標志物的檢測分析[J];江西醫(yī)學檢驗;2002年03期
3 張洪球;聯(lián)合抗癆對乙肝標志物陽性患者肝功能的影響[J];浙江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2年09期
4 張更榮,陳電容;3219名健康體檢乙肝標志物檢測結(jié)果分析[J];浙江預防醫(yī)學;2002年08期
5 郭輝;;全自動酶免分析儀檢測乙肝標志物常見影響因素分析[J];黑龍江醫(yī)學;2008年08期
6 應曉;;某中醫(yī)院非肝膽疾患病人乙肝標志物及模式的分析[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9年11期
7 王鳳玉;乙肝標志物相關試驗檢測結(jié)果分析[J];四川省衛(wèi)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8 樂愛平,王文強,鞠北華,萬臘根;3000例體查人群乙肝標志物檢測結(jié)果的調(diào)查分析[J];江西醫(yī)學檢驗;2001年02期
9 侯麗娟,常曉彤,李彪英,劉素麗;張家口醫(yī)學院大學生乙肝標志物模式分析[J];中國校醫(yī);2002年03期
10 李瑞炎;熊金虎;余曉萍;;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技術在檢測乙肝標志物中的應用評價[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楊潔;;2001~2004年乙肝標志物室間質(zhì)量評價總結(jié)[A];玉溪市第八屆檢驗醫(yī)學學術年會暨科技成果推廣會論文匯編[C];2005年
2 趙秀麗;關琪;;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乙肝標志物少見模式的結(jié)果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3 鐘利;黃永茂;唐凌;任小華;劉澤明;;硫普羅寧預防乙肝標志物陽性患者抗結(jié)核藥物所致肝功能損害的臨床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九次感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4 林江;溫先勇;向成玉;;ELISA與TR-FIA在測定乙肝標志物的結(jié)果分析[A];第五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5 丁美燕;;寧波市2006年某企業(yè)358名員工體檢脂肪肝合并乙肝標志物陽性檢出情況的分析[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利娜;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技術檢測乙肝標志物的方法學評價及臨床應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張國山;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臨床及病理分析[D];吉林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臨床及病理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50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05020.html